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隆平精神对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提升的启示

2016-04-07张珊

卷宗 2016年2期
关键词:启示素质

摘 要:袁隆平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教师的典范,具有伟大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职业精神。高职院校教育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弘扬和传承隆平精神,对解决高职院校部分教育者“立场不坚定、教育理念落后,教学能力不足”等素质问题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隆平精神;素质;启示

2015年1月19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而教育者素质的高低势必会直接影响大学生培养教育的效果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又鉴于高职院校的教师素质更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环节,因此需大力提升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素质。

袁隆平,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所发明的杂交水稻令世界震惊,然而在科学家的背后他还有另一重身份——教师,他在安江农校从教多年,培养了一批批杰出的技能型人才。因此,袁隆平在科学研究和教学经历中所积累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职业精神”使他成为优秀教师的典范,对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隆平精神的内涵及解读

袁隆平杰出的科技成就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了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尊重。他的人品、精神和作风,为高职院校教师树立了学习的典范。具体来说,隆平精神主要表现在:

第一,以“爱国为民”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袁隆平的“民族精神”是与他独特的成长经验紧密相连的,因此隆平的民族精神可解读为袁隆平在长期的科学研究中所形成的一种民族意识、民族性格、民族信仰和民族价值等特质,集中表现为“为国为民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精神”。

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一直都抱有深厚的情感。他常常说道,“科学研究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这展现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20世纪60-70年代,正是中国大饥荒的年代,为了让人民不再受饥饿之苦,袁隆平下定决心,立志为百姓解决温饱问题,展现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为民情怀。

第二,以“务实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袁隆平的教师成长经验及杂交水稻研究经历,隆平的“时代精神”可解读为袁隆平在个人教学及研究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心愿、意志及精神品格,集中表现为“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及追求真理,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

袁隆平常常指出他“如果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充分体现了他求真务实的作风。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中经历了三系法—两系法—超级水稻的转变,大大展现了其不断探索的务实创新精神。

第三,以“敬业协作”为核心的职业精神。袁隆平在教学与水稻研究的生涯中形成了独特的“隆平职业精神”,其指袁隆平在职业院校教学及杂交水稻研究的职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敬业奉献、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崇高职业道德品质。

马克思在他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考虑》,坚持认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袁隆平正是沿袭了马克思这一崇高品德,一直秉持“锲而不舍、艰苦奋斗”的态度投身到教学及杂交水稻研究中。

此外,袁隆平有着强烈的协作意识,他在杂交水稻领域获得的成就他从来不独揽于身,如他在一次访谈中指出,“荣誉不属于我个人,属于整个中国”这充分体现了他团结队员、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崇高职业道德。

2 高职院校教师素质发展现状

高职院校教育者素质是指从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的政治、思想、道德、法律、能力、知识等方面的素质。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应用型人才的重任,而教师是高职院校的主要从业人员,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大学生教育的效果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当前,东西方意识形态激烈博弈,在大学校园内,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尤其是政治、经济、法律等社科领域的老师,在授课中,每当结合现实问题,常常会表达一些负面情绪,谈到好的,就是外国的,不好的,就是中国的,从而中国就成了负面典型的案例库。因此,高职院校教师的素质逐渐呈下降趋势发展,这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第一,思想政治素质西化。思想政治素质是高职院校教育者应当首先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引领作用。然而,随着东西方意识形态激烈的竞争,一些“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社会思潮向我国涌进,部分高职院校教师也受到极大冲击。

首先表现为政治立场不坚定。今日,一封发表在《辽宁日报》上的公开信《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中指出,“不知从何时起,说中国坏话、骂这个社会成为了时尚,我们一个老师,逢课必讲‘瞧瞧人家国外。案例教学时,负面的例子全是中国。”这充分展现了部分高校教育者崇洋媚外的心理。

其次表现为政治信仰发生动摇。政治信仰是指一个人对某种政治理想的坚定信仰和不懈追求。在《辽宁日报》推出《课堂上的中国》活动中,很多大学生微友反映,在高职院校的课堂上,很多老师传递着优越的“留学感”,追捧着西方的“三权分立”,甚至有些老师公然表态中国应该走西方道路;片面夸大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不公、贪污腐败等问题,把发展中的问题视为中国政治体制的缺陷。这表明了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在动摇。

最后表现为思想观念发生偏离。教师是大学生的灵魂工程师,其思想观念对大学生产生直接影响,所以高职院校教育者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然而在面对西方列强实施的“文化软实力为重点的演化”中,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借用课堂表达对当代中国社会的不满,这极易导致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混乱和信念的丧失。

第二,知识能力素质弱化。高职院校教育的主要对象是青年大学生们,他们不是一般的对象,而是一个知识技能群体,这对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的知识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近年来,虽然高职院校教师的聘任门槛在提高,但目前高职院校教师还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表现为专业知识技能不足。职业教育是一项操作性、专业性、知识性很强的工作,,要求高职院校的教育者具有良好的知识技能素质,然而“普通师范院校毕业生,具有教师的基本素质,缺乏专业技能;理工科院校的毕业生和来自生产一线的教师,实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缺少相应的教学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其次表现为相关学科知识缺乏。与其说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是知识,倒不如说教师在传递自身的视野。因此做优秀的大学老师,还需要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如思想政治教育老师,要懂得涉及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法学、逻辑学、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等相关学科知识。但是大学校园里很多教师孤陋寡闻,两耳不闻窗外事,以致于在课堂上还在向学生讲述陈旧的“案例”,这极易引起学生们的不满。

