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红枣产业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困境与机遇

2016-04-06张嵩

山西林业 2016年3期
关键词:红枣山西互联网

张嵩



山西红枣产业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困境与机遇

张嵩

(山西省造林局,山西太原030012)

【摘要】红枣作为山西传统的干果经济林果品,目前出现了严重的生产滞销问题。分析了山西红枣滞销的原因,探讨了如何利用互联网为红枣销售铺出新路子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山西; 红枣; 互联网

红枣是山西干果经济林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栽培红枣历史悠久、地域广阔、受益群体大,是最具发展潜力、最具区域优势的一项惠及广大农村、农民的基础产业、绿色产业。目前,全省红枣总面积达到20.67多万hm2,正常年份总产量87 000多万kg,发展红枣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来源,对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富民强省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当前,红枣无论是面积还是产量,都是名副其实的山西第一大干果经济林树种。各级林业部门和果农也充分认识到发展红枣产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但是近年来红枣产业不断出现一些新问题,由于市场经济的调整,再加上枣的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红枣产业发展到一个“瓶颈期”,导致出现丰产不丰收的卖果难现象,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红枣品种单一、质量提升空间小,商品性不高

一是受气候影响严重。近年来,特别是在秋季红枣收获的季节常会出现阴雨天气,裂果由上世纪80年代的3年一遇发展到现在的几乎一年一遇,而对裂果问题目前还没有成熟、经济的防治办法,造成了红枣产量和品质的大幅下降,导致出现市场逐步萎缩。二是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红枣作为山西原产经济林树种,有着数千年的栽植历史,在沿黄河枣区保存着大量散生或成片种植的几十年、上百年的枣树,对于这样一个多年来经过人为与自然选择保存下来的经济林树种,当地一些农户也秉承着传统的思维习惯,并以传统的经营方式进行管理。由于有靠天吃饭倾向,管理方式相对粗放,枣的品质受到影响。三是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一方面造成劳力缺乏,另一方面导致红枣收益在农户家庭收入中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也带来了对红枣的投入不足、管理滞后,影响到红枣品质的提升。四是受立地条件、生产习惯等影响,红枣多以个户生产经营为主,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管理程度较低,弱化了红枣管理和市场竞争力。五是品种单一,结构不尽合理,难以满足消费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一方面是产品单一,多以销售干枣为主,衍生产品较少;另一方面是树种单一,只有一个木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第三是品种选优滞后,红枣品质得不到整体提升。这些因素,严重导致了广大红枣产区既不能保证稳产,也不能实现优产,市场占有份额逐步下降,从而使枣业陷入了枣贱伤农、粗放经营、品质下降的恶性循环。

2销售模式简单,难以应对互联网时代市场的需要

2.1枣农观念落后,销售方式单一

多数农户倾向于卖出完全成熟的红枣,不愿意出售价格相对较低的青枣、脆枣,不能有效分散红枣收获期产生裂果、丰产却难丰收的风险;而且卖枣主要依靠商贩收购,主动寻找市场的意识不强,枣农在价格制定方面比较被动,特别是红枣滞销阶段。二是全国枣产业发展迅速,枣树栽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长。目前除晋、冀、鲁、豫、陕5个传统枣主产区之外,南方各地发展鲜食枣品种的热情不断高涨。江西、湖南、云南等地已经开始规模发展,特别是新疆枣区的异军突起,给红枣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也是出现丰产不丰收的一个重要原因。

2.2销售链条缺失

由于连续多年歉收,市场和商户对当地红枣了解少了、陌生了,降低了山西红枣在市场上的认可度,继而市场将注意力转向了新的枣源,即新疆生产的河南灰枣、山西骏枣和壶瓶枣等,这些枣逐步进入了山西红枣市场。据了解,柳林县每年从新疆购回枣1 500万kg,营销商成了新疆枣的销售者和宣传者。

2.3销售渠道不够畅通

枣农获取销售信息的渠道较少,红枣销售主要是面向当地加工大户和商贩,存在政府指导少、网络销售不健全等问题,导致产销脱节。渠道较窄容易造成低价竞争,损伤枣农利益,或者造成滞销,这是造成枣农收入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

