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院校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6-04-07王冬冬
王冬冬 齐 菲
(信阳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三本院校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王冬冬 齐 菲
(信阳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从基础理论知识、教材建设、授课方式、实践教学等方面,分析了三本院校《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现状,并阐述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模式,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质量。
混凝土结构,三本院校,教学改革,教材
0 引言
三本院校是近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产生的新型高等教育办学形式。根据艾瑞思中国校友会《2015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统计,目前,我国三本院校共有107所,是我国高等教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扩大高等教育资源和高校办学规模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逐渐成为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107所三本院校中很多都开设了土木工程专业,而《混凝土结构》课程又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因此探索适合其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1 三本院校《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现状
1.1 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无兴趣
三本院校的学生在升入大学后容易产生松懈,求知欲较差,学习的氛围不好。三本院校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差,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好;而且部分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与掌握较差,由于本课程公式繁多,很多学生都是靠死记硬背掌握的这些公式。这样就容易使学生感到学习本课程枯燥无味,从而丧失学习积极性,个别学生甚至会放弃本课程的学习。
1.2 教材建设落后
三本院校主要是培养应用技能型专业人才,所用教材应该具有自身特色。但是目前尚没有真正形成属于自己的教材体系。目前,出版的《混凝土结构》课程教材普遍是适用于一本、二本院校的,而专门面向三本院校的教材较少。
1.3 授课方式单一
三本院校的教师,青年和老年教师较多,缺少中年中坚力量教师,而青年教师缺少教学经验,对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通常把握不准。多数年轻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对于课程的基本定理公式推导,直接采用PPT播放,一些学生还没弄明白,PPT 已经转到下一页。多媒体PPT的使用虽然能使教学更加生动直观,但是PPT信息量较大使得学生感觉应接不暇,难以抓住重点。再加上年轻教师知识沉淀相对不充分、缺少一定的工程经验,使学生感到老师教学就是在“照屏宣科”。
1.4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目前三本院校《混凝土结构》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较多,而实践教学内容相对较少。《混凝土结构》课程存在繁多的计算公式以及构造规定。如果本课程教学对这些计算公式和构造规定都是在课堂内完成,就会使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实践教学安排的学时少,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机会就少,从而影响学生对本课程理论的感性认识。另外,还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以及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2 三本院校《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探索
2.1 强化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学习需要其他基础理论课的支撑,应确保在教学上有连贯性。在学习《混凝土结构》课程前,学生要学好力学、建筑识图制图和房屋建筑学等相关知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和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以及结构力学紧密相关,要想学好混凝土结构,三大力学原理一定要扎实。在课程教学中,混凝土结构课程中公式繁多,学生要想充分记忆,首先要了解力学模型的建立,特别是重要的力学计算简图。
三本院校学生基础较差,有些基础课程没有掌握好,也将影响到本课程的学习。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要用其他基础课程的知识时,如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教师可以把相关知识点再重新给学生讲解一遍。
另外,在《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中要侧重公式的应用教学。对于过于繁琐公式推导可以不作为重点讲解,能简化的尽量简化,个别时候甚至可以省略公式的推导过程,而直接讲解如何对公式进行应用。例如:在讲解混凝土结构的变形验算时,可直接把规范中的公式列出,然后和材料力学中的变形计算做比较,只需要讲解混凝土结构变形验算的基本思路,而把重点放在公式的应用上。
2.2 教材内容改革,教师自身素质提高
针对缺乏适合于三本院校学生教材这一现象,教师在选教材时要多比较,认真遴选适合三本院校《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的配套教材。目前多数三本院校采用和一本、二本相同的课程教材,而这些教材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内容较全面,但这并不适用于三本学生,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合理优化教学内容。
另外,要确保本课程使用的教材在内容上紧跟最新发布规范。例如:目前《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最新发布的是2012版的,但是有些教材还是沿用2002年发布的规范中的理论,个别教材中还会出现一些错误。因此教师要灵活掌握最新的规范,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去伪存真,让学生所学知识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此外,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引用规范中的条文说明和教材知识进行对比讲解。
三本院校要根据自身学生特点打造适合的师资队伍。目前,三本院校多数都具有民办性和一定企业性,且大多数教师都不具备正式的国家编制,要确保高质量师资队伍的稳定就要实行灵活的薪酬奖励机制和竞争机制。三本院校可结合教师自身研究方向,相对固定课程教师队伍。教师要参加培训进修学习,主动接受新鲜事物,掌握本学科前沿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并把新的知识点、教学方法及时应用到教学中去。教师要以旧知识作基础,不断渗入全新的前沿知识,对新知识、新技能、发展方向有所了解,为三本院校学生的深入学习提供方向性指导。
2.3 多媒体与板书适当结合
如前文所述目前很多三本院校老师过分依赖PPT,虽然PPT的应用使教师节省了板书时间,但这无疑加快了教师的教学进度。由于三本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较差,有时很难跟上老师讲课的步伐。
传统的板书教学和最新发展的多媒体教学各有优势。为提高教学质量,要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于一些试验结论或试验现象,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实验教学录像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结合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提供生动逼真的动画,穿插适当的图片可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兴趣,方便学生的学习记忆。对于本课程的计算部分,采用板书教学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的方式。板书教学能放慢教师讲解的速度,给学生以思考空间,这样才能紧跟老师的思路,对理论的理解更加深刻。例如:对一些典型例题的讲解,板书教学能将严谨的解题过程完整的呈现在一面黑板上,这样学生可以前后对照,以方便理解。
因此,在教学方式上,应采用多媒体与板书适当结合的方式,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各自发挥各自的优点。
2.4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混凝土结构》课程的理论很多都是半经验半理论型的。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繁琐的构造规定,如果完全依靠课堂教学,学生会感觉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之外配合安排适当的实践性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国家提倡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例如:带领学生去一些工地现场参观,可使学生了解建筑中的常见结构及其布置情况;了解混凝土结构现场施工的方法等等。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了解实际工程,积累感性认识,把自己所学知识和实际工程结合起来理解,可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增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信心和能力。
另外,三本院校可采取教学与科研互补的形式,充分利用与实践结合科研活动,将本课程前沿性成果带入课堂,与教学相结合,形成以教代研,以研促教。
3 结语
由于三本院校的特殊性,《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这需要多数教学工作者的不断探索,最终形成一个相对合理的、系统化的、具有三本院校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
[1] 赵晓艳,田稳苓,周明杰,等.《混凝土结构》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14):117-118.
[2] 顾振华,孙 俊,樊 江,等.三本院校土建类专业力学教学改革与创新[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3):35-37.
[3] 王建萍.《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探讨[J].潍坊学院学报,2015,4(2):107-108.
[4] 沈蒲生.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Undergraduate three batch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n teaching reform ofConcreteStructure★
Wang Dongdong Qi Fei
(SchoolofCivilEngineering,XinyangUniversity,Xinyang464000,China)
Starting from aspects of fundamental theories, teaching material building, teaching approaches and practical teaching, the paper analyzes teaching status ofConcreteStructurecurriculum of undergraduate three batch of colleges, and illustrates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mode, which will be good fo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ConcreteStructurecurriculum.
concrete structure, undergraduate three batch of college,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material
1009-6825(2016)26-0243-02
2016-07-06★:信阳学院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5jg11)
王冬冬(1983- ),男,硕士,助教; 齐 菲(1986- ),女,硕士,助教
G642.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