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烯烃产业大变革时代来临
2016-04-07刘海霞
□ 刘海霞
我国烯烃产业大变革时代来临
□ 刘海霞
2016年乃至未来几年,烯烃产业及下游需求将会随着产能扩增及产业调整等逐渐趋于平衡。
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缓慢,国际原油刷新近7年低点,石化行业整体陷入低谷。烯烃作为最基础的化工原料,原料成本支撑不振,终端需求疲软,自身产能扩张,在诸多利空施压下亦未能幸免,经历了十几年以来最乱的阶段,烯烃产业的大变革时代正在来临。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国内外经济趋势性和周期性变化因素相互交织,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结构性矛盾将相当突出。对于烯烃行业亦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宏观经济不给力,国际原油在供应过剩压力下预期仍较悲观,加之烯烃产业自身的供需压力,预计市场仍难处顺境。
烯烃市场经历暴涨暴跌
2014年四季度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大幅跳水,2015年下半年继续走低至近7年低点。国内烯烃价格因此亦不再平淡,用暴涨暴跌、惊心动魄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乙烯方面,以CFR东北亚为例,2014年9月25日,CFR东北亚乙烯价格1555美元/吨,是2008年以来的最高点,但此后随着油价的暴跌,至2015年1月25日,CFR东北亚乙烯价格直线跌至870美元/吨,跌幅44.1%。2015年内,一方面受装置集中检修供应缩紧利好,另一方面受原料不断走低且终端下游利润亏损抵触利空,多空相互博弈下,亚洲乙烯价再大涨大跌,年内高低差价641美元/吨,波幅达44.5%。
丙烯方面,以山东丙烯市场价为例,2014年丙烯价格主要以10000 元/吨为基准上下波动,2015年丙烯价格较往年完全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半年以7000元/吨为基准震荡,而下半年以4500元/吨为基准震荡,年内价格总体以下跌为主,高低差价4250元/吨,波幅达52.5%。
不可否认,原油作为目前烯烃最主要的原料,两者相互依赖支撑,同呼吸共命运,共同受难,无一幸免。
供需基本面决定烯烃市场走向
2015年烯烃产业整体运行低迷,其自身的供需基本面也起了决定作用。“十二五”以来,国家审批通过了一系列新兴烯烃项目,其中煤制烯烃及丙烷脱氢项目表现尤为突出。
我国富煤贫油的能源供应特点,烯烃原料轻质化等政策导向,烯烃供不应求的供应格局,以及较高的利润,激发了一大批新兴煤制烯烃产能的出现。据中宇资讯统计,从2010年我国神华宁煤第一套MTP(甲醇制丙烯)装置建成投产以来,截至2015年底,我国煤/甲醇制烯烃装置共19套,产能总计770万吨。而丙烷脱氢项目,从2013年天津渤化第一套PDH(丙烷脱氢)装置投产以来,截至2015年底,我国丙烷/混烷脱氢装置共8套,产能总计395万吨。CTO/MTO及PDH工艺在全国烯烃产能占比中分别为17.2%和8.8%。我国烯烃生产原料多样化、生产工艺三足鼎立的局面愈加明显。
然而,烯烃新产能的激增,不仅带来国内供应格局的变化,同时在低油价下,负面影响也凸显,MTO及PDH企业纷纷陷入“囧”境。2015年国内烯烃价格异常走低,甚至跌破2008年经济危机时期的低价。而原料甲醇及丙烷等虽亦有相应下跌,但较烯烃跌幅小。外采原料的烯烃企业,成本压力激增,尤其是下半年,大幅亏损成为常态。西北地区MTO企业盈利情况尚可,因为其煤炭/甲醇为自有,或者就近采购,成本相对较低,而且其产业结构相对完善,除烯烃以外,亦配套有聚烯烃装置,低烯烃成本反令聚烯烃实现高利润,因此烯烃、聚烯烃产业相互扶持,利润相互平衡,总体压力不大。但华东等地完全依靠外采原料的MTP及PDH企业,压力就相当突出。2015年下半年, MTP工艺每吨平均亏损760元,PDH工艺每吨平均盈利70元;9月~12月MTP工艺每吨平均亏损1000元左右。这无疑对刚开工的企业是当头一棒,单纯MTP装置全部停工,PDH装置亦大幅降低开工率,更令其他正在建设及待建的相关企业备受打击。后期新装置是否要如期投产?待建项目是否要如期建设?煤制烯烃行业是否如当初预期可观?企业是否要完善产业链?一系列问题需业者深思。
烯烃产业相关下游亦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从需求量来看,2015年国内乙烯下游产能增长490万吨,但实际表观消费量1900万吨,比上年增长仅1.1%。而丙烯下游产能增长660万吨,表观消费量2250万吨,比上年增长仅4.4%。总体来看,2015年烯烃需求增速放缓。虽烯烃下游同样处在不断扩能中,但多数产业面临产能过剩,利润亦逐渐压缩。其中乙烯下游环氧乙烷、乙二醇,丙烯下游丁辛醇、丙烯酸等均长时间亏损,行业开工率减低至60%左右。而苯乙烯、聚丙烯及环氧丙烷等个别下游产品,恰恰在原料大跌的环境下占据上风,行业利润下降局面得到扭转,出现了近几年来不曾有的好光景。
然而,国内烯烃需求面总体仍存有较大压力。一方面,国内烯烃供应增加,令需求心态变化,买方逐渐占据主动,对原料打压情绪上升;另一方面,下游产能过剩压力下,行业开工不足,且利润压缩,自然将对原料形成拖累。
□ 山东神达昊达100万吨级MTO联合装置。李建永 供图
烯烃产业将寻求新的平衡
尽管目前我国烯烃产业正经历着重重考验与阻碍,但产业发展脚步仍不会就此停歇。虽然目前市场行情低迷,工厂生产利润一再压缩,但国内烯烃产能仍将快速扩张,尤其煤/甲醇制烯烃及丙烷脱氢项目这两种新工艺,还会有较大发展。据中宇资讯预测,未来两年传统油制烯烃新建产能寥寥,但至2018年,我国甲醇制烯烃工艺的烯烃产能将达到1773万吨/年,丙烷脱氢工艺的丙烯产能亦将增加到600万吨/年左右。届时国内烯烃供应缺口得以弥补,在产能过剩局面下,烯烃产销模式及供需格局如何变化,将值得思考。
在烯烃相关下游需求方面,随着新增烯烃产能而来的下游产能亦将不断壮大,其中甲醇制烯烃项目多配有PP/PE装置,而丙烷脱氢项目亦多配有PP、丙烯酸、丁辛醇、环氧丙烷等丰富下游装置。据中宇资讯统计,2016年,乙烯下游产品扩能约1000万吨,丙烯下游产品扩能约550万吨。与国内烯烃相比,下游需求亦步亦趋跟进,因此短时间内国内烯烃商品供应仍存在一定缺口,但该缺口将逐年缩小。同时,国内经济发展增速趋缓,在终端需求跟进不足制约下,下游市场压力不减,这对烯烃市场发展有相当大的制约作用。
展望2016年乃至未来几年,我国烯烃产业及下游需求将会随着产能扩增及产业调整等逐渐趋于平衡,未来产业发展的压力将随机遇和挑战一同来临。产业自身在发展中寻求平衡为主导,同时亦需关注国家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引导,以及原油等基础能源、大宗商品的市场环境变化。烯烃产业结构多样化、产能扩增与调整必是大势所趋,中国烯烃产业大变革时代已经到来。
(作者单位:中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