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城市地下空间推广广场舞的可行性★
2016-04-07伏全皓刘圆圆
伏全皓 刘圆圆
(辽宁科技大学,辽宁 鞍山 114051)
·规划·建筑·
谈在城市地下空间推广广场舞的可行性★
伏全皓刘圆圆
(辽宁科技大学,辽宁 鞍山114051)
介绍了我国地下空间的使用现状与环境特点,根据广场舞活动对场地的需求,从建筑平面布局、照明系统、空间回声与隔音处理等方面,阐述了将广场舞活动引入地下的建筑设计方案,提高了地下空间的使用率。
地下空间,广场舞,平面布局,照明系统,隔音处理
0 引言
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在国外发达国家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可供参考,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的初始目的始于人民防空工程的需要,目前,除了北京、上海、沈阳等大中型城市和省会城市建设了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外,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建设的地下空间都是人防工程以及和人防工程相结合的地下商业空间,近年来,由于人口和产业过分集中的城市化所产生的一系列城市发展问题也就迫使城市在更大的空间地域谋求新的发展,地下空间是当今城市发展过程中解决居民公共活动用地的一个不可忽略的方向。
1 我国地下空间使用现状与环境特点分析
1.1地下空间类型调查
国外发达国家地下空间利用发展的主要趋势是综合化建设发展,综合化建设发展表现在地下步行道系统和地下快速轨道系统、地下高速道路系统的结合,以及地下综合体和地下交通换乘枢纽的结合。同时综合化表现在地上、地下空间功能既有区分,更有协调发展的相互结合模式。我国地下空间的建设始于人民防空建设的需求,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些城市建设了大型的商业和人防工程相结合的地下空间,如地下商场、地下车库、地下街等。90年代,地下轨道交通系统逐渐成为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等地区的主要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类:防灾系统:人防工程、防震工程、报警等各种地下设施;基础生活方面:如给水、排水、煤气等各种综合管道系统,供电、供热、通讯、污水处理等地下设施和地下空间等;交通运输方面:如地下人行街、地下停车场、地铁、城市轻轨、城市地下快速干道等;商业娱乐方面:如地下商业购物广场、地下休闲娱乐场所等公共设施;其他设施:如地下仓储、地下工厂、地下实验室等。我国未来为了提升城市绿化率,保障城市绿地的合理化利用,不断完善和优化城市功能,充分发挥城市用地的社会意义,经济价值,“绿地建设与地下空间”的复合开发模式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这种模式已经在北京、上海、大连、深圳等先行城市得到了很好的效果验证,“复合开发”是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新方向。
1.2地下空间特点分析
由于地下空间的封闭性,在地下很难接触到太阳光线、自然风等,自然灾害在地下环境影响甚微。相对地表来说,人员活动较少,可以较好地从事某一特定活动,并且在地下从事生产或其他活动所带来的噪声、固体垃圾以及部分烟雾等污染气体对地表居民区影响较弱。同时运营时间不再受地表众多因素的影响。地下空间的热稳定性,不同于地表的是虽地下无阳光的直接照射,但大地对温度的保持能力较强,使得地下空间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热稳定性特点这方面,城市地下人居工程可以很好地减小采暖和降温所消耗的能源。地下空间的特有防护性能,体现在防自然腐蚀及灾害、防震性、抗电磁干扰、抗辐射等方面。地下空间的无限性,相对于地表工程的各种复杂性,地下工程的类型是有限的,这就导致在大空间里建筑小工程,侧面反映地下空间的无限性。如果对空间加以有效长远的规划,其无限性更能凸显出来。
除了以上特点外,地下空间在环境特点上有很多阻碍其发展和利用的特性,如恒湿性、气密性等,表现在地下空间的潮湿、通风不畅等不利特性,同时地下空间结构由于地下地质环境的变化具有不易开拓性。地下工程的建设须紧密结合地下空间的特点,使其作用达到最大程度的应用。
2 广场舞活动对场地的需求分析
2.1广场舞活动对空间环境的需求
广场舞活动作为一种21世纪兴起的居民健身活动,具有人员参与度高、场地灵活、时间自由的特点,地点一般集中在城市广场,商场前广场区,街道两旁等,活动时间主要分布在晚间,活动规律主要是春夏秋三个季节,以无风或者微风、温度、湿度适宜的天气为最好。
2.2广场舞活动对声学环境的需求
广场舞活动都伴随着音乐,与此同时由于参与人数较多,声音传播的过程中衰减大,不可避免的扬声设备的声级也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附近居民的休息、工作和学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城市环境噪声污染。
2.3广场舞活动对光学环境的需求
现今广场舞的照明主要依托于城市的路灯,广场的公共照明系统,以及商场的服务型灯光。广场照度一般都在100 lx左右,为了限制眩光的产生多采用中心设置圆盘或圆球的中高杆灯的照明方式或者四周投射型中高杆照明设施为主,部分广场舞团队为了追求更好的灯光效果会采用自带镭射灯等灯光设备。
3 将广场舞活动引入地下的建筑设计可行性解决方案
3.1建筑空间平面布局的设计方案
由于广场舞参与人数较多,在广场舞引入地下空间之前,需要对地下空间进行很好地设计,不仅要满足每组广场舞的活动空间,更要综合考虑不同组广场舞团队之间的相互影响,地下空间的消防疏散等问题,考虑普遍的广场舞团队在50人左右,每人需要活动空间在4 m2左右,每组队伍需要200 m2以上的活动空间,在大型的人防,商业,过街通道地下空间是可以实现的,同时也可以针对此项目进行地下空间的扩展,考虑到一些用途的地下空间使用存在时阈性,不便于进行地面的建筑空间的墙体建设划分,空间设计更应采用动态设计,采用动态隔断等设计,方便于在不同用途间切换。
3.2照明系统的解决方案
合理的物理环境是使人“舒适”的基本条件,包括良好的光环境、空气环境、声环境和热环境等。光环境和空气质量是地下空间的先天弱点,因此光环境的设计和空气调节系统的改进是营造地下商业空间舒适物理环境的重点。 地下空间的照明可以采取多种解决方案,普通地下建筑空间灯光昏暗,需要进行适当的提高空间的照度,同时由于地下空间高度限制不宜设置中高灯具,为了防止眩光的产生应该采取提升空间光照分布均匀性的方式防止眩光的产生,可以选用节能性能好,体积小,功耗低,光转化率高的LED节能灯进行改造,同时,LED灯具颜色丰富,可以根据广场舞氛围需求进行相应的灯光变化,同时满足广场舞的灯光与艺术需求。
