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入殓师》的三重“敬”界
2016-04-06郑锦燕
郑锦燕
摘 要:雪落纷纷,大提琴的低沉、和婉、平静,一遍一遍地诉说着哀婉、死亡和重生。死亡很正常,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死。但“死并非是生的对立面,而是生的一部分”。小林大悟,在东京,没有成为最优秀的大提琴手,但热情与奉献,让他成为了山形县值得人尊敬的专业纳棺师,“唤醒冰冷的身躯,添上永恒的美丽”,那是温柔和爱,那是和谐与美丽。
关键词:死亡;小林大悟;和谐;美丽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8--01
小林大悟,在他的心中对父亲只有恨,但在父亲去世时,手里紧紧攥着的,那一块小小的河边的鹅卵石,冰释了他的恨,细腻的鹅卵石诉说着父亲对他的愧疚和惦念。
小林大悟,祖母、母亲去世时他都不在身边,迫于生活的压力从东京回到山形,连尸体都没有见过的他,带着音乐人独有的细腻情感,用平和与准确的专业行为,塑造着离世人最光彩的一面,将刹那的美好变成了永恒,留给了死者的亲人们。
小林大悟,这一电影的形象,在短短的两个小时的电影时间里,完整地塑造和演绎了“敬业”、“敬亲”、“敬天”的哲学思辨和伦理主题。
一、敬业:从大提琴手到专业纳棺师的转变
“世界上的城市都会成为我们的家,我周游列国演奏,你也随团吧”。这是一个怀揣梦想的大悟跟美香在求婚时的承诺。现实总是很残酷,大悟为了这个梦想背着妻子美香分期付款买了一把昂贵的大提琴,每个月要付款1800万日元。就在大悟用这把大提琴演奏并追逐着音乐家梦想的时候,老板宣布乐团解散。妻子网站的工作并没有能力支付那高昂的分期付款,于是他在将墨鱼放回水里的那一刻,很自然地想到了自己的家——山形。将大提琴卖掉,他感到了解脱,那是真正的梦想的解脱,也许那个梦离他太过遥远。
回到家乡,一则“旅程归途助理”的招聘广告吸引了他,不要求经验,不要求年龄,保证收入,工作时间又短。老板的最终解释让他明白了这份工作,老板在报纸招聘广告了改了几个字“旅程结束归西助理”,他有一千个不愿意去做这份工作,但生活压力和高薪足以吸引他,他开始尝试。
无人认领的腐烂尸体让他作呕;朋友见面觉得他不务正业,告诫他找份正经工作;妻子觉得他不够干净搬回自己的娘家,他开始动摇。
澡堂的大婶从井里汲水,用柴火烧开,保证水热又没有刺激,五十年来如一日;老板在八年前将自己的爱妻送走,便开始进入纳棺师这个行当;他与老板偶遇,他问老板为什么也在这里,老板说命运使然,就像命运注定你大悟做这一行一样,他有着挣扎。
当有着男性生殖器的孩子穿着女装入殓的时候,当老板为一位年轻母亲纳棺入礼的时候,大悟用一个提琴手独有的细腻感情感知着,感知着死者亲人们对用道歉、鞠躬甚至下跪的方式表达对入殓师的谢意和尊敬,他开始释然。
澡堂大婶去世,大悟亲自为大婶纳棺入礼,最微妙的情节是即将为大婶入礼完毕的时候,大悟看到了大婶最钟爱的绿色围巾,他给大婶带上。此处的细节完成了主人公的转变,从一个梦想着成为音乐家的大悟转身为一个细腻、认真、具有专业水准的纳棺师。此刻,无论是妻子还是多年的朋友都被一种“敬业”的精神所征服,从反对转变为理解和尊敬。
二、敬亲:从石头信的记忆到亲自为父亲纳棺入礼
父亲告诉大悟,在古代,人们没有文字的时候,就每隔一段时间送一块石头给亲人、朋友,以表达思想或情意。父亲只给了他一块,就再也没有音信了。
年幼的大悟很坚强,从没有当着母亲的面哭过,总是一个人在大婶的澡堂里偷哭,伤心到稚嫩的肩膀也会跟着抖动。
于是从石头信里,大悟得到的是恨,恨自己的父亲和女服务员私奔,抛下奶奶、母亲和他。剧中大悟手里握着的不仅是石头,更是心结。
当邮递员将他父亲的死讯的电报给美香时,美香电话打到了NK代理,社长和公司里的大姐都知道了他父亲的死讯,唯独大悟因没带电话而不知。公司里的大姐亲口告诉了他父亲的死讯,他直接表示那个人从他们家的户籍里去除,他没有权利和义务去签字的时候,大姐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了大悟,对孩子的愧疚和牵挂。
一边是法理的理性,一边是亲情的人寰,他不想让石头再成为石头,要解开心结。
面对躺在地上的老男人,他告诉妻子,我也不记得他什么样子了。在父亲手里的石头掉落的那一刻,他看清了那是自己曾经给父亲的石头,石头印证了大姐的话,临死的时候父亲仍带着愧疚和牵挂。
他是儿子,他是入殓师,为父亲纳棺入礼的那刻,他的眼里涌出了泪水,父亲的脸庞渐渐清晰,那种清晰也许是多年来他不愿意想起,也许那种清晰的确因为时间让他不能想起,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儿子在为死去的父亲尽孝。
大悟回头,石头在妻子的手掌,他紧紧握住了妻子的手,因为妻子已孕,他把与妻子握起来的手,放到了妻子的腹部,那是一种对后代承诺,是千年来不变的血缘传承。
三、敬天:从为死者的服务到对天道的阐释
死亡是一种巨大的、神秘的力量。任何死亡都会对人产生影响,任何人都会死。他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困惑和选择。
“死亡”是每一段故事的切入点,有着男性生殖器的着女装去世的孩子、无人认领的腐烂孤老、误入歧途的青春少女、年轻孩子的母亲,这些逝去的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生命故事,入殓师送他们走完人生旅途中的最后一程,让那些已经冰冷的身体再度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入殓师对逝者的服务,从沐浴到更衣、化妆,清理面毛,是一套规定的规则和程序,也是一种风俗和习惯。
沐浴洗去尘世的劳累、烦恼;穿衣祈福来世和再生。对死者是一种尊重,对生者是一种安慰和人道。
参考文献:
[1]曾耀农.电影观赏心理初探[J].吉首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1):42-47.
[2]聂欣如.日本电影《入殓师》中文化主体的博弈[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31~39.
[3]沈义贞.论日本电影的现实主义美学特征[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1(2):141~146.
[4]戴季陶: 《日本论》,海南出版社,1994年,第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