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湿地景观方案探析——以兰州市湿地公园为例
2016-04-06钱媛园
钱媛园
(兰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城市湿地景观方案探析——以兰州市湿地公园为例
钱媛园
(兰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与保护基础理论研究比较缺乏。本文以环境心理学和环境行为学为基础,以兰州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湿地公园景观方案优化可以从采用生态驳岸、建立植物生态隔离带,合理利用水资源、建立黄河湿地生态保护区几个方面综合考虑,以期对后续同类规划提供借鉴。
关键词:湿地;生态驳岸;植物
当今,城市湿地成为城市生态文明的象征[1]。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最主要的功能是环境功能和社会功能[2]。兰州市黄河穿城而过,黄河湿地系统展示对兰州市城市景观提升至关重要。兰州市城市湿地公园作为黄河风情线上的重要景点[3],被誉为兰州绿肺,是兰州市城市水系景观序列建成重要的一环。
1 现状分析
兰州湿地公园位于兰州市安宁区黄河百里风情线银滩大桥两侧黄河湿地内,总规划面积28.64万m2,园内水体面积5.9万m2,绿化面积20.688万m2。地域周边环境良好,北与滨河路相接,南临黄河,东西两端均为自然河滩。2012年由于黄河水位上涨,洪水暴发,湿地公园被淹没。为了更加充分的了解湿地公园的现状,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及现场勘测法对湿地公园现状进行分析。调查时间为2014年6月~2014年10月。通过勘察场地,分析研究所需的原始资料,观察游人在不同时间、空间的行为特征,对游人数量、行为进行统计[4]。通过对兰州湿地公园基础资料及调研数据分析,总结不足之处并提出解决措施。本次调查研究共计发放13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21份,问卷内容涉及调查人群的年龄构成、性别、调查人群的游览需求,以及湿地公园娱乐设施和公共设施是否完善和人们对湿地公园开发等内容。见表1。
表1 游人行为调查表
通过本次调研发现,男女受访比例为1∶3,女性参与者较多,青少年占45%,其次是锻炼的老年人占34%,其他人群仅占21%。工作日出游较少,占45%,节假日出游占55%。对游人前往此园的频率调研为8%不经常来,12%一周一次,48%节假日,每天都来的占32%,这说明游览目的多为呼吸新鲜空气,锻炼身体。公共设施造型设计不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位置不合理,且缺乏设计性。
游人对周围环境、设置满意度调查结果为13%非常满意,满意57%,一般占23%,不满意占13%。湿地公园四季景色调查数据为夏季最受欢迎,占62%,但冬季和早春景色萧条,游人不愿前往,春季占19%,秋季占16%,冬季仅为3%。湿地景观类型喜好调查数据为,17%游人喜爱鸟类观赏区,20%水生植物区,30%沼生植物区,33%水生植物区。对公园基础设施调查数据分析42%游人认为公园缺少亲水平台及休息设施,26%游人认为道路设计不合理并存在损坏现象,22%游人认为缺少照明设施,10%游人认为缺少活动设施。
通过分析得出湿地公园优势在于地理位置比较优越,位于黄河百里风情线上,注重黄河生态和可持续发展。劣势在于多地出现轻微污染现象,且周边有多个排污口;植物类型不够丰富;休闲娱乐设施不够完善,文化氛围不够浓重;人工干预较多,原始自然风光较少。
2 存在问题
根据现场调研并根据游人的调查访问反馈信息,湿地公园尚存在不足。
2.1 驳岸硬质化
兰州湿地公园沿城市滨河路及黄河两岸的绿色廊道造景林、防护林呈斑块状,不连贯[5]。公园行道树绿化率低,难以形成绿色廊道,连通片状绿地,导致绿地生态效益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贯穿公园两侧,河道硬质化、沟渠化现象严重[6]。缺乏植被覆盖,加之城区内的河道多以硬质建筑材料衬砌,水体的自净能力微弱,水岸的自然生态环境被完全破坏,基本丧失了河流生物廊道的作用。
2.2 生态隔离带不健全,缺少节水设计
城市湿地公园构成了城市景观中的斑块和廊道[7]。湿地公园生态环境质量也影响到城市间的干扰程度,因此对公园防护林体系的要求较高。目前,湿地公园林地覆盖率较低,主要表现在:”林斑”、”林廊”不成规模,防护”林网”不够完善。随着城市的发展,公路交通对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声音环境、自然景观产生了严重的影响[8]。
