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茌平县补齐农田水利建设短板的主要做法

2016-04-07李博商振张宁

山东水利 2016年7期
关键词:茌平县项目区短板

李博,商振,张宁

(1.茌平县水务局,山东茌平252100;2.山东省水利信息中心,山东济南250014)



茌平县补齐农田水利建设短板的主要做法

李博1,商振1,张宁2

(1.茌平县水务局,山东茌平252100;2.山东省水利信息中心,山东济南250014)

分析了茌平县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了茌平县近年来补齐农业短板的基本做法,供类似项目参考。

茌平县;农业短板;农村水利

茌平县地处鲁西平原,位于聊城市的东部,现辖10镇、1乡和3个办事处,732个行政村,人口55.6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5万。境内有徒骇河、马颊河等12条骨干河道。近年来,由于降水较少,除徒骇河、马颊河有部分径流外,其它河道已基本干涸。全县灌溉工程按水源条件及提水设备可分为引黄、引河及机井灌溉工程。这些工程大多年久失修,部分损毁严重,存在超期服役的现象,成了当地农田水利建设的短板。近年来,尽管茌平县通过实施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以及2015年起实施的涉水涉地资金整合项目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目前一些地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存在的短板已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要补齐这块短板,必须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充分调动农民和社会力量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性,加快完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创造有利于农田水利发展的市场环境。同时,应创新投融资体制,利用民办公助、先建后补、税收优惠、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要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做好试点示范工作。

为此茌平县水务局从积极争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落实管护主体责任、颁发两证一书、大力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1 基本做法

1.1加大资金投入,整合小农水项目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投入,茌平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都高度重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为了保证小农水工程建设取得成效,茌平县整合农业、水务、农业综合开发办、国土等部门的技术力量,邀请省、市有关部门的相关专家进行指导,对茌平县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将国家农业项目、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治及水利项目等资金进行有效整合,并将每年土地出让金的10%~20%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确保了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从2011年开始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茌平县共涉及全县7个乡镇,总投资近1.6亿元,受益面积达9 333.33 hm2,亩均投资1 200多元。主要投资于农田水利相对薄弱地区的基础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包括新打机井、维修旧井、新建小型泵站等。项目区所有机井均配套射频卡控制器,实现一卡浇地,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在项目区内配套建设变压器,保证了项目区机井和泵站的用电需求。小农水项目的实施极大的改善了当地的灌溉条件。除此之外,还积极争取小农水项目维修维护资金,用于项目区内损毁水利设施的维修维护,确保了小农水项目长久的发挥效益。

1.2切实做好产权移交,落实管护主体责任

工程建成后,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将项目区所属的泵站、机井、低压管道以及配套工程及设备的使用权和管理权无偿移交给项目区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落实管护主体责任,配备了办公场所和管理人员,制定完善了协会章程、财务制度、工程管理制度、灌溉用水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在项目区各村成立了用水户分会,加强日常维护与灌溉用水管理。协会登记造册后建立工程管理台帐,由用水户协会负责工程运行管理。灌溉用水户协会管理,由用水户协会进行产权登记,制定水费收缴、运行管理等规章制度,做好工程后期运行管理工作。另外,进一步加强了基层服务组织建设,成立了14个乡镇(街道)水利站,在全县732个行政村选出了732名村水管员,为农民用水户协会提供无偿技术服务。

1.3颁发两证一书,加强责任意识

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结合当地实际,以保证工程安全运行为前提,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使用权(经营权)移交给村集体、农村基层用水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其他用水户等。经审核符合条件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其授权部门颁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使用权证书,证书格式统一监制,内容主要包括工程名称、产权人、使用权人、工程位置、工程状况(类型、数量、功能、建设年代、完好程度等)以及使用情况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其授权部门与工程设施使用权所有者签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协议书,建立农田水利设施及管护工作台账,明确管护责任。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已约定流转给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地域内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由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使用管理,按相同程序办理使用权证书。

1.4大力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茌平县政府按照“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要求,以乡镇水利站为中心,以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村级水利员为依托,逐步建立起“三位一体”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切实提升基层水利公共服务效能。

根据要求全县基层水利服务组织已全部建立,14处乡镇水利站已全部垂直管理,抗旱防汛专业服务队伍发挥着重要作用,已落实人员编制70人。按照“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定期考核、合理流动”的管理规定,推行村级水利员公开选拔、聘用制度,公开选聘了732名村级水利员,组建了14个抗旱防汛供水服务队,建立了14个农民用水者协会,732个分会,培训村级水管员1 400余人次,经统一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乡镇水利站对村级水管员负责业务指导工作。

目前各乡镇根据服务内容不同,均成立了水利设施维修队和公益性抗旱工程管理队,配齐了工程技术人员和安装工、维修工,并在防汛抗旱指导、水利工程管护、水利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为方便全县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指挥与调度,按照省水利厅要求,及时开通了116服务热线,解答群众关注的问题,以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1.5积极完善工程运行机制

在乡镇供水协会的指导下,成立项目区农民用水户协会,并在水利、物价等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遵循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原则,制定了工程水价改革方案,根据各分灌区的资产和设计情况及水利工程水费计收核算办法,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核算水价,批准后的水价作为供水协会向项目区各村用水户收取的合同水价。项目区内以村为单位成立分会,分会人员由各村用水户推荐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有一定技术基础的人员组成,镇供水协会负责对其进行技术培训并制定操作和维护规程,分会人员按照协会章程进行管护。

同时,根据用水需求,由用水户向各村供水分会提出用水申请,分会负责将情况报镇供水协会,镇供水协会根据总体情况统筹安排灌溉次序和灌溉水量,同用水村和镇供水协会签订用水合同,协会按合同按方向用水户收取水费。

2 结语

通过以上措施,茌平县努力推动农田水利建设走上科学发展、良性运行的轨道,积极改善灌溉困难地区的灌溉条件,改变以往紧邻徒骇河等优质灌溉地表水源却用不上、用水难的局面,开创“一人一卡一铁锨”的新型灌溉模式,真正补齐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短板,为农业的丰收奠定了基础,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责任编辑赵其芬)

S27

B

1009-6159(2016)-07-0047-02

2016-01-08

李博(1982—),男,助理工程师

猜你喜欢

茌平县项目区短板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执行“强制休假”还需“补齐三个短板”
立新标 补齐劳动防护短板
DCT的优势与短板并存
The Fantasy of future catering industry
补齐短板 建好“四好农村路”
凌河源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及策略研究
华阴市农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聊城花生收获忙
茌平县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