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柳林汇丰广场设计
2016-04-06朱云
朱 云
(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3)
谈柳林汇丰广场设计
朱 云
(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3)
介绍了柳林汇丰广场的工程概况,根据该广场的设计理念与原则,确定了广场的总体布局及规划方案,并从道路系统、停车系统、建筑设计、景观系统等方面,阐述了广场的整体设计方法,旨在为人们创造出舒适、便捷、安全以及充满文化内涵的公共空间。
广场,规划布局,道路系统,景观系统,建筑设计
1 项目背景
本项目地处吕梁市柳林县,总用地面积34.02亩。南临青龙大街,东临体育路,西侧为县二中,北侧为体育馆。建设场地平整,地势南高北低,高差1.5 m,建成后的体育路贯通青龙大街和滨河路,地理位置良好,拟建汇丰兴业集团自用的办公楼、四星标准酒店和居住小区。本次设计立足于高起点、高规格,突出“三重意义”,完善“六大功能”,体现城市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发展的日新月异,成为代表城市形象的“柳林新地标”。
所谓“三重意义”:
1)通过该项目的建设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加强商业设施及人气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本片区的聚集效应。
2)通过建设,使其发展为集居住、商务酒店、办公、购物、娱乐、餐饮、休闲为一体的标志性地段。
3)为现有的城区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其新陈代谢。
所谓“六大功能”主要是指:
1)居住功能:主要承担市中心疏解和发展的功能,同时作为城市功能的协调与补充。
2)商务办公功能:为汇丰兴业集团自用,突出其商务写字楼功能。
3)酒店功能:成为该区域的主要的住宿场所。
4)文化功能:实现商业和文化的融合,延续山西悠久的历史文脉。
5)休闲娱乐功能:成为柳林人民和游客的休闲旅游核心地段。
6)餐饮功能:汇集中外美食及特色餐饮。
2 指导思想与原则
1)文化性原则:尊重传统的价值观,保护已有文化的延续性与多样性,维护原有城市肌理,保护有价值的传统空间,保持城市发展时空上的连续性。
2)以人为本的原则:整体考虑,创造自然与人文交融的高品质环境,精心塑造街道、广场等城市公共空间,为广大市民提供舒适、便捷、安全和充满历史文化内涵的城市空间。
3)商业性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挖掘用地潜力,改善用地条件,促进商机,提高效益,带动相邻地区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4)整体性原则:有利于周边城市环境的综合改善,有利于市政设施的综合开发。
3 总体布局和规划结构
规划结构:“一轴两片三点”的规划结构。本项目由一条南北向轴线贯穿全局,按功能划分为商业和居住两大片区,两大片区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实现“以商带住,以住旺商,资源共享”。不论是公共性较强的商业街,还是小区之间的生活性道路,都一反中国传统城市以围墙限定城市(街道)空间的传统[1],用建筑物划分空间区域,从而体现出更强的空间渗透性,增强了城市空间的活力。两大片区分别有各自的发展主轴和中心。商业片区主要依托商业发展轴——青龙大街展开,并向外拓展辐射;居住片区被南北两排高层住宅围合成一组团,结构完整,便于居民生活。住宅规划以26层~28层的高层为主,规划布局通过三个重要的节点串联成一条发展轴线。
4 道路系统设计
道路设计遵循“人车分流,步行优先”的原则,车行流线简洁流畅,车行入口放在小区东西两侧位置处,尽量减少车行对步行的干扰。小区人行主入口设于西侧市政路上,满足消防、疏散、地下管网埋设和道路绿化的要求。宅前铺装主要供人行走和活动,同时也考虑了特殊车辆的通行要求。步行系统还特别考虑了残疾人使用的要求,无障碍设计贯穿始终。
5 停车系统设计
地下停车库分为商业停车和住宅停车两大类,商业停车位于商务办公综合楼下面,住宅停车位于高层住宅地下部分,两部分平面上分开,保证合理的服务半径,方便使用和管理。停车场总指标,符合柳林规划要求,按照每100 m2建筑面积不少于0.6个车位控制,整个片区共设计车位1 407个,既可满足本区域的停车要求,同时也可部分缓解周边区域的停车压力。地下车库同时设置自行车和摩托车停放的车位,非机动车停车也以集中停放为主。
6 景观系统设计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人有亲近自然的天性。本项目设计中充分利用周边有利的景观条件,结合生态绿化带设置曲折的步行路,运用借景、对景、渗透等园林手法,小中见大,步移景异,曲径通幽,人在其中,视觉感觉和心理感受不断变化,形成起、承、转、合等一系列景观序列,实现“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通过以绿为主题的生态绿化带,将两大组团融合为一个整体,从而使绿化景观成为社区的文化灵魂,提升了社区环境品位,也极大地提高了住宅的商业价值。
景观系统形成点、线、面结合的景观序列,力求做到处处有景,步移景异。“线”包括“实”的街道商业景观带和“虚”的居住片区内的自然生态景观带。商业景观带以建筑界面及开敞空间的实体为中心,侧重人文景观;生态景观带以自由的斜线作为居住区绿化与水景的脉络,飘逸灵动地串连了两大组团的中心绿地,充分考虑视觉联系的渗透,形成写意化的空间秩序。同时景观设计强调“以人为本”和“景观均好”的原则,尽可能使更多住户拥有良好的景观,园林中设置小品和休闲设施,增强“家”的可识别性。
7 竖向设计
住宅布局基本上以南北向为主,住宅日照间距按照柳林规划规定控制,保证良好的朝向和通风效果,以适应柳林的地方气候。底层店面做法,除具商业价值外,并赋予小区人气兴旺以及一定的城市空间的繁华景象。
竖向设计:本地块现状南高北低,设计时将住宅的入户平面全部抬高1.5 m,利用抬高部分下层做生态阳光车库,覆土层上种植绿化,隔绝城市噪声,又有效提高停车库环境质量,通过不同标高的台地景观平台和高差设计,既形成了小区立体生态的景观层次,同时,还大大减少土方量,节约建设成本,可谓一举多得。其地下空间充分利用,布置汽车库及摩托车,自行车库便于集中管理,并考虑平战结合,利用全部住宅建筑下部规划地下停车库兼人防使用,充分节约土地,利用空间,同时丰富屋面形式。