最后表现为科学创新能力不足。职业教育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是高职院校教育者完成工作任务、开创工作新局面的重要条件。一个没有创新能力、没有创新素质的高职院校教师很难承担好培养人才的重任。如高职院校课堂上,很多教师还拿着泛黄的教案,一遍遍地翻,一年年地看。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创新能力的缺乏使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一直难以有新的创造和突破。

职业道德素质功利化。在高职院校工作的教育者既光荣又伟大,对该职业的道德要求也很高,很多教师在自己岗位上兢兢业业、孜孜不倦,然而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也有很多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在下滑。

首先表现为“爱岗”与“敬业”相脱节。爱岗敬业本是各行各业的职业要求,教师更应成为爱岗敬业的模范。然而“大学老师”这份体面、光荣的职业让很多教育者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逐渐表现出敷衍马虎的工作态度。如高职院校课堂上的“照本宣科”、大学课堂后的“快速闪人”等现象。

其次表现为“经师”与“人师”相分离。江泽民在2002年4月28 日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指出,“古人说:‘经师易遇,人师难遭。大学的老师不仅要做传授知识技能的‘经师,更要做善于育人的‘人师,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然而很多学识渊博的大学老师出现师德败坏的丑闻,如近期四川文理学院爆出一位副教授与女学生发生性关系的丑闻,这使世人对大学教师的道德素质表示担忧。

最后表现为“师爱”与“责任”相缺失。师德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学高为师——师德之基;身正为范——师德之本;热爱学生——师德之魂”。没有爱就会失去魂,没有魂的老师是不称职的老师。如今很多教师存在主观偏见,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后对学生都缺乏一定的关爱。此外,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担负着岗位责任、社会责任和国家责任等三项重要责任,但在物欲熏心的社会里,很多教师将责任抛之脑后。

3 隆平精神对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提升的启示

袁隆平曾在湖南安江农校任教19年,其教学风格一直备受学生青睐。在教学的生涯中袁隆平一直坚持杂交水稻的科学研究,所积聚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职业精神”对当代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提升有着重大指导意义。

传承隆平民族精神,提升高职院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袁隆平,一位优秀教师的典范,其“爱国为民”的思想是其民族精神中心所在。“愿天下人有饱饭吃”就是袁隆平进行科学研究的宗旨,他始终将个人的命运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起来。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中,东西方意识形态竞争中,很多教师出现崇洋媚外的心理,讲到坏的就是中国的,讲到好的就是外国的,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引领者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高职院校教师应不断提升其政治素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场,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

(二)传承隆平时代精神,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知识能力素质。袁隆平作为一位优秀教师的典范,始终注重务实创新,永不停止。如袁隆平从教开始,就一直把试验田作为自己的工作地,而且他经常鼓励学农的大学生应该多去试验田。他这一“知行统一、勤劳奋斗”的务实精神激励着现当代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坚持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中不走过场,要脚踏实地。

当袁隆平是一位普通教师时,从不盲从经典权威理论,凭着大无畏的探索精神,敢于突破理论禁区,成为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山之祖,他的这份“创新”精神正是时代所需。因此高职院校教师需学习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在知识、教学技能等方面有质的突破。

(三)传承隆平职业精神,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素质。袁隆平作为一位优秀的教师和科学家,有着崇高的职业道德。“执着心爱事业、无私奉献、呕心沥血”是袁隆平职业精神的真实写照,这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有很重大的指导意义。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教师缺乏教学责任感,忽视言传身教,因此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不仅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国家、社会、学校从物质和精神方面提供支持和引导,通过各种方式传承和弘扬隆平的职业精神,培育高职院校教师“爱岗敬业、孜孜不倦、淡泊名利”的职业情操和精神。

袁隆平成为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人物,除了他的“杂交水稻”科技成果外,还有他那朴实却伟大的人格魅力。在教育教学中的历练,在科研工作中的磨砺,隆平精神不断产生、发展和成熟,并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与时俱进、价值倍增。全面弘扬和传承“隆平精神”,一定能破解当代职业教育工作者“西化”的危险,促进高职院校教师各项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姚昆仑. 走近袁隆平[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 毛泽东.实践论[M].人民出版社,1995.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4] 徐兰山,阮湘华. 绿色的神话:中国超级稻研究的进展— 袁隆平院士访谈录[N]. 科技日报,2000-5-19.

[5] Kiko.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N].辽宁日报,2014-12-1.

[6] 邓演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M].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347.

[7] 陈兴中、谢海琼.袁隆平科学思想与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0(07).

[8]人民日报[N].2002-04-29.

[9] 柳礼泉、谢自芳.高校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职责与境界论析[J]. 中国大学教学,2007(09).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7.

[11]刘立著. 基础研究政策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张珊(1989—),女,汉族,湖南怀化人,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启示素质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科技社团活动在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环境卫生,靠整治更靠素质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