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源溯本 赓续递承—历代书画庋藏鉴赏源流考

2016-04-06文/梁

艺术品鉴证.中国艺术金融 2016年1期
关键词:内府收藏家藏品

文/梁 一

寻源溯本 赓续递承—历代书画庋藏鉴赏源流考

文/梁 一

书画收藏鉴赏的真正兴起,应是在卷轴画成为艺术品之后。历史上,书画鉴藏经历了四个高潮期。本文全面考证了自魏晋至新中国书画鉴藏的历史,并分析了书画鉴藏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等。

[东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中国书画的庋藏历史可以上溯到魏晋,或许还可以再往前追溯。庋藏分官藏和私藏,历史上,书画的庋藏赏鉴经历了四个高潮期,这是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起伏而变化的。当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时,官藏甚于私藏;反之,则私藏甚于官藏。私藏是官藏的补充和保证,没有广泛的民间私藏,就不可能有政府的官藏。

书画庋藏萌芽期

魏晋以降,卷轴画兴起,帝王贵族的庋藏之风随着士大夫文人绘画的兴起而兴起。六朝时期,直接与鉴藏活动密切联系的,当推南齐王僧虔。梁武帝萧衍酷爱古书画,他不但精于鉴赏,搜求历代书画名作更是不遗余力。他还与臣僚陶弘景、虞酥等人以书信往来的形式,就书画优劣的问题进行评鉴。陶弘景的《论书启》便是最好的见证。陶弘景在其《论书启》一书中记载了君臣二人问答共九通,中间多处论及历朝书家墨迹之真伪优劣、前后师承关系、鉴别整理过程以及庋藏装裱诸端,为我国后来的鉴藏树立起良好的规范。

西晋陆机在其《士衡论画》一书中提出“丹育之兴,比雅颂之述作,美大业之舫香。宜物莫大于言,存行莫善于画”的观点,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论画》对绘画提出了自己鲜明的见解,他认为:“绘画之工,亦为妙矣,自古名士多或能之……玩阅古今,特可宝爱。”此文明确具有鉴藏的意思。

东晋顾恺之的《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论画》,六朝宋人宗炳的《画山水序》,王韦的《蓄画》,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以及姚最的《续画品录》等系列书画著述专论中,众多内容都与书画的品鉴与庋藏密切相关。正是由于书画作品的品鉴与典藏活动的兴起,使书画作品的购藏,早在东晋时代就已产生,鉴藏的客观条件也逐渐趋于完备。

书画庋藏的第一次高潮

唐代书画市场有着相当的规模,极为繁荣。由于唐朝文风炽盛,朝廷和社会上层人士,不惜重价抢购书画,这就使得书画行情一再看好,并由此而逐步形成市场,出现了专门吃这一行饭的书画商。杜甫诗说:“忆昔咸阳都市会,山水之图张卖时。”这就是当时咸阳书画市场的客观写照。张彦远在其《历代名画记》中记载:“贞观、开元之代,自古盛时,天子神圣而多才,士人精博而好艺,购求至宝,归之如云,故内府图书谓之大备。”足见当时内府及私人的庋藏盛况。

隋唐官府的收藏,尽管前后经历多次劫运,仍然在质量和数量上大有可观。隋灭陈接收法书名画八百余轴,杨广在洛阳宫内建“妙楷台”和“宝迹台”以庋藏之。

唐代内府的书画收藏,一部分来自前朝旧藏,另一部分则取自私家收藏。唐开国之初,朝廷重视隋王朝散佚的名作征集,并接纳各方的进献。唐太宗李世民对书画收藏尤为重视。他在未登基前,就已收藏了大量书函,尤对王羲之书法钟爱有加。继位后,他设法将散落民间的书画真迹汇集内府,于是朝廷藏品骤增。

高宗李治、武则天时期收藏仍在继续增多。中宗李显喜欢将宫中收藏的名画赏赐给贵戚重臣。唐玄宗李隆基也十分喜好书画,在位时专设集贤院,以负责征集书画艺术品,其在位五年内竟收得“二王”真迹达150余卷。

