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记扬子石化烯烃厂乙烯专家、优化大师胡天生
2016-04-07张守印
□ 张守印
人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记扬子石化烯烃厂乙烯专家、优化大师胡天生
□ 张守印
“数据是有灵性的。在装置上遇到的任何问题,都能从数据中找到答案。”
胡天生,中等偏高的个儿,相貌平实,性情敦厚,现任扬子石化烯烃厂乙烯车间主任师。
他是南京市劳动模范、中国石化专家组成员。他有一句座右铭:“人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
□ 胡天生在检查设备运行情况。李树鹏 摄
走出去开阔眼界,拿回来提升自己
1992年7月,胡天生从九曲黄河的上游来到扬子石化烯烃厂乙烯车间。这一年,他22岁。
这个略显青涩的新工人,在一次夜间巡检中,闻到8号炉有一股隐隐的汽油味,细心的他循味一路检查,发现一缕急冷油正从调节阀处悄无声息地缓缓流出,眼看就要流到加氢炉,他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回中控室,向值班长报告。最终,一场灾难性的事故避免了。厂里给予胡天生嘉奖。
那时,胡天生刚入厂一个多月,还没正式上岗。
时光从指间悄然滑过,几年后,胡天生当了班长;再几年后,车间成立了维护班,他当班长。31岁那年,胡天生接手乙烯车间裂解技术工作。
角色的变化,一次又一次地拓展着胡天生的成长空间。他用双脚丈量着装置的每一寸土地,用双眼观察装置的每一个细微变化,用心规划着每一次技术改进。
15台裂解炉如钢铁巨人,威武耸立。他熟悉每一台设备、每一根管线、每一个阀门,甚至每一级台阶。
他的第一桶金:攻克单独裂解乙烷难关,成功实现了“9+0”新运行方式,年创效100万元。
有了第一桶金,就会有第二桶、第三桶——
在线改造烧焦技术,年创效200万元;
实施循环丙烷与乙烷共裂解技术,年创效600万元;
实施乙烯大修“零排放”,减少物料排放1200吨,直接经济效益700多万元;
与高校合作,开发裂解炉APC 和RTO先进控制技术,年创效3000万元;
…………
胡天生17项重大技术创新、32项高质量的合理化建议,创效上亿元!
2008年,他作为中国石化专家组成员,援助福建联合石化开车。这个集千万吨炼油、80万吨乙烯的大项目,是世界级的中外合资项目。胡天生走出扬子,他的理念是:走出去开阔眼界,拿回来提升自己。
他编审的《乙烯操作手册》,44万字和上百张图纸,中英文对照,如今仍是在岗人员的“宝典”。
中国石化,四海一家。胡天生12次入选中国石化专家组成员,赴广州石化、上海石化、镇海炼化、上海赛科等大型乙烯装置指导开车、技改、攻关。
他把每一次援助与指导,都作为提升自己的机会。
有问题,找根源,多问几个为什么
16年前,胡天生还在当班长。他第一次在厂技术科看到《扬子石油化工》杂志时,立即被吸引住了。他想,要是能把自己的技术成果也印到这本杂志上,多好!
那时,乙烷炉的运行周期很不稳定。他收集大量数据,找到影响乙烷炉运行周期的原因。3个晚上,5000多字,请人绘出数据图表。一个月后,胡天生的首篇论文在《扬子石油化工》杂志上如愿发表。专家评语:数据有说服力,具有可推广性。
这篇论文解决了“乙烷跨线”难关,成功实现了裂解炉“9+0”新运行方式。
16年来,胡天生撰写了28篇30万字的论文,刊物的级别也逐年上升,其中多篇论文在全国乙烯年会上获奖。
这些论文,不是就“论”而论,而是实践的结晶。他参与攻关的项目多,问题记下来,措施记下来,工况记下来;他参与的改造项目多,设计好在哪里,缺陷在哪里;他跟踪、消除的隐患多,每一个隐患,从发现至消除,所有的这些是论点、论据和论证,于是便有了凝聚着他心血和独到见解的一篇篇论文。
强将手下无弱兵。曾拜师中国石化“南炉王”——扬子乙烯乔亲亲的胡天生带出一支优秀团队:2015年10月,在中国石化乙烯技能竞赛中,胡天生的学生摘取团体总分第一的桂冠,2金2银1铜的奖牌,在5位年轻选手胸前熠熠生辉。
找到一个“点”,做活一个“眼”
近年,扬子石化推行“全流程优化”。乙烯生产关注的不再是单纯的产量,而是 “吨乙烯原料成本”。
这是中国石化考核的关键数据,也是扬子石化“全流程优化”的核心效益。
胡天生以专家身份入选公司全流程优化小组。他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他想到“建模”。模型,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缩小比例的实物”,而是大数据。
胡天生结合生产实际,摸索出“建模七步法”:找关键——设目标——收数据——造工具——建模型——校模型——完善改进。
乙烯装置有9000多个监控点,每毫秒就有一个数据产生,一年的数据有2600多万组。打印出来,可以铺满两个足球场。为了收集其中的一组关键数据,胡天生硬是在操作台前守了72个小时,把厂里100多平方米的资料库翻了个底朝天,数十次跑到高校和研究机构。
2014年,胡天生女儿高考前的一天晚上。他揣着满脑子的数据、流程图,在学校操场信马由缰地转圈圈。他在寻找一种计算方法。突然,灵光闪现。他立刻跑回家,一头扎进小书房。
键盘上,一列列的数据,排山倒海。他用闪现的计算方式,在电脑上将这些数据揉合、分解,一算就是一整夜。
3000多个小时,1000多个公式,胡天生的模型,用上万个数据终于完美而精准地构建起来。
模型投用后,扬子石化的“吨乙烯原料成本”立杆见影,获得2014年中国石化专业竞赛优胜奖和进步奖。
2014年的最后一天,胡天生与他的团队,在扬子石化“全流程优化”成果发布会上展示了以应用为核心的七大优化模型。这七个模型优化了乙烯生产,同时乙烯生产中动态的数据又不断地完善这些模型。
以“吨乙烯原料成本”最优的镇海炼化为标尺,2015年,扬子石化吨乙烯原料成本与镇海差距比上年下降202元。这种大踏步的前进,使2015年扬子乙烯在中国石化13家大型乙烯装置的排名中跃居第五。
2015年,扬子石化通过优化乙烯原料结构,提升当量乙烯收率,吨乙烯原料成本下降8600万元。
胡天生借助扬子石化“全流程优化”这个平台,找到了一个“点”——建模;做活了一个“眼”——效益。
(作者单位:扬子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