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经典研读和文化游学中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

2016-04-06申增富王建稳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法门寺游学校本

申增富 王建稳

为夯实传统文化根基,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八一中学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建设了一批高质量的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并开展“文化游学系列课程”,引领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含英咀华,打造品质文化,成就八一品质学子。

学校构建传统文化课程群,自主开发传统文化课程,通过古诗文教学,把挖掘文本的文化价值作为学生的精神落脚点。

通过经典研读,让学生知仁知义。自2007年秋季学期开始,高中语文组先后开发出《来自孔子的智慧——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唐宋词十八讲》《<红楼梦>欣赏》《<古文观止>选读》《美丽汉字》《<诗经>往事》6门校本课程。学校以这些校本课程为载体,让传统文化润物无声地滋养着学生知仁、知义。

“君子人格:义以为质”是校本课程《来自孔子的智慧——走近孔子,走进<论语>》中的一个专题。在这节专题课上,教师引领学生通过解读《论语》中“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和“闵子侍侧,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曰:‘若由也,不得其死然。’”两则故事,具体感受孔子身处困境、险境、绝境时,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仰,依然坚定着自己的信念,依然仰望着星空的崇高形象,引导学生初步把握“義”的内涵,激发学生自觉地树立信仰意识。

《美丽汉字》让学生了解了汉字的产生与发展,对美丽的方块字背后的文化有了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汉字的每一笔都是华夏文明的彰显。无论会意还是形声,每一个字都有深远的来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

学校开展“文化游学系列课程”,通过行前指导、合作选题,让学生带着研究问题进行文化行走,感受不同地域文化差异,感受传统文化对当地的浸润和浸染,形成包容性的文化理解能力。

2015年11月13日,高二(1)班的45名同学奔赴古都西安,开始了为期4天的游学之旅。在4天的时间里,学生先后游览了明城墙、大雁塔、半坡遗址、秦始皇陵兵马俑、碑林、法门寺和陕西历史博物馆。每游览一个景点,学生都会随时写下自己的感悟。“当一件件设计精妙、凝聚着古代先人智慧的文物展现在我的眼前时,再次被中国历史之悠久和中华文化之光辉灿烂所震撼。同时也引发了我更深入的思考:为什么秦始皇苦心经营的秦王朝仅仅两代就灭亡了?为什么斥资25亿的法门寺景区与法门寺地宫的藏品相比显得苍白无力?历史对于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是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块块碑石吗?还是琳琅满目的各种金玉制品?也许只有在真正了解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后,才能在看到各种文物时有所感悟,有所继承,创造出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民族文化。”高二年级其他9个班的学生则沿着另一条路线,开始了“六朝古都”——南京文化游。在此次游学活动中,学生咏史怀古、读文识人,感受人文情怀,感知正确的历史观;他们考察当地历史资源,挖掘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感知正确的资源观。

目前,由语文、历史、地理、政治等多学科整合资源建设的“文化游学”课程,已作为一门综合课程纳入了高中教学课程中。每学期期中考试之后,学校都要安排36个学时的“文化游学”活动,让学生在集体行走中触摸古老文明与灿烂文化的脉动。“齐鲁文化行”——问道三孔,攀登泰山;“中原文化行”——问道河洛,探秘龙门;“西安文化行”——问道周原,沉思秦俑;“江南文化行”——凭吊金陵,拜访绍兴……当学生行走在中华民族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中,当学生“读”着一本本厚厚的“教科书”时,历史的厚重感在他们的心底荡起涟漪。

此外,学校通过一二·九爱国诗歌朗诵会、年度艺术节等大型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国学社、京剧团、书法社等校园社团,更为八一学子接受传统文化滋养提供了舞台。

猜你喜欢

法门寺游学校本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法门寺里的琉璃
1987年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秘色瓷清单
“揭秘”秘色瓷 从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秘色瓷说起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游学天鹅湖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海外游学别因焦虑而盲目跟风
去美国“插班”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