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烨的理学成就对满族哲学发展的意义
2016-04-07董晓青
摘 要:满族哲学在一定意义上带有一定宗教性,其中的宗教观和天命观在与儒学的融合交流中发生了转变,儒学是提倡入世的哲学,对满族哲学在治世安民上有一定借鉴意义。康熙统治年间,为了巩固清王朝的政权,大力提倡程朱理学。玄烨本人也是提倡真理学,反对假理学,提倡实学。这些哲学文化思想观念一方面维护了清王朝的统一,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满汉哲学思想文化的交融互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由多民族交流融合形成的多元文化,对包括满族哲学及其代表人物在内的少数民族哲学及文化的研究,有助于我国多民族文化的整体繁荣,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
关键词:玄烨;理学;满族哲学
基金项目: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CX2015SP451)成果。
清朝康熙帝玄烨是一位颇富影响的治者,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哲人、思想家。他非常推崇程朱理学,并且体现在他的政治思想中。他践行以“理”治国,强调实学,他的认识论思想带有经验论和重实践的特点,这点与理学“知先行后”说有很大差别,对满族的文化、历史及哲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例举清朝康熙帝玄烨对程朱理学的推崇,来揭示作为儒学的程朱理学对满族哲学思想的融合与促进,对玄烨治国理政实践活动的影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玄烨的理学思想是与经世致用之学相融合的,对改善当时社会风气、发展社会生产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 玄烨的理学成就及其特色
第一,坚持“理本论”。玄烨坚持“理本论”这一观念,并认为“天地古今,大本大原,只是一理”由天到地,从古至今的万事万物的本原皆在一个“理”字,仅由这一句还不能看出玄烨口中的这个“理”字的具体属性。“有一事必有一事之理,有一物必有一物之理,从此推去,自有所得,求之而失于过,不得其理也;求之而失于不及,亦不得其理也。唯一中即是无私,无私而后得其理。”此句表明一件事情的存在是有它存在的道理的,一个事物的存在也有它存在的道理,按照这个逻辑来推理,便可有所体悟。但是如何去寻求这一“理”呢?过于强求的话是体悟不到的,功夫不及之处也无法体悟,只有匡正其心摒弃私欲才可体悟到“理”的存在。玄烨所谓的“理”是精神性的而并非物质性的,并且与朱熹的“理”有所不同。玄烨所学虽然秉承朱熹,但是由于二人身份地位的差异,使得他们对“理学”的内涵及功用的看法有所不同,如果把朱熹的“理”概括为封建社会伦理纲常之理的话,那么玄烨的“理”就可以理解为是治国安邦之理。朱熹的主要思想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因此深受当时统治者的推崇,他的思想可以帮助统治者把天下百姓教化成“顺民”,磨灭他们的反抗意识,成为天子的绝对拥护者;而玄烨则是站在更高的角度来论及的,他要力证封建秩序存在的合理性,他深知理学对中原人士的影响之大,因此通过对理学的推崇与弘扬征服了广大中原人士的心。除此之外,通过对玄烨宇宙观的研究可以看出,他认为宇宙是具有双重属性的,即自然性和神秘性。自然属性是因为他学习接受西方的天文历法知识,懂得宇宙运行有其固有规律;神秘性是指他认为“理”对世间万物的存在及发展产生影响,而这个“理”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不具备物质形态,且“理”的规定性又是人为而定的。因此,虽然逃出了主观唯心主义,但是受时代局限所困,在本体论认识上仍具有模糊性和落后性。
第二,求真务实的知行观。康熙八岁继位,在位六十一年,在他执政前期,面临着内忧外患的政治局势。政权稳固之后,由于统治对象为多民族且主要为汉族,汉族文化与满族文化相比在维护封建统治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统治者选择继续重用汉族士大夫,并把程朱理学作为官方的统治哲学。玄烨推崇朱熹的理学,并称“至于朱夫子,集大成而继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读书五十载,只认得朱子一生居心行事。”玄烨认为,朱熹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圣人,而且只有朱子真正继承了孔孟所学,自称为学五十余年,尤其觉得朱子才是真正用心做学问的人,对朱熹给予了至高评价。与此同时,玄烨又是“提倡真理学,反对假理学”的。他认为“自有理学名目,彼此辩论,朕见言行不相符者甚多矣。终日讲理学,而所行全与其言悖谬,岂得谓之理学乎?若口虽不讲,而行事自然吻合,此即真理学也。”