2.4宣传力度小,知名度不高,品牌效应不强,市场影响力不大

山西红枣品种本身没有问题,肉厚、细腻、酸甜适口、营养价值高,特别是富含具有抗癌作用的环磷酸腺苷,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也完全可以赢得消费人群的认可,关键是要在宣传上下功夫。

3贮存、加工滞后,红枣处置能力不足

红枣产业要长足发展,首先必须解决贮存问题。其次要大力发展加工企业,开发更多的产品,而且要发展精深加工,充分挖掘红枣的价值潜力,进一步拓展市场。今后除了在品种、品质、管理、深加工、贮藏等多方面做文章,还要谋划好营销渠道,除传统销售模式外,要尽快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市场要求,让电商、微商等新的营销渠道为红枣滞销铺出新路子。

3.1在枣树生产管理上下功夫

一是提升栽培管理水平,努力实现红枣稳产、优质,保护和发展好当地适生品种。二是改良品种,优化结构,适应市场,抵御风险。进行品种选优,丰富栽培品种,改变当前品种单一、树龄老化等现状,促进早实丰产、优质高产,以满足消费群体的多样化、高端化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强对红枣栽植的有机、绿色、无公害化管理,赋予其新的内涵。

3.2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生产合作社作为代表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在内的新型农业组织,是互联网时代下红枣销售适应市场需求必不可缺的关键一环。生产合作社把枣农集合起来聚少成多,使其运用互联网进行生产和销售。如果让每个枣农自己去运用互联网难度较大,但形成组织后,可以通过集中管理来培养电商人才。同时,在互联网时代,农民合作社也需要借助电商平台来寻求发展。政府可以帮助一些优质的合作社提供产融对接服务,对接龙头企业、电商平台和消费者,建立起“稳定、高质、高效”的产销新模式。这样可以弥补红枣生产中因为季节性、周期性失衡所导致的滞销。更重要的是新产销模式可以建立起稳固的供应关系,逐步产生“预售”式的订单销售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买难卖难”的滞销怪像。

3.3在加工、贮藏上下功夫

一是普及以清洗、分级、烘干为主的初加工设备。申请农机补贴,根据栽植面积或产量为枣农配备相应设备,既可提高红枣品相,也有助于减少自然晾晒产生的二次损失,还方便贮藏。二是大力发展红枣加工业,尤其是要发展精深加工,开发产品,挖掘潜力,延伸红枣产业链,提升红枣利用率、附加值和竞争力,进一步拓展市场。如根据南方人的消费需求,可适度发展蜜枣、熏枣加工;对红枣进行精深加工,开发药用、保健等产品,提升市场占有率。三是支持红枣加工大户改建和新建贮藏设施,提升保鲜贮藏能力,延长红枣可加工时间和销售周期,特别是有利于青枣、脆枣的保鲜贮存。

3.4在销售环节上下功夫

一是提升品牌意识,加强市场竞争力。网络时代的市场对红枣销售方式要求越来越高,要借助互联网的强大品牌营销能力,打造本土红枣品牌是政府、企业和农户必须树立的商业意识。而“互联网+××平台”对红枣品牌创立有着天然的优势,网站建立和营销、服务的低成本性、空间的无限性,可以使红枣品牌以低成本方式得以快速传播。二是政府搭台、技术唱戏、多方支持,为红枣网络销售提供全方位服务。要让互联网+红枣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发展红枣电商,因此,建议政府加大农村互联网建设和普及力度,对网络销售提供更多、更实惠的政策、技术服务,帮助枣农快速掌握互联网技术,使山西红枣快速插上互联网、物联网翅膀,帮助枣农快速致富。

【中图分类号】S66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4707(2016)03-016-02

doi:10.3969/j.issn.1005-4707.2016.06.006

【作者简介】张 嵩(1978-),女,2005年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任山西省造林局助理工程师。

【收稿日期】2016-04-23;【修回日期】2016-05-20。

猜你喜欢

红枣山西互联网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一颗大红枣
山西叹五更
我爱家乡的红枣
红枣期货价格大涨之后怎么走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