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手机角逐高端市场的三大优势和两大挑战
2016-04-07作者吴俊宇
作者│吴俊宇
国内手机角逐高端市场的三大优势和两大挑战
作者│吴俊宇
进入到今年,国内主流手机厂商开始将高端市场作为自己主攻的方向。那么与苹果、三星相比,国内手机厂商在高端市场是否存有机会?有何优势和挑战?
2016年,国内手机厂商纷纷选择中高端市场作为自身手机业务的重点。各个厂商无论是在技术创新还是外观设计上都采用了更多、更新的技术,不少功能甚至还领先于苹果和三星。国内手机厂商也的确在高端市场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成绩。
不过,必须承认的是,高昂的价格无法支撑起高端的名号。今天国产手机挑战高端,依然存在各种不同的问题,离三星和苹果这样的巨头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总体来看,国产手机角逐高端市场存在着三大优势和两大挑战。
优势之一:“痒点”创新总有一个能击中用户
众所周知,苹果和三星一直都是把持高端市场的两大巨头。三星的特点在于,总能通过强大的工业创新给行业带来一些不一样的元素,苹果则是通过iOS以及强大的软硬件一体能力给用户最佳的体验。
不过,“外来的和尚总是很难把经念好”,三星、苹果纵使是国内市场中的优等生,还是有很多无法理解之处,尤其是针对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上或多或少存在不“接地气”的点。或者说,苹果和三星对用户一些很敏感的需求,总是比国内手机厂商关注的要晚。
对于国产手机而言,进军中高端市场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大量的“痒点创新”总能击中一部分用户的需求,即先于苹果、三星关注到一些中国用户需求的功能点。
“痒点创新”不像“痛点创新”,它属于微创新,即基于现有功能和体验的“小修小补”。比如说锤子的长截屏、无断点金属边框;OPPO的“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快充功能等都算是“痒点创新”,但却能够满足很大一部分用户的需求。
对于苹果而言,双卡双待这个功能几乎无法实现。对于三星,本地生活服务也存在缺陷。不过国产手机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却是一把好手。小米的MIUI素来在国产手机之中一骑绝尘,华为的天际通等通信功能也俘获了很大一批用户,vivo、OPPO等厂商的Hi-Fi功能也解决了音乐爱好者的痛点。
“痒点创新”的的普遍存在,也让国产手机和国际巨头之间构建起了差异化的竞争能力,对国际巨头的市场空间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不过,这些“痒点”功能的创新很难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但却始终能够将自己的目标用户服务得妥妥帖帖,也自然能够让用户为其高溢价“买单”。
优势之二:价格、价格、还是价格
国产手机虽然已经通过溢价的方式挺进了中高端市场,但不得不说的是,国产中高端手机相对苹果、三星而言,最大的优势还是在于价格。
很多人或许不理解,中高端手机怎么可能会存在价格优势?实际上,所谓的“中高端”也是相对的。而且定价涉及的因素十分复杂,品牌和定价也是决定中高端市场销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高端概念在目前来看,还是有一些宽泛。目前国产手机市场中2000元以上的价位段就可以称作是中端机型,而3000元以上就可以称作是高端机型。这个中高端的概念和自家千元机比起来,自然高出一截,但是与苹果、三星的中高端比起来,其实还只能称之为“性价比”机型。
纵观今天的国产手机市场,3000元已经能够买到大部分旗舰机顶配的64G甚至是128G的版本,但是想购买苹果、三星的大内存旗舰机,价格往往会飙升至6000~7000元左右。
从绝对价格看,国产中高端手机仍然只有苹果、三星的1/2甚至是1/3。今天的国产高端手机也主要集中在3000元左右价位段,价格再往上走也很难有发展空间。曾经也有部分国产厂商试图挑战4000元价位段,但铩羽而归。
