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继文:用镜头捕捉瞬间的记忆

2016-04-06张越

中关村 2016年2期
关键词:董先生圆明园摄影家

张越

刘继文卖过小食品、汽水,也推销过扒鸡,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个小销售员,在若干年之后竟然成为了圆明园的首席摄影师,他用镜头记录了圆明园最近数十年遗址变迁的珍贵影像,成为了圆明园当代历史发展的忠实记录者。

岁月无痕,当历史匆匆流逝的时候,我们要探索以及所追忆的不过只是史学家们的只言片语,以及历史本身在这大千世界的化石碎屑。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成了记录历史的又一个手段,从静态到动态,那些由镜头创造的世界栩栩如生。

在北京这座历史古城,有数不清的摄影家在数十年前就开始了记录历史的工作,这些摄影家里就有被称为“圆明园之子”的刘继文。

1966年,刘继文出生在圆明园,是个土生土长的圆明园人。在1984年之前,他都是个农民。直到1984年12月1日,海淀区政府与海淀乡人民公社走共同联合开发圆明园遗址公园的道路,刘继文家里的土地被征用了,他也顺理成章地告别了农民身份,成为了圆明园的一名服务员。他卖过小食品、汽水,也推销过扒鸡,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个小销售员,在若干年之后竟然成为了圆明园的首席摄影师,他用镜头记录了圆明园最近数十年遗址变迁的珍贵影像,成为了圆明园当代历史发展的忠实记录者。

用镜头记录圆明园历史

50年前的圆明园,并不是今天这番模样。刘继文的祖辈本是从河北逃荒来到北京的,机缘巧合,他们竟在圆明园扎下了根。打记事儿起,刘继文就听老人说这是皇帝住的园子,“有种优越感”,但他对圆明园的历史知之甚少。小时候,刘继文在这里打草、掐兔菜,还放过羊,满园子乱逛。一次,他跟爷爷在福海南岸开垦石边地的时候,无意间挖出了几个碎瓷片,其花纹之精美超出了他的想象,这让他对圆明园的历史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从此探索圆明园的欲望在年幼的刘继文心里萌生。

在圆明园的日子过得很快,转眼间到了1984年,随着圆明园的重新规划整修,刘继文幸运地从农民变成了圆明园的一名服务员。俗话说“环境改变人生”,虽然刘继文最开始只是卖小食品和汽水的普通售货员,但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圆明园,以及在圆明园里划分精细的各个文化、管理部门和来往参观的各级领导和游人,还是让他大开眼界。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圆明园照相部经理董世光先生,“看着他整天背着相机满园子走,威风极了!”当时刘继文很羡慕董先生,想着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像董先生那样威风呢?于是他大胆上前,问董先生能不能收自己为徒,跟他学摄影。在那个年代,对摄影感兴趣的人并不多,董先生仿佛突然间遇到了知音,很快就答应了刘继文的请求。从此以后,刘继文总是偷偷从食品服务部跑到暗房里跟着董先生学着洗照片,“暗房虽然一片漆黑,但那里却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当我看到董先生拿着相纸在水里晃几下,图像就奇迹般地映现出来的时候,就上瘾了!”从那时起,刘继文就开始省吃俭用,用攒了半年的积蓄在新街口买了一台日本企诺牌单反相机,走上了摄影之路。

起初,为了能多跟董先生学习摄影,刘继文总是偷偷从岗位上溜走,为此他没少挨领导的批评,后来,领导干脆给刘继文调了岗位,让他推销扒鸡,“从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岗位调到了另一个不喜欢的岗位”,刘继文虽有些无奈,但他依然抽时间拿着相机满园子跑,拍摄了不少作品。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短短两年时间,刘继文在摄影上的天赋就凸显出来,并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1987年,刘继文的工作再次发生了调动,这一次他从食品服务部直接调到了圆明园展览馆从事讲解导游工作。此后的三年里,刘继文在工作之余阅读了大量的圆明园历史资料,从一个对圆明园历史一无所知的懵懂少年变成了了解并深深爱上圆明园的摄影人。从此以后,无论是圆明园遗址的整修,还是四季风云变幻,他都会用自己对圆明园历史的理解和认识去用心拍摄,并在之后的数十年里坚持不懈,不管刮风下雨,酷暑寒冬,他从未间断过拍摄,不仅记录了圆明园遗址四季风云的变化瞬间,也积累了上万张的圆明园历史变迁的影像资料。