2.3 湿地生态效益不足
湿地公园是甘肃省最大的湿地公园,在水资源严重缺乏的西北,大大的满足了人们的亲水心里。湿地公园生态功能区划上处于生态较敏感区,以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境为主要敏感因子。在绿地建设和生态防护体系建设中存在植物种类单一,群落结构单调、不合理的现象,不利于公园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2.4 景观塑造缺乏人文关怀
湿地公园面积与休息设施设计不成比例。主要道路铺装为木栈道和鹅卵石路面,木栈道缺少安全防护措施。鹅卵石路面虽然美观表面却不光滑,建议路面上分段采用鹅卵石铺装,不要全部都用。
3 优化方案
3.1 采用生态驳岸
创造水环境,因为湿地公园面积有限,不能开辟大面积水域,所以要在有限的面积中创造出“更大”的水环境(图1)。水体由植物或石块围合,没有明显的边界,游人立于木栈道上,感觉水体是连绵不绝的。由于水体的高差不同,在视线达不到水体的地方,仍能听到涓涓的流水之声。驳岸设计采用水生植物材料与毛石形成生态驳岸(图2)。
图1 方案分析图
图2 生态驳岸
3.2 建立植物生态隔离带,合理利用水资源
利用湿地内的植物围合水景空间。植物在景观中是一道天然屏障,对于空间的构造有非常大的作用,利用植物来围合不同的水体空间,避免了过于人工的痕迹,充分体现湿地景观的自然风貌。
3.2.1 工程节水
在灌溉方式上,因地制宜从实际情况出发,对于现状农田防护林近期仍然采用沟灌,可充分利用项目区现有的灌溉渠系,减少前期建设工程投资,对过水条件不好,局部破损的渠系进行修砌,减少渠系水量渗漏,后期投资加大可考虑将沟灌区改为滴灌。对于项目区内地形条件复杂,引水渠系不完善的部分地块采用管道输水,喷灌及滴灌相结合的灌溉方式。对于原有乔、灌、草封育区主要依靠自然降水、降雪完成天然植被的恢复。此外,在种植技术上,采用新技术新成果,对防护林、经济林采用保水剂[8]。以减少灌溉用水量,提高经济产量。
3.2.2 生物节水
在项目区植物种类选择上,以抗性强的乡土树种和荒漠植物作为基调树种。这些植物种类灌溉需水量低,可节约造林灌溉用水量[9]。
3.2.3 管理节水
可通过管理控制灌水周期,采用200~300m3/亩。北部生态隔离防护体系建设区,考虑到生态防护林采用城市中水和地表水灌溉,平均定额采用400m3/亩。采用保水剂,并可通过管理控制灌水周期及时长,使灌溉用水平均定额可适当调低,采用350m3/亩。防护林、生态林和人工促进恢复的灌丛林灌溉平均定额采用200m3/亩。
3.3 建立黄河湿地生态保护区
黄河湿地公园构成的一条生物多样性丰富,且差异大的生态廊道[10]。作为城市绿洲生存的湿岛,具有重要的景观生态意义。该区是自然生态功能控制区的焦点,以生态修复为基础[11]。主要以保护、恢复和控制为主。目前本区主要存在主要的生态环境的问题是:黄河上游主要水源地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水质受到污染,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所以,必须尽快建立起以黄河湿地为中心的生态防护建设区。目前本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水面面积逐年缩小,次生盐渍化扩大。因此,该区应尽快建立以黄河风情线为中心的生态廊道防护建设区。
生态防护体系建设的重点是:以湿地水土保持林和湿地为重点保护建设斑块,以黄河上游两岸生态廊道为重点保护恢复廊道。力争通过恢复该区重点治理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提高湿地的自净能力[12]。
生态体系保护建设以湿地为重点保护、恢复、建设斑块;以湿地公园外围道路为重点生态恢复建设廊道。力争恢复建设重点治理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使其成为城市生态多样性丰富区的示范性廊道。该区域是提供生物活动、迁徙的区域,所以必须要严格进行保护。由于该区是沙尘暴通过的重要通道和来源,所以该区域的生态防护体系的建设尤为重要,它不仅是阻止沙尘暴重要的生态屏障,减少城市空气中的粉污浮尘,也是城市一条重要的夏季通风走廊,并可为城市提供大量高质量的空气。该区生态防护体系建设的重点是:维护和强化整体水系格局的连续性,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系统,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
3.4 完善道路铺装及小品设计