所以说,目前国产中高端手机,最大的优势还是在于价格因素。国内厂商眼中的“中高端”,在苹果、三星等巨头眼里,依旧溢价能力不足。
优势之三:包袱较少 轻装简行
国产手机进军中高端市场的优势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过去在中高端市场的历史包袱较小,用户画像和目标人群相对单一,很多厂商可以轻装简行,在自家旗舰机上尝试一些新的元素,以期获得更好的公关要点和溢价功能。
苹果、三星的旗舰机销量动辄数千万,在自家旗舰机上的任何一点改动,都会带来巨大的市场波动,这种巨头在用户面前其实是背负较重的历史包袱的。无论是设计、功能还是UI,一切还是以求稳为主。
但国产手机完全不一样,国产手机过去在高端市场建树较少,在中高端市场的动作很多时候都是在试水,即通过不同方式让用户感受到功能、设计的创新。此外,鉴于国产手机厂商的用户人群和用户画像相对单一,所以只需要针对这部分人群创新即可。相对苹果、三星覆盖各个用户群体、年龄阶段的厂商而言,国产手机厂商在中高端市场上的表现更加游刃有余。
也正是如此,国产手机厂商的创新可以做到更加激进。这种激进的打法,也很容易在市场范围内激起涟漪,让用户为其“买单”。
某种意义上看,两年前的华为Mate7其实就是这样的产物,即单方面加强续航功能,做大手机屏幕,也正是如此,这样一款过去毫无建树的手机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引领所谓“高端商务人士”手机的潮流。即使Mate系列的机型素来有着“土豪”和“山炮”做派,被很多用户嘲讽为“土气”,这种“土”已经“土”成了一种风格。
挑战之一:核心技术永远都是硬伤
对于国产中高端手机而言,核心技术永远都是硬伤。处理器是高通的;屏幕是三星或是夏普的、摄像头是索尼的……
几乎没有一个手机厂商能够摆脱核心技术和核心器件的控制。面临这种情况,国产手机其实也仅只能在一些无关痛痒的地方展开自己的创新,而不能像苹果那样实现软硬件的整合,或是像三星那样做出令人叹为观止的曲面和Amoled屏幕。
正是因为缺乏核心技术,国产手机厂商只能像拼积木一样地去做手机,然后为了实现差异化,在系统功能、工业设计等各个层面上绞尽脑汁地想出一些和对手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化往往是苍白的,背后缺乏真正的核心支撑,所以这种差异化很容易被后来的“跟风者”通过更低的价格打翻在地。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核心技术永远都是支撑一家手机厂商品牌溢价的核心元素。没有核心技术,只能始终受制于人,且随时被其他厂商的价格和产品打乱节奏。
今天的华为之所以要逐渐在华为、荣耀的全线产品上逐渐采用自己的麒麟处理器,原因就是希望通过处理器的自给自足,逐渐脱离高通、联发科的比价体系,逐渐构建自己的话语权,树立核心竞争力,进而获得价格上的优势。
其实只要看高通、联发科之间的博弈就很容易发现这个问题。如果“你姓高通,名820”,那很容易卖出2000元以上的高价,但是如果“你姓联发科,名Helio X20”,你的售价超过1999,就是不自量力。所以通过核心技术的建立,摆脱比价体系之后,手机厂商很容易获得自己的优势。
挑战之二:内涵和价格仍是硬门槛
除了核心技术之外,价格对于国产中高端手机而言,也还是硬门槛。当国产品牌的高端机只能卖出3000元左右的价格,还被称为是“高价”时,国产手机厂商与苹果、三星之间的差距已经显露无疑。
即使是已经在高端市场有所建树的华为、小米、魅族等一系列手机厂商,相对苹果、三星而言,无法提升起品牌溢价的原因还是集中在了自身调性以及核心技术上,这也是手机厂商在未来一定会面临的问题。
对于国产手机厂商而言,价格将是其越过“龙门”的重要门槛,但价格却不是证明其高端地位的捷径。去年华为已经通过Mate S证明其高价战略的挫折,这次挫折也充分证明了一个问题,即高端手机不是价格高就可以,更需要以内涵作为支撑。所以之后的Mate8以及今年发布的华为P9都在尝试更多新的手段,为高端探路。
编辑|孙永杰 sunyongjie@bjxinto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