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出鬼没”的墨菲定律

2016-04-07刘爽凝

关键词:墨菲斯塔军医

刘爽凝

在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你非常担心自己会因为迟到而错过和朋友的聚会。但最后还是由于各种原因迟到了:你百般提醒自己要将会议上的资料准备齐全。但是事到临头你还是发现少了最重要的几页:你一直在祈祷不要在考试中遇到某个题目。在考场上你还没来得及庆幸果然没有这个题目。便发现遇到了更多不会的题目。为此我们经常抱怨“好的不灵坏的灵”。殊不知,当你开始担心的瞬间。一个可怕的定律便开始露出了它狰狞的面孔。这就是号称20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定律之一的“墨菲定律”。2003年“搞笑诺贝尔奖”的工程学奖便授予了已故的小爱德华。墨菲和约翰。斯塔普。以表彰他们对发现这一定律所作出的贡献。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人的身体无法承受过大的加速度。因此对于飞机的机身和安全带没有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二战之后。美国越来越关心飞行器的安全问题。科学家们开始考虑人的身体到底能够承受多大的加速度。以便对今后的飞机制造进行改进。于是。美国空军开始在加州穆拉克空军基地的沙漠中进行针对人体对加速度承受能力的实验。

项目工程师搭建了一台滑车。车上面有一个座椅。滑车后面装有一台大功率引擎。依靠它可以将滑车加速到90 m/s以上。滑车可以在一段长长的笔直轨道上滑动。而轨道的底部装有特殊的刹车系统。使高速运动的滑车能够瞬间减速停止运动。科学家们依靠高速运动中瞬间减速而形成的加速度来模拟撞击过程。通过实验来计算到底人类能承受多大的加速度。

但是实验缺少一套可以准确测量加速度的电子传感器。于是小爱德华·墨菲(他是一位电子学方面的工程师)被请来设计制造这样一个测量仪器。不久。墨菲先生带着他设计好的传感器来到了空军基地。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安装好传感器之后。滑车开始了测试。谁知传感器的读数竟然是“0”。工程师的反复检测也没有发现问题出在哪里。最后还是墨菲先生发现是安装传感器的测试员犯了个低级错误:他将传感器装反了。于是墨菲感叹地说:“如果有任何方法在执行的时候是可能导致出错的。最终他们便一定会犯错。”这句无意问的感叹被这个项目的军医官约翰·斯塔普听到并记下了。

约翰·斯塔普作为本次实验的军医官深知这项实验的危险性。他毅然决定由自己亲自完成这项实验。军医官乘坐滑车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实验,滑车的速度越来越快。他最高承受着超过地球表面36倍重力加速度的冲击。虽然他感觉无比难受。但身体仍安然无恙。这项实验刷新了人们对重力加速度的认识。证明了人体可以承受超过30倍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冲击。而这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

实验的成功轰动了整个美国社会。在新闻发布会上。有人拿着斯塔普军医官坐在滑车上的照片(如图1)问斯塔普:“你们是怎样做到在实验中没有人受伤的呢?”斯塔普说:“因为我们时刻谨守着‘墨菲定律。”之后斯塔普就将墨菲先生的感叹告诉了大家。人们立刻被这番话吸引。“墨菲定律”由此一传十十传百,最终传遍了全世界。渐渐地“墨菲定律”成为很多语言中的固定用语。也多亏了墨菲先生和斯塔普等人的努力。1966年美国政府通过了一项法案。强制汽车生产商为汽车配备安全带。这正是对“墨菲定律”最纯粹的诠释:为任何可能出错的情况提前做好准备。

“墨菲定律”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只要有可能出错的事情。它就一定会出错。1988年,英国北海阿尔法油田发生连环大爆炸事故。一个半小时之内整个钻井平台被烧毁。160多条人命丧身火海。事故发生以前。没有人能想到它会发生这么大的事故。阿尔法油田由于处于最恶劣的环境。因此它的安全系统采用了当时最为严格的标准。几乎不存在漏油的可能。正因为如此。油田的值班人员对报警信号视若无睹。固执地以为是由于系统故障导致的误报警。而最终调查表明钻井平台的漏油事故并不是机器故障。而是维护人员将安全阀门拆卸掉却忘了告知开启阀门的工作人员。

犯错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不论科技多发达。事故都会发生。当人类妄自尊大以为自己不会犯错误时。“墨菲定律”就会让你知道厉害。因此我们在做事之前一定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做事时要聚精会神加倍小心。

根据“墨菲定律”。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条规律:(1)任何事情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2)所有的事情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3)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4)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责任编辑 林洋

猜你喜欢

墨菲斯塔军医
你找的是哪个墨菲
黎笑:用创新引领增长,用专注稳步前行
哪个墨菲
把失败晾出来晒晒
我的军医爸爸
《无处不在的墨菲定律》
《亚洲模式》乔·斯塔威尔
《亚洲模式》乔·斯塔威尔
《西南军医》2015年第17卷总目次
《西南军医》2014年第16卷总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