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人解读《疯狂动物城》“爆款”路径
2016-04-06喻若然
喻若然
3月原本是影市淡季,一部起初并不起眼的迪士尼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却悄然在朋友圈、微博里掀起了一股“自来水”式传播热潮。
3月4日周五开画的《疯狂动物城》在内地放映的前3天,只斩获1.55亿元,被同天上映的《叶问3》全面压制。但到了第二周的周六(3月12日),《疯狂动物城》一天便拿下1.66亿元票房,超越《功夫熊猫3》,创下内地影史新的动画电影单日票房纪录。国家电影专资办数据,截至3月16日,《疯狂动物城》内地票房8.16亿元。依照当前走势,《疯狂动物城》超越排在前两位的动画电影“前辈”——《功夫熊猫3》(11.34亿元)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9.56亿元,以下简称《大圣归来》)已成必然。这样的好成绩也在北美出现,《疯狂动物城》公映10天的总票房突破1.4亿美元,比《冰雪奇缘》同期进账增长了51%。
豆瓣评分9.4,社交网络上的Gif动图表情包被广泛传播,网友自发开启“树懒表情模仿大赛”,观众纷纷去影院二刷、三刷……《疯狂动物城》的主演是一群“小动物”,配音演员亦非一线明星,没有中国元素,没有铺天盖地的映前宣传,怎么就能红得这般热烈?《综艺报》近日采访了部分内地一线动画人,以专业眼光解读《疯狂动物城》的非凡表现。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针对该片的评价也并非都是赞誉之声。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仍旧是一部典型的迪士尼作品,属于团队作战完成的工业流水线制作,太精确,太完美,像教科书一样,缺少真正触动内心的力量。它或许很好,但我们不需要以它为目标,做最好的自己就行了。美国人做意大利面挺好,但炸酱面还是中国人做得好吃。”
《疯狂动物城》有那么好吗
好又好在哪里
丁亮:我喜欢这部影片。个人以为香港翻译成《优兽大都会》,暗示出“文明化了的动物”,这名字比内地版的《疯狂动物城》要好。
影片可以说是迪士尼近年来思想性最强的动画电影。故事里同时囊括市长、小偷和警察,正面全景式反映社会现实,这是狄更斯、雨果小说的主题,已经很多年没有出现过了。但与此同时,它又保留了动画片阳光向上的特点,在对社会现实的讽喻方面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既一针见血,又不会让人感觉被冒犯。
影片的娱乐性也很足。迪士尼收购了皮克斯以后,时尚感明显增强。过去的迪士尼风格比较保守,从《冰雪奇缘》开始,吸收了皮克斯的长处,“转基因”效果不错。由此可见,这是一次成功的收购。
艺术性方面,《疯狂动物城》维持迪士尼的一贯水准,突破不算很大,但国产动画仍然望尘莫及。兔子和树懒两个角色很有亮点。动画电影里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兔子了,兔子朱迪从性格到形象都有突破。树懒是个完全出乎了意料的动画形象,非常精彩。但我对夏奇羊的设计不是很满足,还可以更有新意一些。
黄伟明:我很喜欢这部电影。它的笑点很密集,而且很多都是围绕不同种类动物的特性来写。树懒“闪电”那一段太精彩,我在影院里笑得都拍手了。
这部电影很厉害的是创造了一个庞大完整的世界,充满着各种有趣的小细节,很耐看。有些地方第一次看,不见得能注意到,再看几遍就看出来了。
动画形象也很可爱,特别让小孩子喜欢,但它其实讲述的是一个成人的故事,颠覆了大家以往的认知,真正做到了“合家欢”。在制作工艺方面没有多大的突破,不过中国动画要做到这个精度实在是很难。
《疯狂动物城》已经成为社会话题了,跟去年的《大圣归来》一样,我相信它会破票房纪录。
王云飞:《疯狂动物城》引发的观影热潮和赞誉都是理所应当的。这应该是迪士尼迄今为止工艺水准最高的电影,工业化制片流程下集体创作的典型产物。
迪士尼工作室专门开发了一款渲染器,是以他们工作室所在街道命名的。该渲染器能够承载更多的角色,制作更多的毛发,也就是说,可以营造更庞大的场景。这个软件在《超能陆战队》里已经用上了,这次也用于《疯狂动物城》。在影片里你会看到一个场景能容纳整座城市,以及大量的动物角色,就是得益于此。
在动画角色设计上,这些动物既迎合了孩子的审美,又让大人找到怀旧的感觉。
这部影片的剧情经历过几次大改动。之前是以狐狸为主角,而且是个间谍片,但原来的故事发展不下去,方向错了,只能推倒重来。但凡要创作一部好动画电影,几乎都有这个痛苦的过程。
有些动画电影的主题过于简单,有些又过于深刻,但是这部影片的分寸感拿捏得很好。电影里还有丰富的细节,一般而言,细节太多容易迷失方向,这部电影却让其始终紧紧围绕主题。
武寒青:《疯狂动物城》是一部高概念作品,角色情感丰富,情节密度大,表演贴切,台词考究,笑点自然。除一处“吓”到现场不少观众之外,是非常恰当的“合家欢”,是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的工业化系统的完胜。
