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电地质专业生产活动中新技术应用管理浅析

2016-04-07

水电站设计 2016年3期
关键词:项目组水电生产

袁 毅 峰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72)



水电地质专业生产活动中新技术应用管理浅析

袁毅峰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610072)

多年来,伴随着国内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热潮,各工程单位在深入研究及实践中,将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水电勘察设计工作当中,成绩斐然。本文结合水电地质专业的需求特点,探讨了如何将新技术应用普遍推广至生产中并形成生产力这一问题,提出了由若干措施构建的“联系互动模式”这一思路。

新技术应用;普遍提升生产力;联系互动模式

0 前  言

随着国内水电资源的深度开发,越来越多的水电工程处于更为偏远的高原高寒地区、深山峡谷地区,如金沙江上游、雅鲁藏布江下游等,地形地质条件更加复杂,施工环境更加恶劣,面临着高地震烈度、深厚覆盖层建坝、高陡边坡稳定、深埋长大地下洞室群、环境地质灾害突出等重大工程技术问题,技术难度很高。丰富、详实、准确的基础资料,是高质量勘察设计产品的基石,亦是攻克重大技术问题的必要支撑。在新形势下,传统设备和方法已不能完全胜任水电工程勘察设计工作,因此,在“信息技术浪潮”、“智能设备微型化”、“大数据”、“传感器一体化整合”等概念不断涌现的今天,尝试采用新技术应用,升级、改进原有工作手段,是水电地质专业的必然选择。

多年来,不少单位的水电地质专业充分重视生产活动中采用新技术应用,专业的领导团队重视人才培育,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探索实践,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细细剖析,在取得研究成果以后,如何把新技术新方法推广到生产当中,提升专业生产力,提高综合效益,在当前的工作中亦大有可为。

1 水电地质专业生产中对新技术应用的需求

水电地质专业的新技术应用,是应项目生产的实际需求而进行的,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零散自发到系统管理,边探索边总结边完善的自然过程,将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勘察设计工作。水电地质专业对新技术应用有其自身的需求特点:

1.1能否提升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

当前,水电工程及其他土木工程建设领域,普遍存在勘察设计周期短(特别是预可研、可行性研究阶段),同时生产任务饱满导致项目配备人员与过去相比相对不足的状况。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在较短的时间内拿出质量过硬的勘察设计产品,是摆在眼前的一个现实课题。

工程地质勘察设计工作不能完全脱离项目实地现场。长期以来,受自然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不但工作艰苦、繁重,还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困难和危险。近年,科技设备微型化,新型应用技术不断涌现,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工程技术人员战胜一些过去束手无策的困难、突破过去一些无法逾越的鸿沟提供了可能。如何切合专业实际需求,把最新的设备和技术迅速吸收、再研发并实际应用到生产,降低危险系数、提升工作效率、形成生产力,是水电地质专业大量科研工作的其中一个方向。

1.2科学评估、管控成本

加强成本管控是处在传统水电勘察设计项目迅速减少这个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把新型设备、技术应用到工程地质勘察设计工作中,是一个探索的过程,需要投入人力、物力,但并不保证一定能带来可观的产出效益。因此,在科研立项时即需要严格把关,明确目的,注重预测,评价风险;在项目运行阶段,保障投入质量,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使用,系统性地降低无效投入,控制成本。

1.3提升培训效果,做好推广普及工作

企业研发的根本目的在于把研发成果在企业内普及推广转化为真实的生产力。一项新技术应用从科研人员获得成果到全面普及推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然会有许多因素对其过程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如各生产项目具体工程地质条件各不相同、人员年龄结构各不相同、生产任务强度各不相同等等。同时,新技术应用又着眼于一个“新”字,推广普及新技术应用也不能蜗蠕龟行止步不前。这就要求科研人员不但要搞好新技术应用的创新再研发,还需有效措施来提升专业培训效果,迅速有效地把取得的技术成果和经验向广大干部职工推而广之,形成规模效应,使得科研成本实现综合收益最大化。

2 建立把新技术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于生产的长效模式

水电地质专业采用新技术应用,立足于“指导性、实用性、可普及性”是自然而然的。在新形势下结合专业的需求特点,持续改进,形成由探索实践到普及推广的完整闭环,切实提升生产效率,提高综合效益,需要由具体措施来构建一个长期有效的工作模式。

2.1具体措施

2.1.1组织措施

(1)成立专家组,主要承担评估某项新技术应用是否适合本专业、本部门生产活动的职能,在某项新技术应用科研立项之初,评估可行性和成本,明确应用目标,预测可能遭遇的风险。

(2)强化主要科研依托单位的平台职能,并成立联络小组,激发生产单位的配合职能。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工程地质新技术应用的探索实践不能也无法闭门造车,它必须下沉到项目,深入现场实践,才能满足生产的实际需求,解决实际困难。科研工作的主要依托单位不仅需要对新技术应用研发、推广,还担负着统筹推进全专业科研工作的任务。因此,在具体的生产项目上实践新技术应用,还需要其他专业生产单位在工作中与其配合。为此,可以成立联络小组,从各生产单位征集组员,承担联络员的角色。新的技术创新成果,可以通过小组联络员迅速地推广至各生产单位,同时各生产单位遇到的困难或创新也能通过联络员迅速反馈。

