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好题集萃
2016-04-06
原创好题集萃
新题一 米堆冰川的形成原因及其雪崩
河南 刘永强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米堆冰川位于米堆河(雅鲁藏布江下游的二级支流,从帕隆藏布江南岸汇入帕隆藏布)的上游、藏东南的念青唐古拉山与伯舒拉岭的接合部,是我国境内海拔最低的冰川。山顶洁白的冰川、山谷茂密的森林,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到米堆游玩。在米堆冰川附近,一天内可以观察到多次雪崩。下图为米堆冰川及附近地区示意图。
(1)指出图示区域的地势特征并分析成因。
(2)说明米堆冰川成为我国海拔最低冰川的原因。
(3)分析该地雪崩发生频繁的主要原因。
(4)你是否赞同在米堆河附近发展种植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命题意图】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析】第(1)题,根据河流的流向或村落、道路的分布可以判断出地势南高北低,其原因应从大的板块运动方面分析,而河谷地区地势较低的原因可以从流水和冰川的侵蚀作用分析。第(2)题,结合材料中的提示“藏东南”“雅鲁藏布江”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该地区受来自印度洋上的暖湿气流影响,因地形的抬升作用,降水较多,导致雪线低。第(3)题,雪崩发生的原因可从人为和自然原因分析。人为原因方面,人类活动的增多(如噪声等)可以诱发雪崩;自然原因可从降雪量、全球气候变暖、地势起伏大等方面分析。第(4)题属于开放性的试题,赞成与否均可,但论据需要能够支撑你的观点。
【参考答案】(1)特征:河谷的东、西、南面海拔较高,总体而言地势南高北低。
原因:南部地区因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而形成巨大的山脉;受河流和冰川强烈侵蚀作用的影响,河谷地区海拔较低。
(2)该地区位于我国西藏东南地区,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势较低,夏季来自印度洋上的暖湿气流沿河谷而上,受地形抬升作用,形成大量的固态降水;由于海拔较高,温度低,使冰川分布海拔低。
(3)地势起伏大,坡度陡,为雪崩的发生提供地形条件;全球气候变暖使融雪量增加,摩擦力变小;降雪量大,积雪增加速度快;人类活动(如旅游等)的增加,会诱发雪崩的发生。
(4)赞同。理由:该地区位于西藏的东南部,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适当发展种植业可以解决当地村民的粮食问题;河谷地区海拔较低,热量和水分条件较好,能够满足部分粮食作物的生长。
不赞同。理由: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发展种植业会破坏地表,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该地发生雪崩和泥石流的几率非常高,不适宜发展种植业。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励德双语学校)
新题二 山西煤炭业脱困升级
吉林 李明刚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 0 1 6年2月2 5日,中国工业新闻网刊发的《价格水平倒退十年 煤炭业脱困升级进入新阶段》文中显示:截至2 0 1 5年年末,中国煤炭价格指数1 2 5.1点,比年初下降1 2.7点,降幅9.2%。秦皇岛港5 5 0 0大卡市场动力煤平仓均价3 7 0元/吨,已跌至2 0 0 4年水平。目前,以山西省为代表的煤炭大省,煤炭行业脱困升级已成为新阶段行业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向。下图为2 0 1 2年以来5 5 0 0大卡煤炭价格走势图和山西省简图。
(1)分析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给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2)指出近年来5 5 0 0大卡煤炭价格走势特点,并分析原因。
(3)针对煤炭工业发展现状,请你为大同煤炭工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命题意图】能源与工业一直是高考的热点与焦点,山西省作为我国最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也常受命题者的关注,本题以山西煤炭基地为背景材料,考查煤炭价格下降的原因及措施。另外,考查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和德国鲁尔区传统工业的衰落与改造,利于提高学生地理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矿产资源开发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从气候、地形、地质、土壤、水、植被等要素考虑作答。第(2)题,考查煤炭价格走势特点及其原因,走势特点依据图示描述即可,煤炭价格下降的原因要从煤炭的市场需求,以及清洁的新能源广泛应用逐渐取代煤炭作为能源的主体地位,煤炭已经逐渐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方面考虑。第(3)题,主要考查山西大同的发展措施,大同作为主要能源基地之一,面对煤炭衰落,应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依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发展新能源,治理污染,为新兴工业创造良好的环境,进而实现产业转型。
【参考答案】(1)破坏地表植被,加剧水土流失,耕地面积减少;造成水污染,加剧水资源短缺;造成大气污染;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增加。
(2)特点:波动下降。
原因: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能源调配工程实施;水电、风电、核电等新能源大力开发,占能源消费比重上升;产业结构调整,钢铁、化工、冶金等煤炭需求量大的工业发展缓慢,使煤炭市场需求量减小;科技发展使煤炭利用率提高;使用煤炭做为能源排放污染物多,加重环境污染。
(3)加快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规模较小煤矿;开发新能源,发展风能、太阳能发电;调整原有工业结构,发展深加工,增加电力等工业部门;加大科技投入,接受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发展新兴工业;发展农业、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比重;植树造林,治理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作者单位:吉林省敦化市实验中学)
新题三 三江平原沼泽地开发及其影响
湖南 吴同秋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三江平原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区内分布着大面积的肥沃黑土。三江平原开发前期,主要是把湿地开垦为旱田,2 0世纪9 0年代以来的“旱改水”政策出台以后,水田面积急剧增加,涝灾出现的次数明显减少。下图示意三江平原位置和某年三江平原生长季生态系统水分盈亏状况。
(1)描述图示区域地形地势特征。
(2)分析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3)说明三江平原前期开发对黑土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4)简述2 0世纪9 0年代以来“旱改水”政策的合理性。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描述和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
【解析】第(1)题,描述区域地形地势要依据等高线和河流的流向进行分析,分区描述。第(2)题,沼泽地的表现是地下水位高,地表积水,因此要从地势、降水、蒸发等方面分析。第(3)题,沼泽地开垦为耕地,可能会遭受流水、风等的侵蚀,导致土层变薄,同时如果没有实行秸秆还田,补充土壤的有机物会减少,从而影响土壤肥力,另外,农药、化肥的使用也会影响到土壤。第(4)题,该地的主要问题是排水不畅,容易引发水灾,水田的蒸发量较旱地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水灾出现的几率。
【参考答案】(1)北、西、南三面地势高,起伏大,以山地为主;中部和东北部地势低,以平原为主。
(2)夏季降水较丰富,冬季气温低,蒸发量小,为湿润地区,地表水丰富;地势低,河网密布,排水不畅;土层下部冻土阻止了地表水下渗。
(3)加剧土壤侵蚀,土层变薄;补充的有机质减少,土壤肥力下降;使用化肥,改变土壤性状;使用农药,导致土壤污染。
(4)将湿地开垦为旱地,在生长季会出现由水分亏欠转为水分盈余,三江平原排水不畅,可能会出现涝灾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水田较旱地的蒸发量大,水分盈亏基本持平,可以减少涝灾的几率,更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
(作者单位: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