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脚下的“云端”实践——访山东省泰安市教育局局长张勇华
2016-04-07王湘蓉石家丽
本刊记者 王湘蓉 石家丽
泰山脚下的“云端”实践——访山东省泰安市教育局局长张勇华
本刊记者王湘蓉 石家丽
“互联网+”时代,云教育应运而生。近年来,山东省泰安市教育局基于云教育理念,适时建立了智慧教育云平台(以下简称“泰安教育云平台”),利用虚拟化云计算、大数据分析技术,解决资源共享、数字化互动教学、数字化校园等应用问题,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和教育发展地区不平衡问题的突破。云平台的建设和启用,拉开了泰安云教育序幕,催生了区域教育的全新变革。为深度剖析泰安云教育现象,我们采访了泰安市教育局局长张勇华。
未来教育家(以下简称“未”):“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已成大势所趋。要想在信息化浪潮中大有作为,既要有坐看“云”起的悠然心态,更要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气魄和智慧。泰安市整体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构想是什么?
张勇华(以下简称“张”):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互联网+”时代教育人的共识。为实施这一战略,我们以地市级为单位建立了区域推进、跨界协同、共建共享的“泰安教育云平台”。当前,全市六个县市区727所中小学的50.7万学生和4.1万教师正在共建共享这个云平台。当初建设这一云平台,主要基于三点思考。
一是适应国家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根本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三通两平台”目标,并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作为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核心理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这为我们推进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是推进全市教育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泰安市深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网络应用,大力实施“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已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面向全市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但是,从市域层面看,推进教育信息化缺乏统筹规划和总体设计,缺乏高层次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学校独立建设,重复投资,设备利用率低,“信息孤岛”现象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程度低,县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差距较大,一些先进的改革理念和设想难以落地或大规模推广;优质教育资源难以实现共建共享,影响了偏远地区学校或薄弱学校提升,制约了市域内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是厘清区域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方略。经过周密调研,科学规划,严格论证,结合我市教育实际,我们制定出台了《泰安市教育信息化推进计划》《加强全市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确立了全市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方略:转变教育信息化“碎片化、零散化”的实施方式,本着“市建县用、市建校用”的原则,与中国移动、中国银行等企业合作,由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数据中心、网络支撑和技术服务,建设“智慧教育·数字化校园”,用“互联网+”思维推进跨界协同、模式创新,全力创建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泰安教育云平台”,推进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为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未:“泰安教育云平台”是如何整体架构的,主要有哪些功能?
张:“泰安教育云平台”建设的目标,是利用云计算对传统的教育信息系统、网络环境进行整合和优化,聚合丰富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大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支持、指导教育教学的智能决策、实施和评价等,并为教育的优质、公平提供信息化平台支撑。“泰安教育云平台”的整体架构是“一个平台、二级部署、三级应用”。“一个平台”,即全市教育系统共用一个平台,采用一套数据标准,实行统一身份认证;“两级部署”,即在市县两级建设数据中心,包括计算、网络、存储、安全四个子系统,承载“泰安教育云平台”的正常运行;“三级应用”,即开展市、区县、校三级共建共享、融合创新、全面提升的应用。这种整体架体模式,既有利于避免信息化各自为战、重复建设,极大地节约了教育资金;又利于解决“信息孤岛”难题,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更利于发挥教育信息化的功能,提升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公平。
“泰安教育云平台”构建了国内首家以地级市为单位的普教、职教、学前教育的应用等“云教育”生态系统,涵盖学前教育、普通中小学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等各学段,具有网上办公、同步课堂、远程教研培训、电子书包、在线支付、家校共育等功能,面向学生、家长、教师提供数字化、智能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未:推进教育信息化,必然带来传统教育的全新变革,让教育呈现出别样的精彩。“泰安教育云平台”给泰安区域教育带来了哪些结构性的调整和全新变化?