指出自理学诞生以来,众人都乐于互相辩论,但是所言与所行之间却大相径庭。每日对理学夸夸其谈,所作所为却完全相悖,这怎么能说是对理学有所研究呢?假使从不言何谓理学,但是行事遵循理学的训诫与教导,这才是真正的理学。作为一位讲实学重实干的帝王,玄烨十分提倡亲历亲见,反对闭门空谈,“朕平日读书穷理,总是要讲求治道,见诸实行,不徒空谈耳”,认为理学即是日用平常之理,不必追求虚名。从书中获得真知灼见之后要用于治道,付诸实践,而不仅仅是坐而论道。“诵读之功固不可废,躬行实践尤为至要,务时勤职业也。”表明读书为学需要踏实认真,但是不可忽视实践的重要性,要把书上的学问用到日常事物中去。因此,在他统治期间,励精图治,勤政为民,把从西方之学和程朱理学中的所学用到治国实践中去,清朝的疆域在巩固中有所扩张,经济发展稳定,百姓生活也比较殷实,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
第三,崇儒重“道”的伦理思想。玄烨曾说“圣人之道,如日中天。讲究服膺,用资治理,尔师生勉之”。这里所谓的“圣人之道”大抵可以理解为“孔孟之道”。玄烨南巡时曾拜孔庙,赐匾额,撰碑文,都表露了他对儒学创始人孔子的敬仰之情,并视孔子之道为“天道”,希望群臣百姓都可以借此道勉励自己。“朕惟天生圣贤,作君作师,万世道统之传,即万世治统之所系也。……道统在是,治统亦在是矣。历代贤哲之君,创业守成,莫不尊崇表章,讲明斯道”可以看出玄烨把“孔孟之道”提升到了国家统治思想的高度,试图把“道统”与“治统”相结合起来用以治理国家。他思及那些先贤圣人,为人君为师长,使得“道统”在千百年后流传至今,“治统”以“道统”为载体也得以流传,“道统”和“治统”是可以合为一体为统治服务的。孔孟讲仁,重视仁爱孝悌之理,玄烨推崇儒家学说,尊奉孔孟之道,因此十分重视推行以“孝”为核心的人伦道德,提倡以“仁”为核心的社会公德。“临民以主敬为本,昔人有言,一念不敬,或贻四海之忧;一日不敬,或以致千百年之患。《礼记》首言毋不敬,《五子之歌》始终皆言敬慎,大抵诚与敬,千圣相传之学,不越乎此。”与百姓相处要以主“敬”为根本,过去的人有这样的说法,有一个念想脱离了“敬”,有可能会给整个天下带来忧愁与烦恼;一天不主“敬”,有可能会招致长达千百年的祸患。《礼记》开篇就说明了主“敬”的重要性,《五子之歌》从头至尾都在讲述并告诫要主“敬”,千百年来的先賢圣人所传授下来的道理学问大概可以归结为“诚”与“敬”吧。玄烨把内容繁杂的程朱理学归结为一个“敬”字,认为人君若想治国安民首先要做到主敬。从孔孟之道的“仁爱孝悌”到程朱理学的“诚敬为本”,玄烨总结提出了著名的“圣谕十六条”并颁行天下,使之作为治国安邦的基本准则,也借此来教化约束百姓的日常行为,促进了清朝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发展,使满汉及各族之间可以共同进步,友好相处。
第四,重民本的社会历史观。玄烨十分注重百姓的物质生活,他说“从来与民休息,道在不扰。与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朕观前代君臣,每多好大喜功,劳民伤财,紊乱旧章,上下讧嚣,民生日蹙,深可为鉴。”主张与民休息,根本就在于不去打扰百姓生活,农忙时节给百姓充裕的劳作时间,懂得置民之产。纵览前代的君王大臣,常常想要建立显赫的功业,既劳民又伤财,使得整个朝廷及社会的正常秩序被打乱,进而直接影响普通百姓的生活,值得深刻的反省借鉴。康熙朝前期,由于军事及政治需要,推行了开垦、开矿、开海以增加财政收入,此番政策推进了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的迅速恢复与发展。但是到了后期,西方文化及宗教入侵严重,受当时海内外环境的影响及保守官员的谏言,下令禁矿、封海,对后世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康熙帝曾言“古圣人之治无他道也,惟在因民心而已矣”,圣人治世是依民心而为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夫民虽至愚且弱,莫不各怀所欲。顺之,则易与之为治;拂之,则日趋于非。此必至之势也”。他认为百姓是愚昧懦弱的,但是都各自怀有私欲。承认并满足其私欲,对他们的管理工作就相对容易,若是一味的打压控制,便会引起不满,时间久了就会造成不可挽回之势。在今天看来,玄烨认为百姓愚昧懦弱的观点是错误的,事实证明人民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但是在一个封建时期的封建帝王眼中,受时代及身份等因素的限制,他还看不到也也不愿承认这一点。但是,他允许广大民众合理的私欲,重视百姓的物质生活,予民为便,予民以利,这便是他民本思想的体现。“臣为邦本,必使家给人乐,安生乐业,方可称太平之治。”他本心怀天下,也要求大臣们恪尽职守,不可以扰乱民生,要为百姓谋福利,对贪官污吏严厉打击,保证了社会的正常发展。
2 玄烨理学对满族哲学发展的意義
(一)、玄烨在理学中融入西方科学和唯物主义自然观,对满族哲学提升科学精神具有积极意义。
