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许钦松:写我心中之山水真性情

2016-04-06

艺术品鉴证.中国艺术金融 2016年1期
关键词:尺幅特约记者山水画

文/特约记者 常 芳

许钦松:写我心中之山水真性情

文/特约记者 常 芳

艺术家简介

许钦松,1952年生,广东澄海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中国画学会顾问、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广州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备受瞩目的“山溪音韵”许钦松山水画展在广州花城美术馆盛大开幕,本次展览共展出许钦松四十余幅小尺幅的山水精品,呈现了许钦松对中国新山水画创作的探索。相对于大山水的创作,本次展览呈现的许钦松中小尺幅的山水画作品更是显得随心所欲,“以小见大”地呈现出他对中国新山水画的探索。

中国当代山水如何体现传统山水文脉承接之外的现代审美意识?现代人的视角在传统山水画中应该有怎样的呈现?本刊特约记者专访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

特约记者:许老师您好!您近些年在高校举行的展览比较多,这次花城美术馆举办的个展,较之以往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高秋图

许钦松:这次展览的作品多数是在最近两三年间创作的,跟以前展览最大的不同是,本次展览的四十多幅作品以小幅山水比较多,表现大自然的亲和力,接地气是这个展览最大的特点。画家们不能够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高高在上,艺术作品要引领民间审美向更高层次发展和提高,即使老百姓没有办法拥有,但要有机会能够看到,因为审美是不断观赏、提高,再观赏、再提高这样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希望艺术能像空气一样流动在我们的周边,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奇峰出奇松

特约记者:山水小品与大山水创作比起来有什么特点?

许钦松:我的大山水表现的是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在画面中的大自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这样的大自然是用来膜拜的,把大自然推举到一个带有宗教情怀的神圣境地。但是这次展览的作品多数为尺幅比较小的山水小品,依然是圣洁山水的延伸,但跟大山水的气象不同,树木也多了,感觉更亲和、更接地气。

大幅作品是博大的、崇高的,小幅作品是柔情的、亲和的,表现大自然的不同侧面。小品的创作相对于大山水来说更随心所欲,更自由,我把从传统里吸收的心得体会,通过小品创作展现出来,我希望以小见大,比如树木都勾得非常精到。虽然有一些篇幅很小,但是营造出来的气象还是很博大的,有一些两平尺大小的画看起来还是颇有气势,依然是我艺术思想的延伸。

特约记者:小尺幅的山水作品是否更多是您在技法上的实验?

许钦松:过去年轻的时候会想怎么去耍花样,去进行各种可能性的实验,但这个年龄就开始想要收回来做更深的东西,因为一切技法上的追求我已经在60岁之前基本完成,现在进入了一个比较自由的境地,更能够随心所欲。就比如登山,前三分之二的路程都是在赶路,根本看不到高山,看不到风景,当你登到三分之二的高度回头一看,原来高山就在面前。如果我能活到90岁的话,现在已经走了人生的三分之二,我已经看到我的高点在哪儿,我知道以后该怎么走,那么就随心所欲地边走边看风景。

特约记者:请问该系列山水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哪里?

许钦松:最早的灵感来自90年代初期,我去尼泊尔访问,那次旅行乘坐直升飞机上升到几千米的高空,从一个古代山水画家从未到达的角度俯看尼泊尔的崇山峻岭,以及缭绕于之间的诡幻绮丽的云雾光影,我被大自然混沌初开的生命元气,苍茫无野的天地之力所深深折服,启发了我对于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新思考,这种经历一直驱使我在创作中不断地追求一种如同自然般恒久的精神力量,并希冀这种精神依附在我的山水画中久远地散发着魅力。

特约记者:您的作品中有强烈的光感和空间感,寄托了什么样的艺术思想?

许钦松: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我借助许钦松创作奖在全省八大高校的巡回讲座,得以将自己在山水画创作中的所思所想集结成稿,同时也对自身山水画理论体系进行了一次自我梳理与完善。我在探求自己心中山水精神的路途中形成了四个比较鲜明的艺术特征:融合中西艺术空间观察法的“广远法”与“环视法”;不拘一格的“大笔墨”思想;对水墨的灰色领域探究;讲究金石味和光色的用笔。这四点构成了我的山水画面中那种开阔无边的即视感、风驰电掣的韵律感、云雾漂流的动态感、山体坚实浑厚的立体感、强烈而硬实的光影感。这种艺术特征的形成,是我自身艺术经历的自然演化,也是对心中的山水精神,山水情感的自我解释与流露。现在我要解决的学术难题是我既要保持住文化的根性,就是它的来宗,又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成长出新的文化元素,这个对接是艰难的,也是很具有挑战性的。

翠岭春晴

特约记者:当代的审美投射到传统的山水画创作当中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许钦松:现代审美是流变的,每个时代的画家都必须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价值取向,当代艺术家也不可能完全割断与传统血脉的联系,对文化根性的认知已经成为不变的定律,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培育出来的审美趋向决定了当代中国画呈现的面貌。新时期判断一个画家在当下的文化贡献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对文化推动做了哪些贡献,这一点很重要,这是衡量一个艺术家能否达到应有高度的一个标杆。一个能够开宗立派的艺术家会成为某个点上的文化标杆,影响一代又一代人,我个人还是立下了比较崇高的艺术追求,所以一直在努力探索。

特约记者:您是广东美协的掌门人,您认为广东美协作为一个主要的美术体制的存在,对现在的广东美术创作起什么样的作用?

许钦松: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虽然这是在特定体制中产生的,但有些人总是拿西方的体制来比较,很推崇西方的做法,其实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如果取消美协,中国的美术创作将是另外一种情形。如果没有这个体制,没有政府投入作为强有力的保障,没有组织引领、培养,整个美术创作很难有好的状态,美术事业的再发展也将举步维艰。

江山如画

猜你喜欢

尺幅特约记者山水画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八大山人的大尺幅行草立轴书法探析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遍地青春不开门
徐悲鸿师生作品聚首
观《建党伟业》(录二)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
俄演习用核弹击退入侵者
韩国要造“迷你宙斯盾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