张:推进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是手段,发展教育是目的,关键是融合创新,促进传统教育与信息教育的优势互补。实践中,我们本着“应用驱动、深度融合、变革创新、全面提升”的原则,较好地发挥了“泰安教育云平台”功能,催生了全市各类教育的全新变革。
课堂结构优化转型。我们探索了基于云平台的个性化学习与传统教育班级授课制为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启动实施了“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改革,并利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及“基于云平台·同步大教研”项目着力推进,带来了教学的全新变革。宁阳第二实验中学“S—R—G”智慧课堂、肥城市学校共同体的“双师课堂”、泰山区东岳中学“四模块”教学等多元化混合式教学模式,大幅提升了教学效果。泰安市实验学校的“思维碰撞”课堂改革成果获得了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召开现场会向全国推广。这一成果还被评为2015年全国教育创新优秀案例。
泛在学习成为常态。基于“泰安教育云平台”,师生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借助电脑、数字电视、手机等各种云端设备进行主动、高质量和个性化的泛在学习。同时整合数字探究实验室、数字科技馆、数字星球教室、机器人教室,开发比特课程,学生实行网上选课,实施走班教学。泰山学院附属中学陶安泰老师借助云平台实施微信教育,就是成功的案例。这种泛在学习让个性化学习、一对一教育、因材施教成为活生生的现实。
教育管理优化升级。依托泰安教育云平台,我们积极推进以办公自动化为标志的“助力学校管理”工程,教学设施、校舍维护实现了网上申报;会议通知、公文传阅实现了无纸化;教务管理、学生德育管理实现了网络化;家校联系、教师与家长沟通实现了教师个人空间、学生个人空间、微博、微信、QQ聊天、邮件等多种形式;课堂教学、师生安全实现了全方位在线记录;教学研究、课题探讨实现了远程化运行。泰安市学生成长服务中心创建了“一库”(学生发展信息数据库)、“一平台”(泰安市学生成长服务平台)和多终端的学生综合服务“淘宝网”,利用大数据分析对学生成长服务项目进行精准推送,实现对学生的全流程、一站式管理服务。泰山学院附属中学依托云平台建立了学生网络绿色评价平台,全面呈现学生的发展状况和成长历程,促进了学生健康主动地发展。
教研供给优质高效。依托“泰安教育云平台”,我们启动实施了“基于云平台·同步大教研”项目,基本流程是:教师资源上传—校级资源评审—区级资源评审—市级资源评审—资源开放推送—进行课例研究—借鉴创新应用—创造智慧课堂,从而形成了以市县教研员为“首席信息官”,以研究、研发、研讨及应用为一体的“三研一用”为流程,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生成“基于学时的课程资源包”为成果呈现形式的新型教研供给侧模式。该项目实施以来,参与学生五十余万人,参与教师一万两千余人,生成基于学时的资源包24260个,为全市教师每节课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六种以上的“同课异构”资源,探索出了一条本土化的教育资源内生之路,破解了当下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资源困境、本土不服”的难题。
教育公平更落地。市教育局把农村学校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以“同步大教研”“同步互动课堂”“梦想教室”“专递课堂”等形式不断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快速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扩散,努力提升广大农村学校的信息化水平,缩小地区、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地处偏远山区只有七位教师和42个学生的岱岳区道朗镇鲁能教学点借助云平台,突破了农村教学点的办学困境,让山区孩子与城市孩子同样享受到优质教育的阳光雨露。
未:推进教育信息化,绝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泰安教育云平台”在运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张:任何新生事物的萌芽生长,都要经历一个先破后立的过程,教育改革的过程就是问题破解的过程。我市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同样遇到了诸多难题:一是思想认识问题。有些单位对教育信息化缺少应有的职业敏锐性和正确认识,看不到教育信息化的优势,站位不高,视野不宽,缺思路,少方法,导致工作被动。有的则担心信息化教育会造成质量下降,失去已有的教育优势。二是资金保障问题。推进教育信息化,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开发以及平台应用,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作支撑,需要专业化的智力支持。作为一个经济相对薄弱的地级市,建设现代化的“泰安教育云平台”,同样遇到了资金不足的问题。三是实践偏差问题。有的学校“为技术而技术”,一切围绕技术转,活生生的教学对话演变为冷冰冰的平板学习,教学陷入机械重复的误区,效益低下。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对策:一是抓学习引领,确保认识到位。通过邀请专家指导、组织外出学习、举办专题培训、召开现场研讨会等多种措施,让全市教育干部和教师掌握教育信息化政策,把握改革动态,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增强改革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二是抓跨界协同,确保建设到位。坚持跨界协同、教企合作、共建共享,借助企业技术优势,购买社会服务,遴选先进技术,提升技术平台的服务性能。三是抓融合创新,确保应用到位。本着“技术为我所用”原则,实施混合式教学,注重传统教育与信息化教育的优势互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教育公平。
未:新时期,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革命正把教育带向教学自组织、学习社交化、思维可视化的4.0时代。面对“互联网+”大战略的挑战,“泰安教育云平台”如何进一步推进区域教育生态的变革?
张:区域教育信息化新生态是一个螺旋式的协同演化系统,为了快速响应应用需求的变化,系统必须具有柔性的支撑架构,通过教育与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起一个基于知识的智慧生态系统。面对“互联网+”大战略的挑战,泰安教育紧紧抓住数字化发展机遇,运用互联网思维,坚持创新驱动、跨界协同,从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向多方参与的“公众治理”转变,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推动教育转型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普惠泰安人民的幸福教育。
未:在全球一体化时代格局里,实现教育数字化、实证化、自动化、智能化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繁乱的“云深不知处”,泰安市构建市、区县、学校三层架构的教育云平台的探索实践正拔“云”见日,朝着更科学的方向前行。泰安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仍在路上,我们相信,随着“互联网+”大战略的启动实施,勇于开拓的泰安教育在信息化道路上会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