2.1.2管理措施

(1)强化信息能力,扩大信息来源,举办以新技术应用为主题的论坛活动,重“建议”,轻“比赛”,目的是征集有价值的新技术应用建议。

(2)由于每个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技能各有差别,眼界、知识面也不尽相同,因此,引入竞争、选拔机制,在主要依托单位之外,适当地引入其他擅长此领域的人员加入[2],参与探索实践工作。

(3)以项目组的形式运行具体的某项新型技术应用的探索实践环节,不但保证研究成果的质量,也保证研究过程的质量。在项目组运行中,明确项目责任人的责任,负责人被授予集中的权力,使其能够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注重平衡性,在技术、进度、经费这几个约束条件下进行平衡,使完成的任务从整体上得到优化。同时,利用“矩阵管理”的特点,在立项之初及时组织项目组,在取得成果后及时撤销项目组,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管理在灵活运用人力资源上的优势[3]。

(4)项目组的形式也可以应用于新技术应用的推广普及环节,给予推广普及工作同等的重视。以项目组的形式运行培训工作,以项目分解结构为基础,对培训工作设定阶段目标结点,控制时间进度和培训质量[3],把编制说明手册、技术总结范本等亦列入成果考核,以保证能够将研发成果及时、高质地运用到具体的生产活动当中。

(5)引入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奖励在探索实践、推广普及新技术应用工作中成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作为一个工程勘察设计专业,各类工程设计报告与设计图件仍是主要的产品。在生产中是否采用了新技术应用手段,如果采用了,又带来了多大的效率提升、降低了多大的生产成本,不一定能完全地、直观地体现在生产报告与图件里。因而,有必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体现为此付出工作的集体和个人的劳动价值,进一步调动广大工程设计人员把新技术应用服务于工程地质勘察设计工作的积极性。

2.1.3技术措施

(1)在生产中采用新技术应用,并不意味着只有从零开始,或者颠覆性地“创新”一条路。在其他行业、其他专业的成熟经验基础上“微创新”,服务于本行业、本专业的生产,值得重视。借鉴学习其他行业和其他专业,通常是通过行业杂志、科技论文、行业交流等渠道。在同一单位内部,可以依托数字信息系统,建设技术信息共享的专用平台,或者扩充现有的技术信息平台功能,实现“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部分功能[3],在此平台上,院属各部门就新技术应用工作中的经验、心得、成果进行广泛地、充分地交流。

(2)在新技术应用的探索实践阶段,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科技攻关是常态。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联络小组的神经系统作用,集思广益,不放过一个有价值的想法,群策群力攻克难关。

(3)由项目组的主要责任人牵头,总结、完善已取得的成果,组织编制详细的说明手册、技术总结、工程范本等材料,以供工程设计人员学习、查阅、实践。

3 联系互动模式

组织措施、管理措施、技术措施,它们相互作用,动态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联系互动模式,即:通过研究端和生产端这两端的互动,形成良性循环,保障成都院水电地质专业生产力的螺旋上升。

3.1自研究到生产

(1)发现可能应用于专业生产的新型设备及方法,通过专家组论证其可行性。

(2)通过立项审批的研究项目,成立研究项目组,针对性地选择实践工程项目,研产结合,开展科技攻关和试点应用。

(3)取得研究成果后,由科研项目组责任人牵头,编制说明手册、技术总结、工程范本等文件,发布到各生产单位,同时开展技术培训,以保证新设备、新方法易于被一线生产人员理解掌握。

3.2自生产到研究

(1)生产人员把自发尝试的新技术手段、或者创新想法、生产中的实际困难等,结合本生产项目的地质条件等具体情况,通过联络员报告到研究部门。

(2)研究部门接收后,如已有解决方案,即给予技术支持;若尚无成熟解决方案,可与该生产项目人员一同科技攻关,解决问题。

(3)总结上述解决方案,编制说明材料,便于其他生产项目学习、借鉴。

4 结  论

新技术应用能够提高生产力,降低人力、时间成本,从而提升综合效益。在生产中采用新技术应用须立足于本专业的需求特点,研究实践是重要的一环,推广普及亦同等重要。由此,本文提出了由组织、管理和技术三个方面的若干具体措施构建的一种“联系互动模式”,在管理层面为新技术应用服务于提升生产力提供制度的保障。

[1]李志国,郭明春,李青云,陈冬.集团型企业科研管理工作模式探讨[J].矿业经济与管理,2013(3):1-3.

[2]徐敏.项目管理在设计院科研课题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4(2):156-162.

[3]许丽娜.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在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网络,2010.

2016-03-07

袁毅峰(1981-),男,福建龙岩人,工程师,从事工程地质勘察设计工作。

P642

B

1003-9805(2016)03-0098-03

猜你喜欢

项目组水电生产
CSCO生物统计学专家委员会RWE项目组简介
Association between estradiol level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IVF cycles with single blastocyst embryo transfer
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项目组管理实践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水电:全力消纳富余水电 更重生态环保
长江水电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