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建议
2016-04-07李君安
摘要:自我国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各级政府和部门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建立健全精准扶贫机制,出台重点攻坚工作方案,创新扶贫方式,丰富扶贫内容,把准扶贫关键点,扶贫工作进展显著,但也存在不同程度扶贫对象失真、扶贫资源配置有待优化、扶贫参与主体单一、监管不到位等问题。精准扶贫政策落地需要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等多层面全方位推进,以完善的机制体制为依托,构建扶贫治理体系促进精准扶贫常态化。
关键词:精准扶贫;农村工作;农业保障
1 教育扶贫,增强脱贫能力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在贫困人口中,绝大多数没有受过教育或受很少的教育,或是家庭因学致贫,要解决这部分人口的贫困问题,关键在于发展教育。
1.1 增强贫困人口教育积极性
以转变贫困群众思想观念、提升自身发展能力、促进稳定增收最终实现脱贫为目标,转变少数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消极思想,提高贫困群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通过接受教育增强脱贫能力,变被动扶贫为主动脱贫。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心愿望,最大限度地调动贫困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对以教育提高素质或掌握技能,从而增强立足自身脱贫致富的信心,并拥有自强自立、自我发展的决心和热情。可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教育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扶持资助政策,使教育精准扶贫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加强舆论引导和监督,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2 提升教育扶贫成效
一是加大支持多种形式的精准教育扶贫。全力扶持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就业:发展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资源及其他资源发展学前教育;全面落实贫困家庭小学、初中寄宿生活补助和国家助学金补助等特殊补助政策;强化大学本科、中高等职业学历教育扶贫培训补助措施,做到应补尽补;加大“雨露计划”扶持力度。结合现代产业发展、结构调整的需要,开展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短期职业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重视对残疾、智力落后贫困人口的特殊教育,改善贫困地区特殊教育条件,提高接受贫困残疾学生融合教育的普通学校办学条件。
二是加强精准扶贫教师队伍建设。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吸引教师到贫困地区从教。为贫困地区教师在职称评聘、培训进修、评优提职等方面进行政策倾斜。力争将“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优秀师资补充到贫困地区幼儿园和中小学,落实好教师职称晋升和待遇保障政策。组织专家学者、优秀教师、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和志愿者到贫困地区学校服务。
三是改善贫困地区学校硬件设施。精准扶贫不仅要重“量”,同时也要兼顾“质”,可在马山、上林、隆安县的较为集中连片的贫困乡镇实施农村学校硬件设施改善计划,不断提高贫困生教育条件保障水平。
2 配强队伍,发挥能人扶贫作用
“能人”是有一定文化又有一技之长的致富带头人。充分调动能人在扶贫工作中的积极性,发挥能人引导贫困群众走共同富裕,集体奔小康之路,是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发展农村经济的有力措施之一。
2.1 引进帮扶队伍
一是进一步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继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帮扶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安排处级及处级后备干部到贫困县挂职,牵头负责班子最弱、扶贫任务最重贫困村的精准扶贫工作。
二是建立科技特派员驻村制度。科技特派员应是从事科技成果转化、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农业科技园区和产业化基地建设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力争每个贫困村至少配备1~2名科技特派员,
三是引进人才支持。引进金融和科技人才,从有关部门、金融单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国有企业引进,采取兼职挂职、定期服务、技术开发、项目合作、科技咨询等方式,到贫困地区开展智力帮扶。鼓励和支持思想好、能力强的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等到贫困村工作。
2.2 发挥本地能人作用
本地能人包括贫困村领导班子成员、党员、农业技术骨干、农村致富骨干等,这些人大多政治素质较高、市场经济意识较强,具有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将能人带动战略引入到精准扶贫攻坚行动中来,各乡镇要激活能人要素,挖掘能人潜力,放大能人效应,找准能人优势与精准扶贫的结合点,瞄准能人与贫困户协作共赢的利益焊接点,发挥能人的致富示范作用及脱贫帮扶作用。逐村逐户落实帮扶措施,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能人帮扶,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落实;将能人大户、合作社与贫困户“捆绑”,让贫困农户共享能人大户的“资源”,共同致富。同时,还应了解能人诉求,为能人创造有利条件,解决能人在带动扶贫工作方面存在的困难,给予必要的政策、物质及资金支持,组织能人参与相关培训,提升能人素质,更好地发挥能人的帮扶作用。
3 整合力量,建立大扶贫格局
扶贫开发工作已经进入了精准攻坚的时期,最大限度地挖掘好、整合好、运用好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打一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战和大决战,是我们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必由之路。有效推进精准扶贫,需要创新思路和机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政府+社会+群众,专项+行业+市场的大扶贫格局。
3.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开展“十三五”市领导挂点联系贫困村和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工作的方案和协调工作,坚持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一挂两包”制度,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市直机关单位、区直驻邕单位、驻邕部队、事业单位、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机关,市属院校、中学校、医院、医疗机构、新闻单位、国企的扶贫作用,加大投入力度,落实帮扶制度,提升帮扶效果,为帮扶群众多出点子、多出办法、多出措施。继续开展市内发达城区对口帮扶贫困县区活动。
