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戏剧家是如何养成的
2016-04-07邓安庆
邓安庆
关于这本书的美誉与光环,都是在我看完这本书后才了解到的。比如说一九五九年,这本书在美国畅销书榜单上上榜四十一周,从纽约市到威奇托,人人都在读这本书;一九六三年,这本书又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大受欢迎—这本书就是《从布朗克斯到百老汇》。它被誉为“写美国戏剧界最好的书,也是最伟大的美国传记之一”“有史以来写娱乐业最伟大的书”“对娱乐业有兴趣的人的必读书”“关于百老汇最好的书”;在玛丽莲·梦露的藏书单里也有这本书……但初读这本书时,我完全不知道这本书的作者莫斯·哈特是谁,只是当成一本普通的人物传记来看,一旦看进去,真是一场非常过瘾的阅读体验。它完全可以当成一本优秀的小说来读。
一个戏剧家是如何养成的?这个问题问莫斯·哈特是非常合适的。他的家庭十分贫困,“我是在长期贫困的氛围中长大的,我的唇边总是带着鲁斯·戈登所描述的‘贫穷的深褐色味道,我的鼻尖永远都能嗅到真正意义上捉襟见肘的严峻气息”,但很幸运的是,他有两个热爱戏剧的亲人:他的外祖父和姨妈凯特。外祖父在全家陷入困顿的时候,依旧带着全家去看夜总会节目表演,这让“我情不自禁地想到,如果知道我写了一部剧本,那会给他带来多么大的快乐”;在外祖父去世后,姨妈凯特成了他“随后多年的青少年时期一个强大的决定性的影响因素”,现实中,姨妈看起来是个傻里傻气的女人,但是一旦到了剧院,立马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她会早早地来到剧院,充分感受那种动感十足的现场气氛,对于剧院的所有一切都津津有味地品味。她去看戏的时候,就带着他,“相比于我生活的那个充满敌意的世界,戏剧世界对我来说具有了更多的现实性,而且突然之间,我的两个庇护所—我的姨妈和剧院—在我的脑海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两位至亲对他的影响可以说是一生的。他从小就立志于戏剧事业,而梦想的最终点就是百老汇。
书名是“从布朗克斯到百老汇”,那布朗克斯是什么地方?—纽约的贫民窟。作者就是出生在那个地方,贫穷是他从出生就开始要面对的恶魔,手工业者父亲因为工业化时代的到来而失业,而“由于我们在通常光顾的杂货店和肉铺的欠账越来越多,我的母亲甚至害怕从他们门前经过,以免被他们看到”,在这种绝望的生活中,要想从这里走向百老汇,看起来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贫穷可以说给作者带来了深入骨髓的痛感,每天都要操心下一顿饭在哪里解决,那种无时无刻的绝望感和挫败感,如果没有戏剧这个梦想的支持,人恐怕要陷入崩溃。作者写到他在成名后购置大量房产和奢侈品,为的就是祛除那种早年贫穷带来的阴影,由此可见其影响之深。书中在结束时,有一场特别戏剧化的场面,他和考夫曼合作的戏剧终于成功,而他回到家,要他的家人立马搬家,什么东西都不用带,他要带着家人彻彻底底离开贫穷的领地。来到剧场外面,人群在场外排起了长队,而他从售票员那里拿一大沓钞票—“我一言不发地炫耀性地数着钱,并且意识到我的周围那种充满敬畏的寂静气氛”。这是全书的高潮。
我相信作者写到数钱那个场景,是无比地兴奋的,他肯定一遍又一遍地回味。而我们作为读者,也能受到感染。作为一个戏剧家,他懂得如何让一本传记变得引人入胜。作者很善于将琐碎的生活描写成一幕连贯的戏剧,节奏感非常好,全书分上部和下部,各十三章,每一章都写得扣人心弦,生动精彩。他提到乔治·考夫曼改动他的手稿:“我接过手稿,改动的效果让我非常惊讶。这个场景的内容保持不变,但主旨不再因重复而显得模糊,一切都表达得简洁而清晰,给了这场景一个新的张力。他改动的效果很神奇,让我不敢相信,自己的剧本原来那样累赘而冗长。”把这段话,用来形容他这本传记,是恰如其分的。他把从戏剧里学到的经验用到传记的写作中来,生动地刻画了外祖父、姨妈凯特、母亲、父亲、考夫曼……每个人物在他的笔下,寥寥几笔,栩栩如生;他摒弃了无关的细节,通过一个个充满戏剧性的场面,把人物放进去,把自己的情绪放进去,从而把我们也成功地带了进去。
这本书的英文书名是“Act one”,直译过来就是《第一幕》,全书最精华的部分,我觉得是作者如何从一个“菜鸟”成为“戏剧家”的过程。这个过程,实在是太艰难了。书中写到他当时十几岁,写了《亲爱的海盗》,遭遇惨败,此后为了生存和梦想,不得不从事让他痛苦的夏令营工作;后来他又写了一部《一生的一次》的喜剧,得到了戏剧演出商山姆·哈里斯的赏识,后者推荐他和知名剧作家、二十世纪的百老汇“喜剧之王”乔治·考夫曼合作,对这部作品进一步修改和打磨。尽管两人努力工作,这部戏剧同样遭受到像《亲爱的海盗》一样的惨败。当连考夫曼都打算放弃这部戏时,他绝望地走出剧院,走在木栈道上:“现在台阶上坐了另一些孩子,他们看上去和我过去认识的那些孩子仿佛难以区分,我羡慕地看着他们。不管他们长大后有什么样的梦想,他们的梦想都会比我的梦想更加可靠。戏剧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诅咒。”
在这里,“第一幕”既是他戏剧生涯的“第一幕”,也是他生活的隐喻:“因为如果他是一个尊重他的手艺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戏剧产品推销商,他就会非常清楚,不管他的技术多么过硬或者取得过多大的成功,只要他在一张空白纸上重新写下‘第一幕这几个字,而且允许自己面对充分而残酷的事实,那么,他其实是第一次在创作一部戏剧。他的多年的经验和过去的成功毫无意义。倘若他对自己足够诚实,他就必须正视自己的不足和限度,并且与之达成妥协,因为在此期间,他从他的职业中几乎没有学到任何东西。”是的,戏剧就是如此迷人,又如此残酷:“剧作家在每个新的剧本中,都会面临他之前从未执行过的操作。相对于每一部新的戏剧,剧作家都是在未知海域中航行的哥伦布,他会不安地预感到,哪怕他逃过了一场叛变,那些不友好的印第安部落—批评家和公众—也将汇聚在他航程尽头的海岸上,等待着割掉他的头皮。难怪当他每次重新开始撰写‘第一幕的时候,他都会浑身发抖,在公共出版物上大声呻吟,让他的那些有宽容心的同行或朋友听到他的抱怨。”(全书除故事讲得好之外,作者多年浸淫于戏剧之中的这些见解和体会,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虽然他屡受挫折,对于戏剧的热爱让他很快又一次振作起来,重新改稿,重新排练,终于反败为胜,也由此彻底扭转了自己的命运—如此艰辛,如此励志。
最后,我必须说读这本书非常的愉快,因为虽然作者写到了很多不幸的遭遇,可是他写起来并不自哀自怜,反倒是幽默得不得了,读的时候我常常是忍俊不禁。能做到跳出自身来笑谈过往,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但这位戏剧大师做到了。他的人生,就是一出励志的悲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