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市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及防控建议
2016-04-07姚鹏举
姚鹏举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侵入人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又被称为“千日病”“懒汉病”“蔫巴病”。“布病”对人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危害较大,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乙类传染病种。
1 “布病”的危害
1.1 “布病”的传播途径
由于易感牛、羊直接或间接接触,病从口入或通过皮肤、粘膜、消化道、呼吸道和交配进入体内感染。羊在国内为主要传染源,其次为牛和猪。这些家畜得本病后,早期往往导致流产或死胎,其阴道分泌物特别具传染性,其皮毛、各脏器、胎盘、羊水、胎畜、乳汁、尿液也常染菌。病畜乳汁中带菌较多,排菌可达数月至数年之久。接生羔羊为主要传染途径,兽医为病畜接生极易感染。
1.2 “布病”对畜牧业的危害
家畜患“布病”常出现流产、不孕、空怀、直接影响其繁殖能力,而且生产能力下降,绵羊流产率55.7%,牛流产率31.2%。役畜患病使役能力下降。产肉量减少,产奶量下降,每年减少肉类15%,牛产乳下降20%。影响优良品种的改良推广。
1.3 “布病”对人的危害
人患“布病”常因误诊误治而转为慢性,反复发作,严重的可造成并发症死亡。临床表现为:发热、多汗、骨关节与肌肉疼痛、神经痛、乏力;淋巴结肿大、关节肿大、关节粘连、肝脾肿大、软组织肿胀、心肌炎通常和心内膜炎并发、骨髓组织营养不良和纤维化、卡他性肺炎、急性脓毒血症;生殖器官睾丸炎、附睾丸炎、子宫内膜炎、卵巢炎、输卵管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可发生脑膜炎,脑炎、脊髓膜炎、脊髓炎等。
有些患者如不及时治疗,易由急性转为慢性,形成隐性病灶,反复发作,迁延数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严重影响健康和劳动能力,甚至病灶纤维化后形成瘢痕,引起内脏器官的器质性改变或骨关节的变形强直,终生不愈。“布病”本身不易引起患者死亡,但是个别急性病例,由于极度的菌毒血症、脑膜炎,血小板减少,心内膜炎或其他更严重的并发症也可导致死亡。
2 辽阳市“布病”感染情况及发病主要原因
2.1 家畜“布病”感染情况
饲养牛羊是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牛羊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不断增多,为更新品种,养殖户经常需要从异地购进牛羊,不可避免地引进了布病阳性牲畜,为“布病”在人畜间的传播增加了机会。同时,养殖户交易频繁,病畜任意流动,传染源范围不断扩大,造成新疫点出现或“布病”暴发趋势,“布病”阳性畜检出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辽阳市2013年共检测牛、羊血清15838份,阳性138份,阳性率0.87%;2014年共检测牛、羊血清9795份,阳性200份,阳性率2.04%;2015年1~5月共检测牛、羊血清540份,阳性37份,阳性率6.85%。
2.2 人感染“布病”情况
人可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常见于与病畜接触的畜牧兽医、饲养放牧人员和畜产品加工企业等职业人群。经皮肤黏膜(包括眼结膜)接触感染常发生于下列场合:处理病畜生产;检查牲畜;饲养放牧病畜;接触病畜的尿、粪等排泄物;屠宰病畜;剪羊毛或从事毛皮加工;挤奶或加工病畜奶制品;采取病畜的血液和病理材料;直接或间接接触被病畜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物品;从事布氏菌实验室操作及制备布氏菌苗、抗原、抗血清等生物制剂等。
人可经消化道感染:主要是通过食物或饮水,布氏菌经口腔、食道黏膜进入机体。经消化道感染常发生于下列情况:喜喝生奶;吃生的奶制品;吃生拌肉或生肝;吃未熟的肉或手不洁拿吃食物。
人可经呼吸道感染:常见于吸入被布氏菌传染的飞沫、尘埃。皮毛加工企业人员易经呼吸道感染。生产布氏菌苗、冻干菌种过程中,也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畜圈内牲畜的活动所带起的扬尘,易使畜群经呼吸道感染。
目前辽阳市感染“布病”人口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据卫生部门通报,2012年辽阳市新发7例“布病”确诊病例;2013年,发现14例确诊病例;2014年,有41例确诊病例;2015年1~4月,已有35例布病确诊病例,辽阳市7个县(市)区均有确诊病例。
3 辽阳市牛、羊“布病”呈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
千家万户饲养模式下,防疫条件差,无法有效防止病原侵入。牲畜常年流动频繁,外地购入、内部交易、放牧等形式多样,容易引入染疫动物和交叉感染,且缺乏有效监管。饲养户对“布病”防治知识了解甚少,虽然大部分人听说过“布病”,但多数不了解“布病”的传播途径,不了解相关防治知识,安全生产和自我保护意识差,大部分不能经常性对圈舍和接生羔羊场所进行消毒,疫源地大量存在,造成疫情蔓延。
4 对辽阳市“布病”防控建议
“布病”作为我国的法定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病,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加强传染病防治人员安全防护的意见》;卫生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强调“布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这主要表现为:一是疫情仍处于快速上升期,疫情范围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二是牛、羊、猪、犬以及一些野生动物均有发病,疫源广泛存在;三是牲畜长距离调运频繁,隐性带菌家畜的流通加快了“布病”传播;四是千家万户饲养模式下,防疫条件差,家畜感染风险较高。
4.1 提供完备的资金保障,实行全面普检净化
辽阳市按照辽宁省监测方案规定对普通牛羊进行按比例抽检,检出阳性畜则对该群进行普检。但抽检群数和抽检数量占饲养群数和存栏数比例较低,势必不能检测出全部阳性畜群。在“布病”疫情日趋严重形势下,只有在充足资金保障条件下,市县两级对全市牛、羊实行普检,才能有效切断布病传染源,达成“布病”净化目标。
4.2 疫苗接种是控制“布病”的有效措施
《2013年辽宁省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实施方案》中规定对“布病”易感家畜进行免疫,在春季或秋季进行一次免疫,种用、乳用牛、羊不得免疫。辽宁省规定以县为单位申报进行布病免疫,已有多个市开展了“布病”免疫,但辽阳市各县(市、区)还没有进行布病免疫申报。辽阳市只有在全面净化后实施免疫接种才能切实有效控制布病。
4.3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把外引病畜进入关
强化落地监管,区域监督责任,确保外引动物“有引必报批、引入必检疫、落地必隔离”的原则。从辽阳市境外引进的动物到达指定的隔离场所后,要立即派人进行现场监督检查,督促和指导申请人落实隔离观察措施,及时做好动物隔离观察结果备案工作,同时将每批动物隔离观察情况备案。切实做到“内防外堵”,坚决杜绝外埠疫情的传入,真正实现外引动物“有引必报批、引入必检疫、落地必隔离”的监管目标。
4.4 落实防疫人员的防疫津贴,充分调动防疫人员积极性
由于“布病”属于人畜共患病,按国务院的要求,应给与免疫人员、检疫人员和实验室检测人员相应的卫生防疫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