充分考虑游览步道、平台与水景的关系。水景的营造是为了游人的观赏,所以游览步道跟水体是不能冲突的。游览步道以木栈道为主,架于水体上方,充分考虑了游人的亲水性,并且设有水上走廊和亲水平台,可以使游人在安全的前提下亲水(图3)。增加休息设施及照明设施。
图3 亲水平台
4 结语
兰州市地处西北干旱区,城市湿地对兰州市城市景观提升至关重要。同时,兰州市湿地公园作为黄河风情线上的重要景点,是城市水系景观序列建成重要的一环。由于湿地系统在对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对其进行景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生态方面的设计。这一类公园将湿地系统进行景观设计时,需要兼顾美学与生态,将生态设计作为设计的前提,尽量选择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营建功能的本土植物,创
造稳定植物群落,注重空间整合,空间限定要合理,丰富景观层次,切不可做平面景观。水体设计应尊重场地中原有的水体特征,主要做梳理水体,弱化人工痕迹。湿地公园景观优化方案将为兰州市水系景观建设提供参考,促进发展城市水系景观。
参考文献
[1]LiGH,ZhengXK,Niu S F,GaiYP,Shen N,PangAP.Research progressin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urban wet1ands.[J]. Progressin Geography,2009,28(02):271-279.
[2]王建华,吕宪国.城市湿地概念和功能及中国城市湿地保护[J].生态学杂志,2007,26(04):555-560.
[3]XieZL,Xu XG,Yan L.Ana1yzingqua1itativeand quantitative changesin coasta1wet1and associated totheeffectsofnatura1and anthropogenicfactorsin apartofTianjin,Ghina[J].Estuarine,Goasta1and She1fScience,2010(86):379-386.
[4]卜燕华,曾凡臣,任斌斌,等.北京开放性公园游人行为痕迹四季对比研究——以紫竹院公园为例[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1,26(04):38-40.
[5]王宇亮,王志学,王勇,等.兰州黄河景观多元化模式发展现状及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904-4906.
[6]樊尚斌,苟瑾丽.平凉市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探索[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5(12):10-11.
[7]孙广友,王海霞,于少鹏,等.城市湿地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4,23(05):94-100.
[8]钱媛园.乌鲁木齐市西山水源地植被保护、恢复与利用规划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8.
[9]常国华,李丽云,高天鹏,等.兰州银滩湿地公园水质指标测定[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25(01):54-55.
[10]王致萍,林栋.兰州银滩湿地区域生态经济价值评估[J].中国沙漠,2008,28(02):322-323.
[11]袁芳,于少康,张春杰,等.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生态景观规划初探[J].水利规划与设计等,2015(12):14-16.
[12]张庆辉,赵捷,朱晋,等.中国城市湿地公园研究现状[J].湿地科学,2013(01):129-130.
作者简介:钱媛园(1983年—),女,讲师。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13EG144)。
收稿日期:2016-01-19
DOI:10.3969 /j.issn.1672-2469.2016.02.001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2469(2016)02-0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