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宜居目标的社区户外环境适老性调查分析

2016-04-06王雅萍许大为吕抒衡

山西建筑 2016年24期
关键词:步行问卷老年人

王雅萍 许大为 吕抒衡

(1.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2.重庆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重庆 400000)



基于宜居目标的社区户外环境适老性调查分析

王雅萍1许大为1吕抒衡2

(1.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2.重庆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重庆 400000)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老年人户外行为活动的需求,并针对现有社区户外环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交通系统、交往空间、生态环境等方面,阐述了户外环境的适老性设计策略,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老年人,户外环境,适老性,社区

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速,我国推行“9073”的养老模式,要求97%的老年人依托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及社区环境的建立来满足养老需求[1]。社区户外环境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与活动的主要载体,据研究表明,户外活动较多的老年人往往具有更好的健康状态,户外环境的适老性与否对于老年人生活质量高低起到关键性的影响[2]。因此,在城市建设中怎样妥善解决适老性的户外环境问题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命题之一,怎样提升现有社区环境适老性或怎样建立适老性的社区户外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2 相关研究综述

国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的户外行为活动特征和类型、户外环境空间利用、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有国外学者系统研究了社区户外环境规划设计并建立相关空间质量评价体系,也有研究康复性景观在适老户外环境中的应用。有国外学者对老年人进行长时间的跟踪调查,讨论了老年人的性别、健康状态、休闲活动内容、认知状态之间的关系[3]。国内研究在老年人的身心及行为特征和需求研究[4]、户外公共设施及园林要素、户外环境调查评价研究等方面展开。

3 研究实施的基本情况

研究选择第六次人口普查老龄化严重的北京地区,在6个研究案例中,以60岁及其以上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

1)实地调研、观察访谈。2015年8月~2016年4月的夏秋冬春四个季节,每个地方每季选择天气较好的一日从7:00~21:00进行全天调研。通过自然观察和访问,了解老年人对户外环境的需求、行为状况、活动类型以及老年人喜欢驻留、活动的场地。结果表明,老年人活动最多的类型为散步、闲坐聊天、棋牌、器材健身、跳舞或做操;从活动的时间段来看,上午8:00~10:00和下午2:30~4:30是老人休闲活动的高峰时段,晚上6:30~8:30亦是中低龄老年人休闲活动的高峰时段;从活动的发生场地来看,社区广场、社区绿地、社区步行道是老年人喜欢驻留、活动的场地。

2)调查问卷法。调查问卷于2016年3月25日~3月27日在各个调查地点进行发放。调查问卷以选择题为主,问题包括了性别、年龄等基本个人信息、出行方式、离家距离、喜欢的休闲运动方式、喜欢驻留的地点与频率、对现有环境的评价和建议等等。实际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调查问卷290份,经过筛选,分析采用有效调查问卷270份。其中问卷对象中男性占46.52%,女性占53.48%。年龄分布上,低龄老人(60岁~69岁)占53.75%,中龄老人(70岁~79岁)占29.15%,高龄老人很少仅仅占2.4%。

4 老年人户外环境需求与适老性分析

4.1 步行安全便捷性与空间可达性是户外环境适老性的首要条件

老年人出行以步行为主,步行空间的安全便捷性和空间可达性是老年人户外活动的首要条件,调查显示,老年人出行方式以步行为主,“交通安全便捷”“离家较近”“适宜的步行距离”是老年人活动发生场地频率的重要影响因子。接受问卷调查的老年人的离家距离在500 m~1 000 m的占55%,活动范围在500 m以内的占15%(多数为高龄老人或行动不便老人),这就需要设计活动空间时考虑老年人的出行活动半径和步行疲劳极限。安全便捷性取决于步行道路的通畅性、连贯性和适宜性,多数老年人希望能够“有完善的无障碍设计”“行走路径最好没有车行干扰”“道路提供充足的灯光照明、醒目的人行道”等等。可见现有社区上述方面存在缺陷,亟待提高。

4.2 交往性是户外环境适老性的重要条件

调查显示,老年人具有很强烈的交往需求。大部分老年人由于退休后社会交往逐渐减少,他们多数时间独处、看电视或出来散步,“比较寂寞孤单”是其共有的心理状态。因此,他们更需求与人交往,这种交往需求涵盖了街坊邻里间的交往需求和不同年龄群体间的代际交往需求。75%的老人反映自己与邻居交往较少,平时比较孤单,他们喜欢“与同龄人闲坐聊天,下棋等”,“看孩子们嬉戏玩耍”也是他们的一大乐趣。在调查范围中35%的老人具有“携孙行为”,他们多数时间带孩子,生活比较充实。其余不存在“携孙行为”的老年人除了希望与街坊邻里交谈聊天等之外,68%的老年人希望观看年轻人活动或与其交流,“看到朝气内心很喜悦,觉得自己也年轻了。”因此,他们希望借助户外空间来促进其人际交往活动,如社区广场,可容纳其进行广场舞、观坐聊天等活动,希望场地能够容纳多种集体活动以促进同龄间、不同年龄群体间的交往。