随着朝廷庋藏的兴盛,隋、唐及五代的私人收藏家也逐渐增多。这些私人藏家购求书画,大多出于雅好,对保存法书名画客观上起了积极作用。这些藏家中有的是显官重臣,有的是豪门巨贾,有的是文人学士。但大多的私人藏家,并不过多地考虑其本身的经济价值,更多的是出于兴趣与雅玩。有的是不惜破费重金而耽贫自乐,有的不拘一格广取薄收,有的专收藏某家某类精品,这对繁荣书画市场和保存书画名作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代至金内府收藏丰富,民间鉴藏之风颇盛,鉴藏大家辈出,以后梁的赵喦和刘彦奇最为著名。赵喦为后梁的骑马都尉,好绘画,尤精鉴赏,在唐末被推为至鉴。

[唐]韩干/照夜白图

书画庋藏的第二次高潮

北宋时,由于经济的发展,公私收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宋时内府的收藏是古代书画收藏的大集汇时期。宋代从开国至徽宗,历经七个皇帝共一百五十余年的搜集,皇家收藏宏富。宋徽宗赵估本人就是一位出色的书画家,他即位后,进一步向民间搜访,内府的书画收藏达到了历史的极盛期,以致“秘府之藏,充牣填滋,百倍先朝。”

北宋为金所灭,南宋时,由于战争的原因,内府书画已大都散尽,有的为金人掳去,有的流落民间,有的则毁于战火。高宗赵构南渡建都临安后,重组宫廷画院,一方面从民间搜求,一方面与金人交换,致使内府收藏重新充实。经高宗30余年努力,后历经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之后,内府收藏又趋可观。

[北宋]蔡襄/暑热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书画庋藏之风更盛,宋代的私人收藏,在继唐代之后也有较快的发展,士大夫及巨商多有收藏之好。宋代的艺术市场空前活跃,汴京著名的大相国寺和殿后资圣门前都开辟了书画市场,当时有名的收藏家如米芾等人,就常来这里转悠,竟还被他用七百金买到了唐朝王维的《江山雪葬图》、八百金买到徐熙的《桃两枝》。

宋代书画鉴藏较前代兴盛,这一方面滋生了书画作伪造假之风的形成,另一方面也使书画鉴定专家应运而起。

北宋最大的私人收藏家当推米芾。他善书画,精鉴赏。他的收藏除了购买之外,还通过交换获得佳作,有时简直不择手段。可见米芾的市场意识之强,另一方面也可窥察出宋代书画市场的形态。

南宋书画庋藏之风一度处于低潮,随着政局稳定,经济有所恢复,此风重又抬头。较著名的鉴藏家有米友仁、钱瑞札、陆游、朱熹、岳坷、姜夔、陈传良、贾似道等。

元代以前,内府的艺术品典藏具有压倒的优势。元代内府的收藏总的来说是不及宋代,然朝廷对书画收藏还是较为重视的,并由秘书监专门负责收藏书画,并内设辨验书画直长,以具体负责鉴别收藏书画的真伪工作。

元代书画市场继续发展,商业意识、市场观念在书画家和收藏家头脑中更为强烈。元代的私人收藏较之宫廷显得要活跃得多。一些文人士大夫和书画家都喜爱收藏鉴别书画,并以临安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文人士大夫鉴藏书画的集会之地。较著名的有郭天赐、赵孟頫、鲜于枢、柯九思、倪瓒等人,他们既擅长书画,又精于鉴定。

书画庋藏的第三次高潮

明内府的收藏以宜宗、宪宗、孝宗三朝最为丰富,其来源除了直接收元内府和没收大臣家的藏品、搜集散落民间传世作品之外,还收有当代书画家创作的作品。

明中叶以后私家艺术品典藏一跃而上,超过内府典藏而占有绝对优势。由于国库空虚,大量书画作品被流向民间,致使明代私人收藏之富远胜前代。

明后期的书画庋藏活动较为活跃。知名的鉴藏家主要有:苏州的韩世能、嘉兴的项元汴、华亭的董其昌等。

清内府的收藏是封建王朝的又一次大集汇时期,不但藏品丰富,其数量也大大超过前朝。尤其是乾隆帝时,几乎是囊括了民间所有的佳品。究其根源:一是商品经济的繁荣,使书画古玩业的分工越来越细,店铺越来越多,形成了不少专业经营字画古玩的市场。二是书画收藏鉴赏家激增,他们把购买字画作为财富储存的一种方式。三是巨商富贾为附风雅,也大量争购名人字画。四是一些西方国家和外商对中国古书字画艺术兴趣增长,也加入抢购名人字画行列,客观上助长了书画庋藏新高潮的到来。