3.2 政府+社会+群众
建立社会参与机制,政府引导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群众参与精准扶贫,形成多渠道、多方位、多形式的有效扶持,把政府、社会、群众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扶贫开发。引导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仁人志士等社会力量与贫困村开展多种形式的村企共建,帮助贫困地区培育增收产业,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加快推进“千家民营企业帮扶千个贫困村”活动开展,确保结对帮扶工作有序开展,帮助贫困村发展产业、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突出群众主体,激发内在动力,精准扶贫过程中,充分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发动群众建言献策,出点子、想办法、谋思路,集中大多数群众的意愿和智慧,让爱心人士自觉地助困解难并逐步有组织地把资金投入到扶贫事业和项目上来,让更多人享受到扶贫的成果。
3.3 专项+行业+市场
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市场扶贫有机结合,共同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依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专项扶贫需做好易地扶贫搬迁、整村推进、以工代赈、产业扶贫、就业促进、扶贫试点、革命老区建设等项目;行业扶贫需明确部门职责、发展特色产业、开展科技扶贫、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改善公共卫生和人口服务管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重视能源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市场扶贫,即发挥市场作用,引导资源、资金向贫困村、贫困户聚集,从而帮助贫困群众脱贫。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支持专项扶贫及行业扶贫,例如,基础设施扶贫项目、易地扶贫安置区等工作可借助招商引资来开展,为此需加强项目招商引资的包装、推介工作,加强项目合作洽谈,招实商、招好商;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积极性。产业扶贫需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通过建设示范基地或种植园区,农户向企业或者合作社转入土地,从而引导和带动其他农户加入,发展规模经营,促进特色种植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各种优惠政策,通过市场引导民营资本进入扶贫领域,帮助贫困村发展产业、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4 优化方案,推进扶贫政策落地
要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必须采取超常措施,拿出过硬办法,进一步强化工作举措、细化目标任务。各地要进一步细化完善扶贫开发的总体谋划、工作重点、政策措施和具体要求,尽快研究制定精准扶贫政策组合拳,逐一细化对接,并编制精准扶贫专项规划,确保收到实效。
4.1 研究制定精准扶贫组合方案
吸收贵州、甘肃等地的成功经验,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研究制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方案,通过措施组合,全面强力推进精准扶贫。以“2+10+N”方案为例,其中“2”是指两个总方案,就是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市精准扶贫实施总体方案及考核方案;“10”是指10个专项配套实施方案,由交通、财政、发改、扶贫、教育、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水利、农委、林园等部门按照脱贫目标的要求,围绕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发展、教育培训、生态移民、精准帮扶等内容,出台相应具体实施方案。“N”是指每个贫困村要因地制宜分别制定整体脱贫实施方案。制定出的方案要有针对性,要便于操作,坚持可操作、利执行、易检查、能落地,使方案的目标、内容、措施都是实实在在的“干货”。
4.2 编制“十三五”扶贫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各地必须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因此,“十三五”扶贫规划将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重要的引导和保障作用。规划需在充分总结“十二五”时期扶贫开发的工作成效及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研究新形势下扶贫开发的新要求、新挑战、新任务,结合各地实际对“十三五”时期南宁扶贫开发工作路径及机制进行研究,提出具有指导性及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做法。在规划编制中,要密切关注当前的扶贫开发形势,把握发展的环境、基础、动力等各方面工作;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使编制过程成为凝聚各方智慧的过程,从而制定出高质量的规划。
5 强化考核,落实精准扶贫责任制
各级党委政府扶贫开发工作必须明确责任担当,全面落实责任,做到目标任务明确、完成时限明确、帮扶措施明确。完善考核评价机制,通过“硬”指标,形成“硬”约束,确保扶贫开发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5.1 健全考核机制
制订精准扶贫考核办法。在考核指标设置、考核方式方法、考核结果运用上与精准扶贫无缝对接,全力推动扶贫攻坚任务落实。重点考核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承担精准扶贫重点任务的市直部门和双联单位的领导班子及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驻村帮扶工作队。此外,有扶贫任务的各市还应把市直机关定点扶贫工作列入机关考核内容。要科学设置精准扶贫实绩考核指标和权重,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精准”的要求。在坚持对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数量的情况等主要目标进行全面考核的基础上,针对县乡村三级承担的不同任务,各有侧重地设置考核指标和评价要素,并按工作任务大小、难易程度赋予不同权重分值。要坚持平时考核和重点工作督查相结合,以年度集中考核为主,主要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查看和民意调查等措施,全面了解精准扶贫任务完成情况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情况。要坚持把精准扶贫成效作为县乡村领导班子和干部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把扶贫攻坚业绩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落实党委、政府责任制,强化督导考核。把当地财政扶贫投入情况、贫困人口收入增长水平、脱贫任务完成情况、引导行业部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情况等,列入重要考核指标,把扶贫成效作为贫困地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奖惩任用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强化和落实责任。