4.3 生态保健性是户外环境适老性的必要条件

据自然观察发现,老年人更喜欢驻留在树荫之下。研究地点中老年人活动频率最高场所多为舒适的林荫环境下。调查问卷和访谈中也发现,所有老年人都“喜欢欣赏花草树木”“在绿地多的地方感觉心情舒畅”,他们希望能够生活在更加自然的环境中,希望能够以此修身养性,调理身心。老年人对“绿化好”选项的喜好不仅在于景观良好的视觉上的要求,更在于良好的绿化景观带给他们的生理体验和感性认识。他们在绿化好的环境中会感到呼吸顺畅、心情愉快、身心舒爽,实际上表明绿化好,特别是相当数量的落叶乔木具有释放负氧离子、净化空气等作用。此外,35%的老年人向往小区中可以进行园艺活动,希望通过修剪、种植等活动得到身体上的锻炼和心理上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5 现有社区户外环境设计存在的问题

调研结果显示,北京市社区户外环境公共设施不够完善,户外活动空间的不足和功能的局限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户外活动需求,并极大程度阻碍了老年人的户外活动;部分社区步行道不满足安全、舒适、便捷的要求,尤其是无障碍设计方面不够完善;同时,康复性景观在社区户外环境的应用少之甚少,难以满足老年人对户外环境生态保健性的需求。这些不恰当的规划设计会制约老年人行为,非真正的适老性设计。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和遵循老年人的需求,才能营造出真正的适老性户外环境。

6 社区户外环境设计策略探讨

6.1 规划合理的交通系统和注重无障碍设计

为保证老年人安全、舒适地户外出行,首先道路设计必须采用人车分流,这是保障老年人安全出行的重要方式。第二,社区内的道路、社区广场、活动场地入口等处需采用无障碍设计,并且步行道路避免采用碎石、卵石等铺装材料,注意透水性、防滑性,并适当设置栏杆。第三,社区广场等活动空间的设置要满足老年人的步行可达性,考虑老年人的活动半径和其行走疲劳极限,要在其活动半径内和疲劳极限距离内设置,呈距离近和散点式的空间布局。第四,道路无障碍设计中的导视系统是户外环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清晰的导视标识、醒目的人行道等,方便老年人到达其目的地。此外,在步行道路两旁一定间隔之内适当设置座椅,以为一些年龄较大、疲劳极限较小的老年人群提供休息机会。

6.2 注重促进交往的空间设计,营造多样性活动空间

老年人相对喜欢安静,一些舒适的相对安静的坐息交流空间是他们喜爱驻留的场地,但同时更惧怕孤单,喜欢交往。因此在社区规划设计时,既要留出安静休憩的空间,也要建设多样性的活动空间。户外环境设计应有促进交往的空间,如在单元门口附近容易相遇的地方设置坐息空间,因为老人在离家距离短的微空间驻留机会较大,这样增加其间的交往机会。此外,观看行为会给老年人带来乐趣,因此在设计时应注重场地的高效多功能复合利用,将参与空间与观看空间结合,使空间能同时容纳多种活动,使老年人在休息时亦可进行观看行为。同时可适当设置引导性活动设施,如室外棋牌设施等,吸引并引导具有相同爱好的老年人聚集和交流。考虑到老年人的“携孙行为”,在活动空间设计时要有老人、儿童可以共同活动的场地,方便老人照看孩子。

6.3 提高社区户外环境的生态保健性

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多注重修身养性,保健养生,因此,社区内的生态性是社区户外环境适老性的必要条件。设计时应保证足够的社区绿化率,营造复合层次植物群落景观,并进行合理养护,使植物能够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在部分活动或休憩场地中创造适宜的林下空间;同时,在植物的选择上,应注意康复性景观的营造,并增加园艺活动场所,使老年人在培育花草、耕作等活动中获得锻炼并享受劳作带来的满足感和收获成果的成就感。

7 结语

社区户外环境在社区养老体系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其适老性与否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引起重视。目前我国在此方面处于探索阶段,现有社区户外环境存在诸多问题。为适应日益增长的老龄化趋势,必须进一步完善。在政策管理上,需要制定相关适老性户外环境设计规范,建立标准体系。在规划设计上,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多种需求,为老年人创造适宜的休闲交往活动空间,营造积极的适老社区户外氛围,真正体现出以宜居为目标的城市建设中对老年群体的关怀。

[1] 何凌华,魏 钢.既有社区室外环境适老化改造的问题与对策[J].规划师,2015(11):23-28.

[2] 马润国.老年社区室外园林景观评价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

[3] Agahi N,Parker M G.Are today’s older people more active thantheir predecessors participation in leisure-time activities in Sweden in 1992 and 2002[J].Ageing and Society,2002(1):28-29.

[4] 金 俊.基于宜居目标的旧城区微空间适老性调查与分析——以南京市新街口街道为例[J].规划园林师,2015(3):91-95.

1009-6825(2016)24-0194-03

2016-06-10

王雅萍(1992- ),女,在读硕士; 许大为(1962- ),男,博士生导师,教授; 吕抒衡(1989- ),女

TU984.119

A

猜你喜欢

步行问卷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步行回家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从步行到奔跑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