明末清初,随着西方传教士的到来,除了传播宗教以外,西方的文化、科技、自然科学等也有所渗透。玄烨对数学、天文历法、地理等有着浓厚的兴趣。南怀仁、汤若望、徐日升等都曾受到玄烨的礼遇,并且这位中国皇帝勤学上进的作风得到他们的赞扬与认可,玄烨求学最大的优点就是努力做到学以致用,而不仅仅只是“作秀”。他学习了几何原理之后提出要用此学作些实地测量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他的天文学知识在他对“道”的体悟中也有所体现,是含有一定的科学因素在内的,如“……因数之当合者合之,当分者分之。如度天之三百六十之度,合三百六十五日四分度之一。……星有恒星、五星。五星转太阳而行,恒星随天体而动,……历之可数,象之可察,日月之可评,星辰之可定,圣人则之,而惟人时之。……天之所运,虽有纷纶交错,圣人之道,实有精一全体,所以五气顺布,四时和行,以此敬天授时,其道岂可易乎!”在封建社会时期,帝王祭祀拜天、农民安排作物种植等都要参照历法而行。玄烨继位初期也曾面临新法旧法之争,但是他不盲目推崇旧法,也不冒然接受新法,而是让两派接受科学检测,以此来判定新法旧法哪个比较精准,选择推行更科学更准确的。玄烨还认为万事万物自有它运行的规律,虽然当时还没有提出“物质”这一科学概念,但是不难看出其在物质和精神谁是第一位的问题上,坚持了物质先于精神。“天地育万物”,“天不可量,地可量”,这里所言天和地的属性是物质的而非精神的,虽然这里的“物质”只是指人们熟悉的具体事物,但是至少肯定了万物并不是依靠人们的感觉或意识而存在的。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方面,玄烨不仅自己勤学,还教导群臣百姓要主动求学上进,促使整个民族乃至国家培养求实务真的品性。虽然,玄烨并没有建立起一支科学团队来为国家日后的发展提供动力,但是在他的统治时期,我国的天文、数学、医学及农业种植等方面都有较大发展,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
(二)玄烨保留天命更重人为的思想, 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所属民族在宗教方面的消极作用,促进满族哲学的积极发展。
萨满教对满族影响深远,除此之外,佛教、道教、天主教在当时也有所发展。玄烨对宗教的态度比较理性,基本做到了“信而不迷”。萨满教作为满族土生土长的宗教,没有成文的教义、没有统一的组织、仪式等,因此其影响力日渐衰弱。同时,随着时代发展一些上层教徒逐渐转到了佛教、基督教或伊斯兰教等教派当中,萨满教只剩在民间有较大的影响力。统治者入关以后更是发现了儒学对于凝聚人心的巨大力量,玄烨尤其推崇程朱理学,把它作为统治人心的首选标准。一些受到玄烨礼遇的外国传教士,借着传播西方科技与学术的噱头,大力宣传基督教,在早期内曾得到统治者的默认。但是,基督教作为一种组织性较强的宗教,发展起来比较迅速,到了一定规模便引起了统治者的警惕与限制。一旦其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习俗,与孔孟之道相悖,最后以礼仪之争的形式表现出来,统治者便立即下令禁止。比如,基督教严禁教徒参加祭祀、祭祖等活动,此一点就受到众多官员和百姓的不满,基督教势力也因此受到打压。此外,佛、道两教宣扬的是出世的思想,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玄烨也视之为“虚寂之道”,认为其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并无益处。清初统治者意识到这些问题,因此并未选则基督教、佛教、道教等作为国教来大肆发展,而是选择了积极入世的儒学来武装统治阶层的思想。玄烨尊崇孔孟之道,但是他更加推崇程朱理学,尤其是朱子的“主敬”学说,“人君治天下,但能居敬,终身行之足矣。”他把“诚敬之德”用在天人之际的沟通上,认为只要拥有“诚”、“敬”之心,便可与天沟通。比起“天命”,玄烨更加看重“人为”,他也用自己勤勉奋进的一生做出榜样。“人之一生虽云命定,然而命由心造,福自己求。……若日行善事,命运虽凶,而可必其转吉。”玄烨不否认“天命”对人生的影响,但是他又认为“命”受“心”的影响,福报也都是自己用心求来的。倘若一个人一直做善事,即使他的命运里充满凶险,那么也一定能够转为吉祥。对“人为”的看重与肯定使人们不再沉迷于宗教的束缚与困境,对鼓励百姓积极劳作,靠自己的双手勤劳朴实的创造幸福生活有着积极意义。
(三)、玄烨推崇程朱理学,增强了儒学与满族哲学的交融互进。
清政府是一个满族贵族统治者当权,汉族封建士大夫参政的统治机构。由于受统治的群体主要为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数量要多于满族,在维护封建统治这一层面上儒学文化也比满族文化更加成熟,因此,作为儒学的特殊发展阶段的理学盛极一时。玄烨本人极力推崇朱熹的理学,并对其加以改造使之更有利于维护其统治。不仅他自己崇尚理学,还因此发展并重用一批理学名臣,如熊赐履、李光地等。除了恢复了一系列祭孔尊孔的活动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他还身体力行的鉆研学习儒家经典。玄烨接受了大臣熊赐履的意见,开始为历代帝王举行日讲和经筵,从儒学经书之中学习君王之道和治国安邦之理。