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管理研究现状
2016-04-07李丹
李丹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保护已成为世界性课题。非遗本身活态传承的特性,使得培养非遗项目传承人成为了非遗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非遗档案式保护引起学术界重视,建立非遗传承人档案亦已成为非遗保护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分析、总结非遗传承人档案管理研究现状,以期为非遗传承人档案管理研究和非遗保护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管理;研究现状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人类精神文化成就中的瑰宝,是当今世界各国竭力保护的文化财富,但当今社会工业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使得非遗生存环境日益恶化。随着非遗保护热潮的兴起,非遗保护模式成为研究热点,非遗档案式保护相关探讨也逐渐增多。非遗传承人档案管理是非遗传承和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必然途径,也是档案管理的重要客体。近年来,我国非遗传承人档案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非遗传承人档案定义和特征
非遗传承人档案的定义在学术界尚未达成广泛共识。定义非遗传承人档案应该在明确非遗传承人概念基础之上。李树青、周耀林等人认为狭义的非遗传承人定义更适应具体的传承人档案管理工作,将非遗传承人档案定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或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形成或者收集的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活动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
关于非遗传承人档案具体内容和特征,学术界也有相关探讨。研究者们现有研究将非遗传承人档案从内容上分为五类:(1)传承人信息(2)与传承人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3)传承人技艺信息、作品信息(4)传承人作品(5)与传承人及与其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背景资料。把握非遗传承人档案的特点也是科学开展非遗传承人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有学者对非遗档案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其研究认为非遗传承人档案有以下几个特点:(1)多样性。传承人档案内容多样、形式多样,来源广泛(2)个人专指性,各项目传承人档案单独成卷,不能混淆。(3)动态性。非遗传承人档案同非遗档案一样,会随着非遗传承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4)环境依赖性。非遗传承人档案的价值同相应非遗项保护环境密切相关。可以说,脱离非遗保护的传承人档案价值大大下降。(5)专业性。非遗保护工作本身科学性、专业性很强,非遗传承人档案因可能记录较多特殊的工艺技能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2 建立非遗传承人档案必要性
王云庆、魏会玲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传承人档案资源的建设。王庆云、魏会玲从非遗传承人老龄化现象严重、非遗传承人档案建设是非遗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为非遗传承人建档案与保护非遗完整性和促进非遗的宣传语保护关系密切、建立非遗传承人档案有利于传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等角度论述了建立非遗传承人档案的重要性和急迫性。李昂、徐东升以云南档案机构非遗传承人档案工作调研结果为基础,提出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档案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术界对于在近年成为研究热点的非遗档案式保护中,也有魏娇、刘曼曼等研究者论及非遗传承人档案是非遗档案式保护的重要工作内容。应该说非遗传承人档案管理已经成为档案学界公认的工作重点。笔者认为非遗传承人是非遗传承和保护的重要主体和关键节点,掌握着非遗的知识和技艺,既是非遗的知识宝库,又是非遗活传继的线索所在,同时还是非遗的代表性人物,保護非遗传承人对于非遗保护至关重要。非遗传承人档案记录和反映了非遗传承人的活动和技艺,完善传承人档案,加强传承人档案管理是非遗保护的必然。
3 非遗传承人档案管理与数字化
非遗传承人档案管理包括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纂、检索等多项工作。周耀林、戴旸、程齐凯等人在其著作中详细论述了非遗传承人档案的建立和管理。非遗传承人档案的收集要结合非遗保护现状和非遗生存环境,通过多方渠道、主动收集,并不断更新。针对一个非遗项目可能存在多个传承人的实际情况,李树青提出了非遗传承人档案的整理中”全宗群”的应用。非遗传承人档案的保管,要符合非遗保护工作实际,合理确定保管机构、根据具体非遗项目做好保密措施,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为特别重要的非遗传承人档案制作安全副本并实行异地保管。此外,传承人档案同其他档案一样需要通过编纂和检索以方便提供利用。
何芮撰文对非遗传承人个人档案的数字存档进行了探索。他提出个人数字存档可以降低档案管理的难度、平衡档案利用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个人数字档案存档应该成为未来非遗传承人档案管理的重要方式。此外,可以利用日益进步的计算机技术、多种多样的多媒体技术尝试实现非遗传承人档案的系统化管理,信息化管理也是非遗传承人档案管理的必然。
4 总结与展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伟大文明的结晶。担负着保持民族文化独特性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双重职责。非遗保护模式的多种探索,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已成为非遗保护的必然。非遗“档案式”保护日渐成为学术界认可的保护模式。
非遗传承人档案建设和管理已经引起了非遗保护机构和档案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是非遗传承人档案人管理研究也存在多方面的薄弱点。其一,非遗传承人档案管理缺乏系统的管理体系和流程研究,相较非遗档案本体档案和非遗申遗档案管理研究,热度仍显不足,具体类别的非遗传承人档案研究也较少。其二,非遗传传承人档案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档案学领域,相关领域、跨学科研究较少。非遗传承人档案管理究仍是今后研究的重点。非遗传承人档案管理工作的逐步推进必将为非遗保护、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周耀林 戴旸 程齐凯.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M],武汉教育出版,2013
[2]王云庆 魏会玲. 论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的重要性[J],北京档案2012(2)
[3]李树青.传承人档案: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核心[J],山东档案2014(3)
[4]何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个人数字存档研究[J],云南档案2015(10)
[5]李昂.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的收集工作[J],兰台世界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