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谈平遥古城的街巷

2016-04-07刘治国

山西建筑 2016年1期
关键词:视觉街巷

刘治国

(山西省投资集团高新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06)



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谈平遥古城的街巷

刘治国

(山西省投资集团高新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介绍了平遥古城城墙的发展历程,从视觉、感知、格式塔心理、心理取向四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平遥古城的街巷现状,研究了古城街巷的建造理念与方式,为现代街巷的规划设计提供了参考借鉴。

关键词:平遥古城,街巷,视觉,心理取向

平遥与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四川阆中成为我国现存四座完好的古城,是中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平遥古城城墙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城墙最早的用途是用于防卫外来攻击,如同建筑结构的发展历史,最早的城墙是夯土城桓。到了明清两代,在原有夯土墙的基础上,旧墙垣又经历了数十次的重筑扩修,在夯土墙身素土夯实,外面包青砖,在城墙顶上内砌了女儿墙,在墙身拐弯处设置了角楼,重新修葺了谯楼、垛口等,使得城墙更加坚固结实。风风雨雨几百年,城墙依然保持着它的厚重风格。也正是这些城墙把今天的平遥县城分隔为现代都市与古典大院的迥异风格。

鉴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的减少,不适当的建筑物增多这些实际问题急需解决,从心理学角度由以下几点来探讨平遥古城街巷。

1 视觉角度

从平遥古城的市楼向下俯视,南大街的全景尽收眼底,在狭窄的街巷两侧排列着小店铺室。平遥古城的交通脉络由宽窄不一、纵横交错的大街、小街巷构成。以大街小巷连同城墙在内,把古城围合成方形。通过大街小巷把商业、行政、制作、居住按照使用功能划分成若干区域。整座古城看起来像一只龟形,城内的道路就像龟背上的纵横纹路,井然有序、底蕴深厚,古城的规划设计充分沿用了中国古代北方汉民族传统经验与其他城郭的建设经验,并具体实施于平遥古城的建造中。

2 感知角度

平遥古城的民居,以砖墙瓦顶的木结构四合院为主,木结构和砖石结构的轮廓线是直线形的,材质坚硬结实。因山西属于气候干燥的地区,故平遥古城民居、街巷绿化植被较少,从色彩上看,总的感觉是统一的,但缺少了洁净明快之感。可尽管如此,砖红色的平遥古城民居,大地上的泥土,与铺贴在街巷道路上的灰色地砖等组成的整体,竟然是不可思议的和谐统一。穿梭于街巷的人们,与这灰色的环境出人意料的融洽,给人一种意外的鲜活感觉。

在道路两侧排列着的建筑,充分体现出各种文化历史的辉煌。建筑文化、宗教文化、票号文化、民俗文化等,通过建筑及街巷的分布、格局,体现出文化博大精深的积淀。室外建筑上名目繁多的种种凸出物,并不刻意雕琢、掩饰,给人一种历史传承的真实感。古城的建筑、街巷,既给人书香文脉的代代传承感觉,又给人一种古城不“老”、古城不“古”的勃勃生机感知,这或许就是古城真正的底蕴魅力。

3 格式塔心理角度

格式塔心理学为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称为完形心理学。该学派中完形组织法则之一——图形背景法则。真实的自然知觉经验,正是组织的动力整体。平遥古城的各部分结构均有其各自的使用功能和性质,结合起来的整体大于各部分的组合。图形背景需要辩证的去区分,谁为背景,谁为图形,体现出的最终效果也不尽相同。

街道不能在什么也没有的场所中存在,也不能与附近的环境相分离。换言之,区域内所建陈列物是街道的附属。街道是主体,是城市的房间,也是肥沃的土壤,更是培育的温床。街道通过其两侧排列建筑物而形成立体的构图,这时街道是图形,建筑是背景,周围建筑即成为整体,成为联系其空间的背景;而在今天,一个新城镇的建立,首先着手的是这个区域的道路建设,在城镇功能化完成后,道路所体现出的更多是服务功能,人们所完善的是建筑的功能使用,即建筑与建筑之间的联系形成了图形,而街道只是连接建筑的背景。

在平遥古城的街巷中,可以把街道看成图形,周围建筑看成背景的构成方式。平遥古城街巷大多一棵树都不植,因街巷两旁的建筑物是砖石结构,街巷的地面以铺装面作为地面。内部外部基本一样。这样,平遥古城的街巷与周围建筑形成关系,街巷能充分以构成格式塔心理学所说图形为其要素。

