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右胸-食管裂孔游离胃治疗胸上中段食管癌

2016-04-06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274031王超峰许赓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6年6期
关键词:裂孔游离颈部

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274031)王超峰 许赓

2011年5月~2015年8月,我们对46例上中段食管癌患者以经右胸切口-食管裂孔游离胃的方式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胸顶或左颈部吻合术。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6名患者中,男性28名,女性18名,年龄53~78岁,平均年龄66.2岁,肿瘤病变长度2~11cm,术前腹部超声及上腹部强化CT检查未见上腹部肿大淋巴结,TNM分期:I期3例,Ⅱ期15例、Ⅲ期28例,术后病理均为鳞状细胞癌。其中食管胃胸顶吻合38例,左颈部吻合8例。

患者左侧卧位,右后外侧第6肋间切口,进胸后探查游离肿瘤,若肿瘤能切除,向前方扩大膈肌食管裂孔,注意下腔静脉处,勿损失肝静脉,清扫贲门左右淋巴结。切断小网膜,暴露胃左血管,切断胃左血管并清扫胃左淋巴结。断胃右血管,切除小网膜。自网膜右血管弓外侧断大网膜至幽门,切断网膜左血管、胃短血管。将胃提至胸腔,自贲门处断胃。游离食管至胸顶,清扫纵膈淋巴结,自胸顶断食管,切除胸段食管送术中快速冰冻,36例患者上切缘未见癌,行食管胃胸顶吻合;6例患者上切缘查见癌,向患者右侧倾斜手术台至40度左右,左颈部切口,继续切除颈部食管3cm左右,上切缘未见癌,行食管胃左颈部吻合,4例患者直接行左颈部吻合术。

2 结果

46例患者肿瘤切除率100%。术后病理:鳞状细胞癌46例,T1期2例,T2期9例,T3期18例,T4期7例;上下切缘未见癌46例;纵膈淋巴结转移29例,颈部淋巴结转移3例。术中共清扫淋巴结536枚,阳性淋巴结98枚。G1期肿瘤10例,G2~3期肿瘤36例。发生颈部吻合口瘘1例(2.17%,1/46),经治疗后治愈出院。胃残端瘘1例(2.17%,1/46),患者死亡。肺部并发症患者5例(10.87%,5/46),其中1例(2.17%,1/46)患者呼吸衰竭,经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后治愈出院。喉返神经损伤患者1例,患者半年后声音嘶哑症状消失。

3 讨论

对于上中段食管癌患者,经右胸切口可以避开主动脉弓的遮挡,食管床暴露好,可减少损伤奇静脉、主动脉弓造成大出血的风险,肿瘤切除率高。右胸切口胸导管暴露好,便于结扎。经右胸切口-食管裂孔游离胃经扩大的膈肌食管裂孔游离胃,不切开膈肌,术后患者肺功能损失较小,便于恢复。经右胸切口-食管裂孔游离胃与经腹部切口游离胃相比,由于腹部未做切口,损伤小,术后患者康复较快。

经右胸切口-食管裂孔游离胃治疗食管癌的手术方式于1974年由Ronald Belsey首次提出[1],因手术不能达到广泛的三野清扫,受到当时大多数胸外科医生反对,此手术方式未能广泛开展。2010年,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汇集了全球多个肿瘤研究中心的4627名食管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数与预后的数据,研究表明:食管癌广泛淋巴清扫对T1及T2级食管癌患者5年生存率无明显提高,对于T3及T4级食管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提高并不显著[2]。国内也有研究表明Belsey手术与颈-右胸-腹三切口手术相比,五年生存率没有明显差别[3]。这让经右胸切口-食管裂孔游离胃治疗食管癌的手术方式有了在临床开展的理论意义。我们认为,对于中上段食管癌患者,如果术前检查未显示明显腹腔淋巴结转移,经右胸切口-食管裂孔游离胃的手术方式肿瘤切除率高,术后患者恢复较快,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猜你喜欢

裂孔游离颈部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莫须有、蜿蜒、夜游离
裂孔在黄斑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复发嵌顿再手术一例报告
腹腔镜联合胃镜引导下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间质瘤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三例术中测压
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