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参与提高语文教学实效

2016-04-06张书义刘云飞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创设语文课堂教学

张书义 刘云飞

多元智能理论的精髓在于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教学中对学生给予全方面的评价,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学生多元参与机制,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实效。

激发学习兴趣—一使学生想参与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可见,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才有内驱力,才会全神贯注。

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兴趣。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往往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尤其是小学生。因此,激情导入,激起学生的读书兴趣,便是一节课的第一个向导。而一节课的导入环节,往往需要教师设计精心的导语。《挑山工》是一篇语言朴实,既体现出生活情趣,又蕴涵着深奥的人生哲理的文章。新课开始,我采用生活化的语言导入,充满激情地说:“春天来了,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人们的心情好起来了,我们一起去泰山转转。”这就给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轻松的氛围,引起了他们的兴趣。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融合在一起,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语言的魅力》一课中,“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句话的魅力所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引领学生体验文本。利用多媒体出示一幅春天美景的画面,并配以悠扬的音乐,使学生陶醉在那美丽的景色之中,當大家沉浸于对美景的欣赏中时突然出现黑屏,并出现沉重的感叹号。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语言的魅力也使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巧妙突破。

采用激励策略,使学生获得成功感。以“成功”激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实行异步指导,使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竞争”激励学生。竞争给人以勇往直前、奋力进取的动力,调动、激发人和团体的积极性。

创造参与时机—一使学生能参与

创设学习情景,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创设学习情景对于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学习情景的方法很多,如让学生表演、排练课本剧、开故事会、实践操作等。

安排小组活动,提供参与的机会。教学《神奇的小罗盘》一课时,给每一组学生发一个小罗盘,让学生边读书中描写爱因斯坦实验的语句,边按爱因斯坦实验的方式摆弄小罗盘,这样一读一做,一做一读,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眼、口、手、心等感觉器官发挥作用,在体验中感受到了爱因斯坦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观察和探究的好习惯。

教给参与方法——使学生会参与

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平等的参与者和热心的辅导者,教给学生参与的方法。

鼓励质疑问难,培养质疑习惯。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人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新更是起始于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允许学生质疑,甚至鼓励他们敢于“异想天开”,鼓励学生敢于突破陈规,摆脱原有知识范围和思维定势的禁锢,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进行重组,从而产生新的发现、新的设想,逐步形成质疑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引导,提高质疑能力。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了,教师还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善于提问。在必要的地方加以点拨、启发,使学生逐渐能围绕课文内容提出一些值得探索的问题。

积极引导释疑,增强参与强度。质疑问难只是探索问题和发现问题的开始,而最终的目的是排疑解难。对此,教师要从问题设计上下功夫,充分地信任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致力于问题的精心设计,化繁琐的课文情节分析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内容,让学生自主理解、体会。教师巧妙地以问激问,就会使学生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编辑 于萍

猜你喜欢

创设语文课堂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