8 公共设施规划
居住片区公建配套项目可考虑:居民服务的社区会所、农贸市场、超市、餐厅、银行、邮政、康乐设施、物业管理用房、变压配电房等,其面积指标按国家有关设计规范及柳林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进行设计; 除服务本区居民外,还可为周边小区提供配套。沿街道路段设沿街商铺,方便居民日常生活。
9 住宅部分建筑设计
住宅规划与设计:结合柳林的地方情况,在户型平面设计上做了一些创新和积极探索。在符合适用、经济、合理的原则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市场的前瞻性,住宅设计做到:户户朝南,明厨明卫,动静分明,南北对流,方正实用,功能合理,符合柳林人生活习性的、内外有别的休闲空间,是住宅功能多样化的体现,亦是住宅高尚化的体现。户户有景,推窗入画。通过两排高层住宅形成围合式布局,内外有别,归属感强烈。
住宅平面户型设计多样,从两房到四房的户型一应俱全,住宅面积从80 m2~160 m2,近十种风格户型,可适合不同目标人群。充分适应市场的灵活多变,户型设计考虑了小户型连通为大户型的可能性,可分可合,充分满足多方面的需求。同时为公众提供多种选择的余地,充分满足市场和大众多层次需求,最大程度适应市场需求,减少开发风险。
立面造型设计:整体形象设计并没有一味硬性地沿袭固有的传统模式,而是从规划特点,地域环境,住宅单体组合等整体形式概念出发,力求在造型上体现一定的时代风貌,又反映一定的技术含量。住宅风格统一,简洁大方,富于表现力。外形简洁明朗,色彩传达了现代美与传统美的充分结合。外立面由明快的体块色彩形成有机的序列变化,辅以栏板、窗棱等强烈的深浅对比,跳跃中不失稳重、活泼中显现温存,体现了现代化建筑明快清晰的视觉感受,屋顶造型统一中求变化,和谐中不失个性。
10 商业综合体部分建筑设计
本项目定位为柳林城市文化主题综合性高档物业,拟建设成青龙大街之龙头,柳林县最具文化品味的标志性建筑。青龙大街设计成退让20 m的城市文化广场,此部分是四星酒店、高档商务写字楼等文化产业工程,考虑两个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对比,方案一为独栋式建筑,方案二为酒店办公两栋分开式布局,沿青龙大街的裙楼部分统一规划的商业娱乐综合体。酒店办公综合体建筑平面分区,采取“统一规划、分散管理”的理念,保障投资者和经商者有稳定的投资回报。首层为沿街商铺和入口生态大堂,2层~4层为餐饮、歌舞娱乐,洗浴,会议,可根据使用要求灵活划分,通过中庭组织串联起各空间,同时还可以考虑多种经营。地下1层作为15 000 m2的大型停车场。同时结合城市文化广场设置,通过群众活动的组织,聚集人气,扩大商业综合体的影响力。
突出历史文化内涵,发展都市购物文化,创造有个性风貌及环境艺术特色的商业片区,注重整体效益与文化密切结合,是当代商业建筑发展的一大趋势。在体现地方文化的同时,融合国内外先进文明,通过“商务办公”与“酒店娱乐文化”的有机结合,使商业片区成为消费和文化兼顾的特色景点,是本次规划的重点。
以酒店办公为主导,多元化发展。该商业片区虽以酒店和商务办公为主,但同时也兼顾餐饮、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多项设施的发展,以便多种物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商业建筑内辟有室内中庭,可供休闲和购物之用,为市民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城市空间。
商业建筑形象设计,建筑造型体现时代风格,同时兼顾建筑夜间照明效果。以强烈的形象,充满现代感的飘逸造型,寓意着柳林汇丰广场将在21世纪扬帆远航;在夜间环境灯光的衬托下,更是玲珑剔透、妙不可言,象征着企业的顺利发展。
11 项目前景
项目建成后,将有助于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加强商业设施及人气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本片区的聚集效应。通过本项目的建设,使其发展为集居住、商务酒店、办公、购物、娱乐、餐饮、休闲为一体的标志性地段,为现有的城区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其新陈代谢。
[1] 蔡永洁.城市广场——历史脉络·发展动力·空间品质[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69.
Discussion on the design of Huifeng square in Liulin county
Zhu Yun
(ShanxiAcademyofBuildingDesign,Taiyuan030013,China)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engineering conditions of Huifeng square in Liulin county. According to the square design concept and principles, it determines the general square layout and planning scheme, and illustrates the integral square design methods from aspects of road system, parking system, building design and landscape system, with a view to create comfortable, safe, convenient and cultural public space.
square, planning layout, road system, landscape system, building design
1009-6825(2016)24-0017-02
2016-06-19
朱 云(1982- ),女,工程师
TU24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