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供水一体化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

2016-04-07王广青德州市水利局山东德州253014

山东水利 2016年3期
关键词:德州市

宋 宇,王广青(德州市水利局,山东德州253014)



城乡供水一体化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

宋宇,王广青
(德州市水利局,山东德州253014)

【摘要】德州市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依据各地供水工程现状、地表水源及地下水水质情况,按照“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建设思路,科学合理地实施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完成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在彻底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安全的同时,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维护了全市的水生态环境平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德州市;城乡供水一体化;水生态文明建设

近年来,德州市在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原则,严格遵循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按照“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建设目标,科学合理地实施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统筹城乡供水发展,即彻底解决了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又有效改善了项目区的水生态环境,取得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

1 水生态文明的内涵

水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水、社会和谐发展客观规律,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建设永续的水资源保障、完整的水生态体系和先进的水科技文化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落实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上就是要统筹协调供水工程建设与生态建设,根据全市的供水工程现状、地表水资源状况、地下水水质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供水模式和工程布局,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前提下,通过优化配置水资源,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安全。

2 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

2.1水资源概况

德州市水资源紧缺,全市降雨径流多年平均可利用量为2.54亿m3,地下水年可开采量为9.98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11 m3,并且大部分浅层地下水苦咸,深层地下水含氟较高,农村饮水存在着缺水、苦咸水和高氟水等问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水利部门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2.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历程

九十年代以前,受经济条件、认识程度和技术水平等因素制约,农村供水设施比较简陋,一般是在浅层地下水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地方,打大口井或浅机井为群众提供饮用水,遇到干旱年份,地下水迅速下降,机井出水量明显减少,群众饮水无法保障。进入九十年代后,由于连年干旱和水环境的持续恶化,很多地方浅层地下水无法再饮用,大部分的大口井、浅机井被废弃,改以深机井为水源给群众供水。但长期饮用儿童出现了黄斑牙、老年人骨质疏松容易骨折、脚后跟疼等现象,虽然有的地方进行了降氟处理,但是由于高氟水处理技术较难,水处理效果不稳定,氟含量依然超标,达不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为从根本上解决群众饮水安全,庆云县、德州市城区和宁津县先后修建平原水库,以平原水库为依托,建设供水水厂集中解决城乡居民饮水问题。与深、浅井供水工程比起来,水库集中供水工程水源可靠、水质安全、管理高效、运行稳定,当地农村群众非常满意。为科学规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2004年底全市开展了大规模的地下水水质普查,普查结果显示,全市地下水达不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面积占总面积的83%,其中浅层苦咸水区面积8 673.2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84.8%;浅层锰超标区面积6 700.3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64.7%;深层地下水高氟区8 400.2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81.1%。根据各地水质情况,通过方案比选,确定了3种供水模式:即德城区(含经济开发区和商贸开发区)采用城区管网延伸供水,齐河县、禹城市南部采用群井汇流规模化联片供水,其余各县(市)采用一县(市)一座平原水库、一个水厂、实行城乡一体化供水。

2.3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概况

各地按照供水规划,抓住国家加大水利投入的机遇,大力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截止到目前,全市建成平原水库18座,蓄水能力3.04亿m3,规模化水厂20处,日供水能力53.2万m3,铺设供水管网5.2万km,已基本覆盖全市所有村庄,400多万农村群众同180万城镇居民一样,喝上了“同源、同网、同质”的安全水,结束了德州几千年喝苦咸水、高氟水的历史,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实现民生水利的重大突破。

3 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

3.1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自全市先后建成多座平原水库后,各水库充分发挥调蓄作用,丰水期蓄满黄河水,在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的前提下,干旱时期还可用于农业灌溉,做到丰蓄枯用,有效调节了水资源在年际及时空分布上的不均衡,实现了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

3.2遏制地下水环境恶化

实施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后,农村生活用水以黄河水资源替代深层地下水,减少了深层地下水的开采量,按农村人均日用水量40 L计算,仅生活用水年均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就达5 000多万m3,德州市地下水生态环境将大为改观。

3.3水源地周边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水库建成蓄水后,有效涵养了当地水源,形成了水库特有的“湿地气候”,改善了水库周围区域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批水鸟、野鸭栖息繁衍。

4 效益

4.1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

过去农村群众长期饮用地下水,浅层地下水不仅苦咸涩,而且污染严重;深层地下水虽然口感较好,但由于含氟较高,长期饮用会严重影响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以优质水源为依托,建有现代化的供水水厂,有专门的水处理车间和先进的仪器设备,对供水水质进行规范的消毒处理处理等,并且对源水、出厂水、末梢水进行严格的水质化验,只有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才能向城乡居民供水,水质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4.2提高农村群众生活质量

以前单村或联村深、浅井供水工程,不仅水质不合格,而且在管理上大都有村集体或个人管理,管理较好的地方能定时供水,有的地方连续很多天停水,群众用水极为不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实施后,农村也象城区一样,用上了全天候的自来水,洗衣机、淋浴器、水冲式厕所等卫生洁具在农村也能够正常使用,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家庭卫生及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同时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为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乡镇企业、普及农村公共服务事业等创造了有利条件,让农民享受到跟城市人一样的公共服务,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共同繁荣。

4.3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目前各地在充分保障饮水安全的前提下,积极依托水库优质水源,发展林果种植和水产养殖,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丁东水库现已成为德州市有机鱼生产基地,出产鲢、鳙、鲤、鲫、团头鲂、花鱼骨、翘嘴鲌等10多种经济鱼类,产品已通过有机产品认证,深受当地和外地消费者的喜爱,目前这些鱼类已远销北京、济南、东营等地。宁津惠宁湖种植了约33.33 hm2特色梨园,目前该梨园生产的黄金梨成为德州市有名的绿色有机食品,价格高出普通梨的两倍左右。

(责任编辑张玉燕)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159(2016)-03-0038-02

收稿日期:2015-12-03

作者简介:宋宇(1974—),女,工程师

猜你喜欢

德州市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德州市市场监管局赴济宁市学习观摩
少年闰土 教学设计
构建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的长效机制——以德州市雷集镇为例
德州市城市园林绿地土壤现状和改良建议
刘 欣艺术作品欣赏
刘欣艺术作品欣赏
平凡的岗位 非凡的业绩——记德州市关工委名誉主任蔚立臻
德州市2014年旱灾应对措施与经验分析
一位89岁“老兵”的责任:记“德州市关工委特别贡献奖”获得者李安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