5.2 健全正向激励及惩罚约束机制
一是启动扶贫激励和问责机制,促进扶贫开发责任制落到实处。加大精准扶贫业绩考核在政绩考核中的比重,突出精准扶贫业绩考核在班子和干部评价中的作用。对定点扶贫单位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帮扶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把考核结果与干部的评先选优、提拔使用直接挂钩,作为领导班子调整配备、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评选出定点帮扶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帮扶干部,给予表彰奖励,并纳入帮扶单位年度评优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帮扶工作不主动、效果不明显、没有达到考核标准的单位与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对领导班子进行问责。推进干部“逢提必下”制度与精准扶贫工作深度融合,对在贫困乡镇和建档立卡贫困村工作一年以上的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员和支教支医干部,在提拔使用时可视为有基层工作经历。
二是启动扶贫绩效为导向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机制,实行奖优罚劣。改变了过去“干好干坏都一样”的分配模式,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与减贫成效、绩效评价、工作考核结果挂钩,对按时完成扶贫任务的县区,由市委、市政府予以一定的资金奖励,用于精准扶贫后续工作,增强扶贫资金正向激励作用;对未能按时间进度要求完成扶贫任务的,须从本级财政拿出一定资金上交市财政,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相关规定进行问责。鼓励区县开展竞争性分配资金试点,推行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民办公助等办法,把资金分配与扶贫目标任务结合起来,让有能力把钱花好的地方得到更多支持。
6 保障精准,确保精准扶贫出成效
精准扶贫工作要取得实效,真正让贫困户走上脱贫奔小康的致富路,需要围绕扶贫开发任务,从领导、组织、人才、作风等方面入手,建立加快精准扶贫开发工作的有效保障机制,促进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6.1 领导保障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把精准扶贫攻坚示范村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确保建设工作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建议有扶贫任务的各市成立精准扶贫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成员包括各县区、各部门党政主要领导。各县区要实行县(区)长负责制,制定实施方案和各项工作的细化方案,在精准扶贫攻坚示范村建设一线设立建设指挥部,落实至少一名副处领导常驻指挥。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周密部署,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推动建设工作高效完成。
6.2 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保障,构建市、县、乡、村四级高效联动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富有活力的工作机制。建议市里成立扶贫信息中心,一方面负责对全市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的分布、贫困状况及收入变化、脱贫进展情况等进行监测分析;另一方面对贫困地区扶贫开发规划执行情况、扶贫开发资金发放、使用效益和社会各界帮扶贫困地区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建议各贫困乡镇单独设置扶贫工作站,扶贫工作站要明确至少2名专职工作人员;其他有扶贫开发任务的乡镇要明确1名扶贫攻坚工作人员,确保扶贫攻坚工作在乡镇有机构管事、有人办事。各乡镇主要领导要抓好精准扶贫工作,乡镇党政一把手要挂钩联系1个重点帮扶村,各乡镇需指定专职副书记和1名副乡镇长具体抓精准扶贫工作的落实。县、乡、村均需配备专职扶贫干事。
6.3 人才保障
进一步抓好精准扶贫人才队伍建设。首先,针对当前扶贫工作队伍薄弱的状况,尽快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在扶贫攻坚阶段,可以聘用的方式增加扶贫工作人员,同时适当解决人员编制匮乏的问题。其次,注重锻炼和培养年轻干部及处级后备干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同时对加大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养力度,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抓好扶贫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再次,引进兼具管理、技术、法律、金融等多种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着力为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6.4 作风保障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六个确定”的要求,以“三严三实”的作风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扎实推进反腐败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坚持不懈抓好党的纪律建设,强化执纪监督,坚持不懈抓好“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务实、为民、廉洁、高效”的原则,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和教育,为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纪律保证。
基金项目:2015年度南宁市社会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南宁市精准扶贫研究》(项目编号2015ZDB-09)。
作者简介:李君安,南宁市社会科学院副编审,经济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