追梦之旅

随着刘继文对摄影研究的不断深入,他有了继续深造的想法。1989年,他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摄影系,进行了为期三年的系统学习。之后,他又有幸结识了狄源沧、费文麓、韩子善等恩师,他们都成了刘继文在摄影道路上探索的引路人。

狄源沧先生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创始人之一,他在摄影理论方面对刘继文的影响颇深,他对摄影作品的分析,对刘继文在摄影创作上起到了启迪作用。韩子善先生则是中国把摄影上升为美学的第一人。他对国外摄影作品从技术、技巧等各层面进行分析,将摄影与“美”联系到一起,韩子善先生对摄影艺术的新的理解和思维方式,深深影响着刘继文。在摄影创作上,对刘继文影响最大的是费文麓先生。“费先生对我的帮助就是言传身教,他是手把手教我的。”刘继文说,“他教我怎么冲胶卷,怎么做片子,在现场怎样调动模特,拍摄的时候要怎样找角度,使用怎样的技巧……这些摄影实践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经过7年的坚持不懈的奋斗和努力,刘继文终于换来了一张期待已久的入场券。1991年,刘继文完成了学业重新回到圆明园工作,彼时的刘继文早已不同于几年前的那个小售货员,他的摄影作品得到了领导及业内人士的肯定,因此他被调到圆明园管理处办公室担任圆明园专职摄影师,负责给来圆明园参观考察的各级领导拍摄照片。

从“只是玩玩儿”到专职摄影师,刘继文对摄影的思考愈来愈深。那段时期,他也拍出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并先后参加了全国各省市的摄影大赛。他的摄影作品《残灰犹共晚霞飞》获北京名胜系列圆明园摄影比赛一等奖;作品《飞鸽迎归》、《昨天、今天、明天》分获“华夏一日”全国摄影大奖赛银奖、铜奖;作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获全国“尼康杯”人与社会摄影大奖赛优秀奖;作品《桐乡晨曲》荣获“茅盾杯”全国摄影大奖赛铜奖;作品《古城心声》参加“祖国颂”大型全国摄影展;作品《昨日的记忆》获第八届农民艺术节金奖。1998年初,他参加了在中国北京剧院举办的“抗震救灾”摄影展。而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前后,他的部分摄影作品被收入《华夏一日》、《澳门回归日》纪念画册中。并相继出版了《圆明园》、《圆明园遗址公园》两本精美画册。

随着刘继文在摄影艺术之路上的不断前进,以及自身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他对未来有了更多打算。1998年7月,刘继文和另外两位摄影界同仁共同发起、组建了百姓摄影俱乐部,同年还创办了《百姓摄影报》。1999年,他荣获了“百姓摄影十杰”和“年度最佳作品创作奖”称号。

受百姓摄影俱乐部的启发,以及多年来组织摄影活动的丰富经验,2012年2月,刘继文又发起创办了搜酷摄影家协会,并担任执行主席兼秘书长。将社会上热爱摄影的朋友们聚集在一起,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摄影活动。2012年,在刘继文的组织和带领下,搜酷摄影家协会组织了各类摄影活动33次。2013年,为推广全国旅游景区,搜酷摄影家协会组织了大小摄影活动31次。2014年2月,刘继文带领20余人走出了国门,开启了美国西部自驾游摄影创作活动;同年5月,刘继文又带领24人踏上了欧洲版图,走访了法、意、瑞、德等7个古老的文明国家;11月初,再次组织了34人摄影创作团完成了尼泊尔全境的摄影采风活动。2014年搜酷摄影家协会全年累计组织摄影活动高达66次,并在分别举办了三场高品质的摄影展,在摄影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2015年,经历了三年的发展,搜酷摄影家协会在刘继文的带领下有了质的飞跃。协会三年来举办的高品质的摄影采风活动以及摄影展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故被海淀区文联收编,成为海淀区文联第17家理事单位。“原来我们只是自己玩儿玩儿,现在我们却变成了一支充满正能量的正规军团。”刘继文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前人留下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至理名言,这句话也成了我的座右铭。”作为圆明园首席摄影师,刘继文借工作之便,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和历史书籍,打下了文化基础,与此同时,在长达30年的摄影生涯里,刘继文的足迹遍及欧亚美三大州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拍摄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作品。