八旗子弟和官员学生也要系统学习儒家经典,使满朝上下都接受儒学的洗礼。他命儒臣重新编纂修订《性理大全》、《性理精义》、《周易折中》等,并亲自为部分著作写序,然后颁行于天下。但是,这些著作是通过对原著有选择的寻章摘句加以编订的,是玄烨为了笼络汉族士大夫,维护封建统治及巩固政权而采取的措施,因此可能有断章取义之嫌。从积极的方面来看,满族统治者学习理学对促进满汉文化交流,加强儒学与满族哲学的交流互进是有推动作用的。这样一来,满族文化在接受了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对儒学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儒学提倡的仁爱孝悌、居敬守诚、君臣父子等伦理纲常对满族构建新的社会秩序、人伦秩序有积极意义。在统治者的大力推崇之下,满族也涌现出一批儒学学习者,如阿克敦,著有《德荫堂集》,其哲学思想受《易传》及《洪范》影响较大;爱新觉罗·载湉即清末光绪帝,著有《光绪御制文集》,他的哲学思想仍以儒学为正统。这些都丰富扩展了满族文化,又为儒学的全面发展添砖加瓦,促进了儒学与满族哲学的交融互进。
哲学与宗教在某些功用上具有相似性,尤其是在早期,哲学并未发展成完整的科学体系的时候,宗教一定程度上充当着哲学的作用,让人们在困境中找到出路。儒学自产生伊始,后经董仲舒、朱熹等人的封建改造,渐渐被推到统治阶级思想领域,对我国历朝政治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各朝帝王及众多学者的推崇或是打压不断改变并重塑着儒学的形态,理学就是儒学在特定时期的一种存在形态,被玄烨发现并给予重用,对满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哲学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清)玄烨:《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第四集),卷二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299-549-550页。
[2]玄烨:《太极图说》,《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第二集),卷三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298-627页。
[3]宋德宣:论康熙与朱熹理学观的异同.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1989年。
[4](清)玄烨:《朱子全书序》,《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第四集),卷二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299-534-535页。
[5]《清实录》(第五册),《圣祖实录》(二)卷一一二,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第157-158页。
[6]《康熙起居注》(第一册),中华书局1984年,第66页。
[7](清)玄烨:《谕日讲官起居注侍读学士牛钮》,《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第一集),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298-80页。
[8]《清圣祖御制文一集》卷十九《日讲四书解义序》。
[9]陈峻岭:希冀道统/治统之合膺——康熙玄烨独尊程朱理学的文化选择探赜,满族研究,2001年第2期。
[10](清)玄烨:《讲筵绪论》,《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第一集),卷二十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298-225页。
[11]李燕光:康熙皇帝.辽宁大学学报,1983年第6期,第55页。
[12]王妍:康熙帝“真理学”思想探析,满语研究,2014年第1期,第125页。
[13](清)玄烨:《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第四集),卷二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299-549-550页。
[14]《康熙起居注》,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15]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作者简介
董晓青(1989—),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西南民族大学政治学院,中国哲学专业2013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