3.3空间回声处理与隔音处理设计
地下空间由于空间高度低,空间宽度相对较窄且平行相对墙体较多,内部墙体反射容易产生很强的回声效应,影响音响的效果,建筑空间可以采取墙面和棚顶设置吸声材料的方式,相对墙体采用分别角度设计,避免平行墙壁间的声音强烈反射,同时地面采用吸声材料或者吸声垫层,减少声音的反射,空间的动态设计,隔断材料的选择同样要结合选用吸声材料。
3.4通风排烟系统的解决方案
由于地下空间的密闭性,造成通风排烟困难,人员疏散难度大,一旦产生火灾后果将会比地面建筑更加严重,因此地下空间防烟设置与排烟设置至关重要,烟气是火灾发生时最主要的人员伤亡原因,合理科学的划分防烟分区非常重要,通过隔墙、防火门、防火阀等设备设施加以分隔,并严格遵守相关建筑防火规范进行设计。
由于地下空间的封闭性,会存在空气质量差,空气潮湿闷热的情况,人处于空气质量不佳的环境中容易头晕、乏力、烦躁、压抑不安,长期处于空气不良的环境中甚至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降低身体免疫能力,可见空气质量的重要性。对于城市地下公共空间这样只能依赖空调系统进行通风换气的场所来说,通过综合统计分析各时段使用人员数量,空气温度、湿度、大气压强等诸多项数据,科学计算通风量,合理设计通风形式进行气流组织以保证地下空间的空气质量。应采用全面的新风系统,科学的传感采集运算系统,通过技术的手段在地下空间辅助的进行通风。
3.5空间温度的控制解决方案
地下空间有着四季温差小,温度保持性好,空间受外部气候环境影响很小的特点,可以适度结合空调系统供暖和制冷的方式,方便广场舞活动的需求,同时极大地减小了传统广场舞活动受温度,大风,雨雪限制,更加方便市民的文化活动需求。
3.6虚拟现实技术的引入解决心理学问题的探索
城市地下空间难免会给使用人带来压抑阴暗等不良心理反应,很多人表现为缺乏安全感、幽闭恐惧、方向感迷失等症状,同时由于裸露的管线,天花板骨架,排水管道,装修较差给人以不卫生不安全的心理感觉,缺少自然通风,自然光,绿色植物,窗户等设施给人带来停电和自然灾害无处逃生的恐惧,可以采取适量的种植适合的观赏植物,建立水系景观来消除一定的不适应性,通过室内彩绘绘画一些必要的室外设施,降低心理抵触,同时可以引入虚拟现实VR技术和增强现实AR技术,通过大屏幕,全息投影等设备实景的呈现外部的城市景观,一定程度上缓解地下人员的视觉疲劳与压抑感。
4 结语
从空间发展战略来看,城市立体的地下空间是建设“两型社会”的战略基础,也是国内地下空间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科学的物理学研究以及建筑设计,可以有效提供广场舞走入地下空间的解决方案。更是缓和城市用地紧张,居民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的有效措施,我们应在借鉴吸收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以及我国居民具体文化生活需求,形成自己富有特色的一些地下空间发展典范。
[1]冀燕玢.城市地下商业公共空间的场所精神营造[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32):82-84.
[2]赵欣.浅析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城市文化[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216-218.
[3]王曦,刘松玉,章定文.基于功能耦合理论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体系[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99-100.
[4]安丹,张松莉.城市地下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J].城市建筑,2014(15):112-114.
[5]郑怀德.从人性化视角看城市地下空间——以广州地下商城为例[J].华中建筑,2012,30(2):67-69.
Discussion on the feasibility of promoting square dance in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Fu QuanhaoLiu Yuanyuan
(Liaoning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Anshan114051,China)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utilization status and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domestic underground space. According to the demands of square dance for field, starting from aspects of architectural horizontal layout, lighting system, spatial echo and sound-isolating treatment, it describes architectural design scheme of introducing square dancing activity into underground space, with a view to improve the usage ratio of underground space.
underground space, square dance, horizontal layout, lighting system, sound-isolating treatment
1009-6825(2016)19-0001-02
2016-04-23
伏全皓(1991- ),男,在读本科生;刘圆圆(1978- ),女,硕士,副教授
TU924
A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软科学项目“寒地城市地下综合体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013-K3-2);辽宁科技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项目“严寒地区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014FR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