4 心理取向角度

从高大宏伟的平遥古城城门到相对大空间的热闹街巷再到分支开的每一条宁静,相对狭小具有防御作用的小街巷,从小街巷再穿过具有防御作用的门洞进入到居民院内,这一系列序列的转化都有通过环境心理学可研究的地方。

第一要素是城门。城墙原是在战争中用来防守的墙垣,城门却是防线中的弱点,所以城门的建造是高大雄伟的,从气势上是要压倒外来入侵者,同时还是坚固的,给在城内的人们有心理安全感,使他们可在城内安居乐业。

第二要素则是街道和小巷。街道受建筑形状影响,有些宽,有些窄,有些则自由弯曲,有的适当交叉。平遥古城建筑围墙上的门窗等开口,使得住宅内外沟通,生活中的热闹气氛洋溢到了街上。在长长的街巷当中,人们有的站着交谈,有的散步,有的坐在椅子上乘凉,这样赋予内外空间流动性,给街道的活力方面增加动力。而对于小街道,就像街巷有街巷存在的意义,同样小街巷也有着它不可估量的魅力。在建筑学中,人们对小空间的有效利用,就是对小空间的功能定位,比如住宅的安静需求,商业的物流需求,行政的交通需求。当城市处于庞大杂乱时,小型空间就显得重要。所谓“小”并不意味着空间狭窄,正因其小,才能积极实现它的价值,因空间过大而未能实现的丰富内容,却可从“小空间”中实现。平遥古城的小街巷就好比是“小空间”,首先意味着它是个人的、安静的、有诗意的、有人情味的。与平遥古城的街巷的热闹、喧闹等现状形成强烈对比。平遥古城内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白天“大空间”的街巷活动中解放出来以后,便回到在夜间沉寂的“小空间”里,或享受天伦之乐,或在书斋思索。同时,小街巷营造出的宅间深巷氛围也起到了防御的作用。

第三要素是宅门。相对平遥古城的门面——城门,居民宅门就小的多了,它只是代表了一户人家的门面。居民入口处象征性地表明了对外的防卫,用砌砖和门坎等围合起来,对内部也给居民一定的安全感。墙上窗子的位置正注视着街道的入口,起到了自然监视的作用。

第四要素是院落。古城中的民居住宅,以木结构的北方四合院为主。四合院是北方汉族人民的传统建筑,它根据住宅的使用功能分为了几进院落,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尊卑等级思想。较大的家族通常大兴房屋,二进和三进院落常见,更大的院落群也较多,院落之间多以垂花门相分隔,装饰华丽。

5 结语

平遥古城街巷是当地居民在漫长的历史中建造起来的,其建造方式同自然条件和传统文化有关。不管哪种街道可能都会有利有弊,但作为街道来说,首要的是满足其交通职能,而后或是由于美观,或是人情味,会形成充满商业和古典的文化长廊。虽然古城仍然保持着其旺盛的活力,但是在今天的建造理念中,已经不允许在有限的土地上如此大规模的建造低层房屋。结合古城的综合元素,对平遥古城街巷的理想状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从而创造出更为愉快舒适的居住环境和魅力的街道是当务之急。但这并不是寻求大规模的“钢筋混凝土”式的现代街巷,而是希望尽可能在理解平遥古城传统文化意义的基础上,对城市综合体进行集成建造,把大院的构思,库、店、宅的概念,街道交通平面与立体的合理交叉等优良且给人思考的部分保留下来,创造出更多优秀的设计并付诸实施。

参考文献:

[1]木山.山西平遥古城[J].城乡建设,2007(4):7,79-81.

[2]初夏.平遥古城世界的文化遗产[J].中华民居(上旬版),2014(4):107-110.

On analysis of streets in ancient Pingyao city from environment psychology

Liu Zhiguo

(High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Co.,Ltd,Shanxi Investment Group,Taiyuan 030006,China)

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evolution of the walls of Pingyao city,analyzes the streets status of the city from the visual,perceptive,Gestalt psychology,psychological orientation,and researches the construction ideas and approaches of the old streets,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planning design of modern streets.

Key words:Pingyao city,street,visual,psychology orientation

作者简介:刘治国(1977-),男,工程师

收稿日期:2015-10-22

文章编号:1009-6825(2016)01-0019-02

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视觉街巷
人间烟火,最爱隐秘的街巷美食
边走边唱
中方县荆坪古村街巷空间营造特征分析
——以节孝街巷为例
陕南乡村聚落街巷曲折特征分析研究
雨中的街巷
教具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论黄山标识性材料设计的“焦甜香”表达
浅析油画色彩表现的理性化方式
亨利摩尔雕塑的外在视觉意义
老城区街巷整治后评价工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