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
2016-04-07严斌
严斌
摘 要: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的课题。本人针对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些常见问题,结合新课程下有效教学的理论,分析归纳了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因素,提出了一些个人对策。
关键字: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1 理解有效教学的概念
“有效教学”是引导全体学生的学习收到实效的教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教师通过调动全体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和技术素养,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2 影响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
1.教材设计的教学活动无法有效组织
比如沪教版选修三《网络技术应用》中的第二章,教学任务一、二是学习构建局域网,但有多方面的条件制约了任务的完成。首先对于我省多数高中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均很薄弱;其次学校投入教学用的机房也不会提供组建网络实践的软硬件条件。
2.各方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偏见
其一,计算机目前虽已普及,但青少年学生利用计算机帮助学习的凤毛麟角。问高一新生用电脑能做什么,回答:上网、打游戏、聊天、看电影……有个别的同学说可以帮助学习,但到底怎么帮助学习,却一点概念也没有。
其二,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得到了全社会的公认,但在目前的高中教学中,它被认为是与升学无关的“副课”,学不学都无所谓的观念严重影响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其三,因为没有把信息技术课放到和其它学科同等的地位,信息技术课堂秩序往往极不规范。一是忽视上下课仪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二是缺乏倾听的习惯,教师在讲解时,学生只顾自己玩或做文化科目的作业,对课堂上的评价交流很难听得进去。
3.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差异极大
由于环境、观念问题,导致了计算机在普及阶段,依然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电脑相当陌生。在机房完成操作任务的时候,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会的学生3、5分钟完成,剩下时间玩游戏;不会的学生也玩游戏,因为前面的技能没有掌握而无法进行后续的学习。
因此,对“学生喜欢上信息课”的说法,真实情况却是:学生喜欢信息课上可以玩一玩游戏。
在教学过程中还经常出现这样的尴尬状况:部分学生遇到问题时,既不向老师求助,也不问身边的同学,结果后半节课都在鼠标盲目的点击中度过。
3 提升有效教学的对策
(一)制定灵活合理的教学设计
1.做好学情分析
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之一。《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每一节课下来,教师都应该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做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对学生了解的越清楚,教学中就更能心中有底,通过及时反馈调节教学的重点与进程,就能适时进行质疑、强调,把问题引向深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创设生动教学情境
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进行成功的课堂引导。如沪教版必修一《信息技术基础》第2章“信息获取”,我首先展示视频:去年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大阅兵三军仪仗队出现的录像,然后先后抛出问题:你们觉得中国的仪仗队军人形象如何?大家知道成为三军仪仗队一员有多难吗?他们对体形有什么严格的要求吗?大家知道仪仗队总共有多少人?身高和体重是多少吗?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获取这些信息呢?由于讲授此节内容时大阅兵刚刚结束,对于这个热点问题学生都很熟悉,很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这时同学们就会踊跃回答 “可以打电话咨询、上网百度一下、咨询老师或朋友”等等,我也顺势引导讲解获取信息的过程,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1.巧设任务驱动教学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操作性较强的特点,“任务驱动”教学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普遍应用。如沪教版必修一第三章“信息加工与表达”,在介绍“文字信息的加工”一节中,我首先通过投影一篇用word软件制作的电子板报作品,这是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中的一份获奖作品,主题鲜明,布局合理,文字格式美观大方。在趁同学们惊叹的同时,提醒他们这是一份小学生制作的word作品,并提出问题:我们可不可以仿照制作一份属于自己班级的主题板报呢?要做出如此效果,需要学习哪些方面的操作知识呢?带着这个任务,就此展开第三章的教学。学生有了探求成功的欲望,学习兴趣顿时提高起来。为了进一步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我还进行了小组分工,组内协作,组间竞赛。既培养协作意识和能力,又倡导合理健康的竞争。
2.加强课堂纪律管理
只有良好的课堂纪律,才能保证正常的课堂教学。在信息技术课上,常有部分学生只顾玩游戏、聊QQ,原因多是因为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或没有兴趣。我在实际教学中采取过以下一些措施:(1)注重信息技术课堂上下课仪式,自始至终课堂上都充满热度;(2)搜集整理在社会各领域被应用的最新信息技术视频,让学生感受掌握信息技术后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美如画”,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态度,淡化他们的游戏情结;(4)分配给学生一定时间玩游戏,但前提是先完成学习任务等等。
3.进行合理课堂评价
教学评价是课程的重要内容。在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时,可以分别从基础知识技能、自主创新能力、协作能力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按照教参提供的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对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评价,可以有效地呈现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发展状况。
总之,让我们真正走进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信息技术提供空间和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实现有效、多向和高质量的互动,更好地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和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 教育部 2003年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讨论稿)》 教育部2000年
[3]《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之有效性李天明》《科技资讯》 2011年18期
[4]《分层教学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刘炳荣 《中小学电教》 2015年12期
[5]《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混合学习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孟延灵 《河北师范大学》 2015年
[6]《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个性化教学引导》 梁迅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年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