摄影改变了刘继文的人生。摄影不仅仅只让他从农民变成了摄影家,在追求摄影的漫漫征途上,大好河山以及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更是开阔了他的眼界,让他感悟到了生命与生活更深层次的意义。

“好的风光片不取决于摄影师,而取决于大自然对你的恩赐。”摄影30年,刘继文在跋山涉水发现和捕捉美景的过程中,深深地被大自然的力量与其变幻莫测的特性所折服。在采风的路上,固然发生过数不清的故事,但刘继文记忆最为深刻的是那次梅里雪山之旅。

那次活动是由刘继文亲自带队,率领搜酷摄影家协会的会员们来到梅岭雪山采风。这一行,大家兴致勃勃,意想不到的是,大家刚抵达目的地,迎来的不是美景,而是瓢泼大雨!专为了拍摄梅里雪山日出奇景的这支摄影队,被这场大雨浇得心灰意冷。“我以为白来了,非常内疚,觉得对不起大家。”看着眼前的一切,刘继文心凉了,他上了很大的火。那几个夜晚在刘继文的记忆里无比漫长,而就在他准备放弃的时候,雨停了。那天清晨,刘继文走出房间,看见弥漫在周围的呈蓝色的大雾,突然有种预感,“一会儿就能晴”。于是他立刻叫大家把所有设备都提前架好,并嘱咐大家提前把相机拍摄模式调好,等待日出。眼看就到了日出的时间,10分钟过去了,眼前除了大雾别无其它,15分钟过去了,依然不见太阳要升起的迹象,然而,就在一个不经意的瞬间,大家眼前突然闪出了太阳金色的光芒,“日照金山”终于出现了!“那段最美的景象只有一两分钟,我从镜头里看到的白塔掩映的穿插在云雾之中的金光闪闪的太阳,让我全身热血沸腾!那一幕让我突然感悟到了‘生命之光的能量!作为摄影师,能看到自己所期待、甚至超出期待的景象时的那种兴奋,是常人无法体会的。”虽然“日照金山”景观只有短暂的一分多钟,但那种兴奋刘继文至今难忘,他将之总结为“大自然的恩赐”。“通过这件事,我突然明白,无论是摄影还是其他的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一个长期的历练和长期的积累。你越是急于求成,怕是越得不到,这是一个瓜熟蒂落的过程。”

走得路多了,视野自然会开阔,阅历自然更加丰富。尤其对于一个摄影家而言,“行万里路”是不可或缺的一门实践课。从最初在圆明园里拍摄,到拍摄大千世界,刘继文大大拓宽了自己的创作题材,然而作为圆明园首席摄影师,拍摄圆明园依然是他永远追求的主题。但今日刘继文镜头下的圆明园,却早已不同往日。

2015年秋天,刘继文拍摄了一组圆明园秋景,并发到微信朋友圈和腾讯微博里与大家分享。有人看见了问,“这是内蒙的胡杨林吗?”刘继文笑道,“这就是圆明园啊!”能把大家最熟知的景色拍成另外一种意境,不仅在于摄影师迸发出的创作灵感,更在于其长期的经验积累和丰富的阅历。“如果没见过胡杨林,怎能拍出胡杨林的感觉呢?”刘继文说,“作为摄影师,你的视野越广,作品就越丰富。这就是为什么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了!读与行必须要结合在一起才行!”

30年前,刘继文是孤军奋战,走了很多弯路才有了今天这番成就;30年后,他带着他的搜酷摄影家协会开始了新的征程,这一次,他依然全力以赴,但他发誓要将自己摄影30年的宝贵经验与大家分享,让大家同进步,共进退!

猜你喜欢

董先生圆明园摄影家
董先生
梦回圆明园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外卖小哥送餐途中偶遇失散多年的哥哥
我的老师董秋芳先生
清官断玉盆
大摄影家
游圆明园有感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