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痘的防制
2016-04-06李琰
李 琰
(河南省济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济源 459000)
绵羊痘的防制
李 琰
(河南省济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济源 459000)
绵羊痘是各种家畜痘病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由山羊痘病毒属的绵羊痘病毒引起,其特征是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特异的痘疹,可见到典型的斑疹、丘疹、水疱、脓疱和结痂等病理过程。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感染。饲养管理人员、护理用具、皮毛、饲料、垫草和外寄生虫等都可成为传播的媒介。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绵羊都有易感性,以细毛羊最为易感,羔羊比成年羊易感,病死率亦高。妊娠母羊易引起流产,因此在产羔前流行羊痘,可招致很大损失。本病多发生于冬末春初,气候严寒、饲草缺乏和饲养管理不良等因素都可促使发病和加重病情。
绵羊痘;传染病;病死率
1 症状和病变
痘病毒对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具有特殊的亲和力,病毒侵入机体后,先在网状内皮系统增殖,而后进人血液(病毒血症),扩散全身,在皮肤和黏膜的上皮细胞内繁殖,引起一系列的炎症过程而发生特异性的痘疹。
潜伏期平均为6~8d,病羊体温升高达41~42℃,食欲减少,精神不振,结膜潮红,有浆液、黏液或脓性分泌物从鼻孔流出。呼吸和脉搏增速,经卜4d发痘。痘疹多发生于皮肤无毛或少毛部分,如眼周围、唇、鼻、乳房、外生殖器、四肢和尾内侧。开始为红斑,1~2d后形成丘疹,突出皮肤表面,随后丘疹逐渐扩大,变成灰白色或淡红色,半球状的隆起结节。结节在几天之内变成水疱,水疱内容物起初淋巴液,后变成脓性,如果无继发感染则在几天内干燥成棕色痂块,痂块脱落遗留二个红斑,后颜色逐渐变淡。在前胃或第四胃黏膜上,往往有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半球形坚实的结节,单个或融合存在,有的病例还形成糜烂或溃疡。咽和支气管黏膜亦常有痘疹。在肺见有干酪样结节和卡他性肺炎区。肠道黏膜少有痘疹变化。此外,常见细菌性败血症变化,如肝脂肪变性、心肌变性、淋巴结急性肿胀等。病羊常死于继发感染。
非典型病例不呈现上述典型症状或经过,仅出现体温升高和黏膜卡他性炎症,不出现或仅出现少量痘疹,或痘疹出现硬结状,在几天内经干燥后脱落,不形成水疱和脓疱,此为良性经过,即所谓的顿挫型。有的病例见痘疱内出血,呈黑色痘。还有的病例痘疱发生化脓和坏疽,形成相当深的溃疡,发出恶臭,常为恶性经过,病死率达20~50%。
2 诊断
典型病例可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流行情况不难诊断。对非典型病例,可结合群的不同个体发病情况作出诊断。或可采取丘疹组织涂片,按莫洛佐夫镀银染色法染色,而后镜检,如在胞浆内见有深褐色的球菌样圆形小颗粒(原生小体),即可确诊。也可用姬姆萨或苏木紫—伊红染色,镜检胞浆内的包涵体,前者包涵体呈红紫色或淡青色,后者包涵体呈紫色或深亮红色,周围绕有清晰的晕。
3 防制
平时加强饲养管理,抓好秋膘,特别是冬春季适当补饲,注意防寒过冬。
在绵羊痘常发地区的羊群,每年定期预防接种,在已发病的羊群立即隔离病羊,对尚未发病的羊只或邻近已受威胁的羊群均可用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进行紧急接种,不论羊只大小,一律在尾部或股内侧皮内注射疫苗0.5ml,注射后4~6d产生可靠的免疫力,免疫期可持续一年。对病羊隔离、封锁和消毒。病死羊的尸体应深埋,如需剥皮利用,注意消毒防疫措施,防止扩散病毒。
本病尚无特效药,常采取对症治疗等综合性措施。发生痘疹后,局部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洗涤,擦干后涂抹紫药水或碘甘油等。康复血清有一定防治作用,预防量成年羊每只5~10ml,小羊2.5~5ml,治疗量加倍,皮下注射。若已进入脓疱期则加大剂量。如用免疫血清,效果更好。抗菌药物对痘无效,但可防止并发感染,可据实际情况合理应用。
[1]王得文.绵羊痘的防制[J].甘肃畜牧兽医,2008,(3):23-24.
[2]吴守芝,李岭栋,刘建华,等.绵羊痘的防制[J].Today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2007,(9):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