嘉庆、道光时,皇帝喜用宫中收藏的书画赏赐给士臣,这样致使内府的藏品又一次流向民间,而使私人收藏重又兴旺起来,并出现了一批收藏巨富和眼力极佳的大鉴赏家和大收藏家。其中最有代表的要数安岐、梁清标、高士奇和孙承泽等人。

北京和扬州成为清代书画中心市场之所在,尤其是后者更有统领全国艺术交易之势,后来移往上海。需要提及的是,北京琉璃厂的兴起,对中国书画艺术市场的繁荣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末皇室的衰败,内外交困,豪强掠夺,打破了藏品集中皇室的格局。加之清政府灭亡时,民国政府没有及时接管清内府藏品并妥善保护,致使溥仪等人将内府书画精品1200余件盗出宫外,最后散入民间。一时间国内外收藏家竞相争购,许多书画作品流落海外。国难之时,一些收藏家以个人之力保护这笔文化财富。民国时期以京津沪三地收藏家收藏的作品最多最精。

这一时期著名的鉴藏家有汪大燮、傅增湘、张伯英、郭葆昌、沈瑞麟、溥儒、张伯驹、张大千等。

张伯驹和张大千,他们都是以玩古字画为主的,在他们的藏品中,不乏国宝级的珍品,如张伯驹收藏的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绘画和法书——隋展子虔的《游春图》、晋陆机的《平复帖》。后来张伯驹将毕生收藏精品捐献给国家,这些珍品已成为故宫博物院镇库之宝。同样,张大千凭借着自己眼光和雄厚的财力收购了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董源的《潇湘图》《江堤晚景》《溪岸图》等,正是由于这些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杰作,使得他们在藏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上海的书画庋藏家中,李平书的平泉书屋,吴湖帆的梅景书屋,何荔甫的田溪书屋也以藏品丰富得名于当时。冯展云、谭敬、张珩等人收藏的宋元名迹也很著名。

在江南庋藏家中,苏州顾文彬的书画收藏极为丰富,其藏品均载入《过云楼书画记・续记》。

综观民国时期的书画庋藏活动,以收藏家数目众多见称于世。由于社会一直处于动荡之中,书画收藏经常易主,流动性极大,像过云楼、虚斋、张伯驹等这样名副其实的大收藏家并不多见。

[明]董其昌/草书千字文(局部)

书画庋藏的第四次高潮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书画庋藏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走过了一段非常曲折坎坷的路程。“文革”期间,书画作品被作为“封、资、修”的精神垃圾,大量的焚毁或损坏,造成了中国文物艺术鉴藏史上无法估量的损失。尽管这样,新中国书画庋藏还是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成长了一些学有成就的书画艺术鉴定大家。

1949年以后,张珩、谢稚柳、徐邦达、启功、杨仁恺、刘九庵、史树青等先生致力于书画鉴定的研究,硕果累累。1964年,张珩《怎样鉴定书画》的发表,首次提出时代风格和个人风格是书画鉴定的主要依据这一理论主张。在这个基础上,出现了三位具有代表性的鉴定大家,他们在书画鉴定上各有所长,各具特色,形成了三大流派,分别是谢稚柳的“艺术鉴定”、徐邦达的“技术鉴定”、启功的“学术鉴定”。

进入20世纪80年代,由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沉寂了半个世纪的书画庋藏之风又空前高涨。全国艺术品拍卖行风起云涌,民间古玩书画交易市场一片繁荣。加之近几年来,海外书画大量回流,企业投资者不断涌入,民间收藏队伍更是不断壮大,使中国的书画鉴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当代中国书画的鉴藏活动达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峰。

庋藏,作为一种十分普及的艺术鉴赏活动,一方面是民族传统心态在社会生活中的自然流露和精神生活的自我调节,另一方面也在特定的层面上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政治环境,经济水平和审美氛围。

[清]金廷标/罗汉图

结语

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书画作品经私藏到官藏,再从官藏到私藏,反反复复,这其中闪烁着多少鉴藏者智慧的光芒。有多少鉴藏家为得到自己喜欢的作品费尽心机、欢呼雀跃,又有多少鉴藏家为失去至珍而悲伤叹息。这或许就是书画庋藏的魅力所在吧!

猜你喜欢

内府收藏家藏品
表情包收藏家交流会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谭礼藏品
收藏家是真正的精神贵族
收藏家星星狐
小小收藏家
罗妍妍藏品欣赏
清乾隆朝内府藏书画来源考
关于乾隆朝内府抄本《理藩院则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