回想2003年,迪士尼手绘部门大幅裁员,10年间仅出品一部二维动画电影《青蛙与公主》,2013年又裁掉包括多位资深二维动画家在内的150名员工,约翰·拉塞特等高层宣布二维动画不再是迪士尼计划内事务,手绘动画部门解体。正是约翰·拉塞特主导下的这次战略性大调整,才让迪士尼今天的作品有了脱胎换骨的惊艳——从《冰雪奇缘》的微创新,到《超能陆战队》的初露锋芒,再到《疯狂动物城》全面碾压,迪士尼向世人展示的正是这次历时十几年的主动性涅后的系统性飞跃。
口碑好的动画电影不少,
缘何《疯狂动物城》成爆款
丁亮:尽管《头脑特工队》得了奥斯卡奖,但我认为它的故事过于简单了,直接把心理学基本概念套进来,做了一个形象化展示。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美国是心理学研究最发达的地方,社会基础深厚,但对中国人而言就缺少共鸣。
我不建议孩子们去看《小王子》这种童话书,它充满欧洲式的忧郁,是给成年人看的,不是给孩子看的,这部电影我也没有看。我觉得孩子的人生还刚刚开始,要多接触积极阳光的东西,迪士尼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我做动画,就是给孩子们讲故事,给他们带来光明和希望。
黄伟明:这个跟档期也有关系。《功夫熊猫3》挤在春节档,而《疯狂动物城》算是在淡季上映,对手没那么多。比较而言,《头脑特工队》的笑点也不是太多。
王云飞:《功夫熊猫3》也很优秀,但大家会觉得它的优秀理所当然。《疯狂动物城》给了大家始料未及的惊喜,之前以为是个面向低幼观众的“小动物电影”,结果发现它建构了庞大的“动物社会”,立意高远,主题深刻。
中国动画还需做哪些功课
丁亮:中国动画电影和美国的发展历程不一样。美国是以动画电影为龙头,带动其他动画形式,上来就是“合家欢”定位,研究了几十年。而我们是从电视动画转移过来的。
前几年中国动漫政策调整之后,对动画产业影响很大。不再统计各地动画剧集产量,地方政府的补贴减少或取消,这让动画人把目光从电视动画转移到电影动画。
儿童在家里随时可以观看儿童电视动画,但当动画走进影院时,就会面临一个新问题,那些陪伴孩子一起购票观看的父母怎么办?所以动画电影必须要兼顾成人观众,也就是说动画电影必须让孩子和大人都喜欢,甚至覆盖各个年龄段的观众。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刚刚重新起步,还需要不断摸索规律,总结经验。很多优秀的国产动画片,例如《大圣归来》《熊出没》等都做了有益的探索、非常有意义。
《疯狂动物城》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创作者非常熟悉电影创作规律,熟悉观众口味和电影市场,这是我们的差距。另外美国电影的欣赏口味相对比较稳定,类型片比较成熟,可以做长期规划,而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迅猛,观众的欣赏口味也不稳定。所以,《疯狂动物城》可以在5年前做好规划,放在中国,就有些冒险。现在规划好的一部片子,5年以后很难符合未来的观众口味。也就是说,尚待发育的市场,还不允许太长时期的预测,也有可能撞上了,观众刚好喜欢,但这种概率太低了。
目前,中国成熟的动画电影艺术家不多,对于大多数创作人来讲,1年或者5年创作做出来的东西差不太多,多给的4年时间,是用来学习的。现在中国动画行业总体发展势头不错,资金、人才、作品、市场都在不断成熟,逐步形成良性循环,我相信,好作品会不断脱颖而出。
黄伟明:我们离这样的影片还有很大的距离。技术很快就能学会,创意是最难的,从0到1最难,1之后的0都好说。很多细节不是技术不够所以做不到,而是你想不到这个创意。
我自己最喜欢《超能特工队》,第二才是《疯狂动物城》,第三是《大圣归来》。我特别喜欢“小人物做大事情”的理念,尤其《大圣归来》那么低的成本能做成那样的效果,是很赞的。
我们现在做不出很好的片子,跟投资金额有限也有关系。如果没有充裕的资金,就没法用到很好的机器和技术,没法磨练团队的技术。
王云飞: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人家都是跑马拉松比赛的,我们这边是“校队”刚出来。我们的行业需要一个成长过程。创作者们逐渐从学院派成长为职业化,积累了大量实战经验之后再去激活潜在的才华,真正的艺术生涯从这时才开始。我感觉这些年来,中国动画团队的进步令人惊喜。大概10年以后,中国动画就会有真正的“匠人”出现了。
技术可能还需要积累5到8年。我们总认为技术能够直接拿来,但真正关键的是技术的应用能力。你给3岁小孩一本武功秘笈,给了也白给。对于我们创作者而言,首先要把对生活的感悟、对世界的认识沉淀得更深一些,然后带着放松的心态进入动画王国,创作有趣的故事。不用总想着去赶超谁,或者赚多大一票,把得失心放下,快乐地投入到创作中。创意和方向决定一切。
武寒青:在中国,没有机构和人想过(或是想过却没有能力做到)10年以上的系统性准备。我们一次次地丢弃积累,一年年地从头开始,整个行业始终处于初级中的初级,从业者只能一拨拨地给别人“献膝盖”。2015年,《大圣归来》给行业带来了商业上的无限想象空间,热钱涌入,但如果单只是炒概念或挣快钱,依然没有机构及灵魂人物去做系统性思考与管理,那么,对整个行业以及相关产业来说,我们的进步空间仍将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