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自驾车旅游安全研究

2016-04-06张文亭骆培聪

关键词:景区事故旅游

张文亭,骆培聪

(福建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自驾车旅游安全研究

张文亭,骆培聪*

(福建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道路建设的完善和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自驾游因其便捷、自由、舒适的特性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同时,旅游安全也成为目前自驾游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文章以2005~2015年媒体报道的我国自驾游安全事故为研究对象,结合自驾游活动的一般特征,构建含有6个一级类目、24个二级类目的自驾游安全事故报道类目系统,进而对我国自驾游安全事故特征、规律和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

内容分析法;自驾游;旅游安全

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游客通过旅行社进入景区的比例已经由2010年的60%-70%下降到2015年的20%-30%,旅游业发展已经进入了全民旅游、个人游和自驾游为主的全新阶段[1],《2015—2016年中国自驾游发展报告》也指出,2015年全年中国自驾出游人数达到23.4亿人次,占全年国内出游总人数的58.5%[2],可见,自驾游已经成为人们开展旅游活动的重要方式.随着自驾游的快速发展,自驾游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研究自驾游安全事故发生的特征、表现形态、发展趋势和事故发生原因等,是目前我国自驾车旅游面临的紧要问题,对我国自驾车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自驾游研究概况

“自驾车旅游”也被称为自驾游,起源于美国,流行于西方发达国家.国外学者对自驾车旅游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主要包括自驾车旅游的定义[3]、自驾游客的行为特征[4]及影响因素[5]、自驾车旅游市场及产品开发[6],以及自驾车旅游对环境的影响[7]等.国内的自驾车旅游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虽起步较晚,但已经引起了国内学者的重视,主要集中在对自驾游客行为特征、自驾游市场及产品开发、自驾游客满意度等方面.在自驾游客行为特征方面,冯淑华探讨了自驾游客的消费特性、旅游偏好和消费空间分异特征[8];卢松等分析了安徽黄山市的自驾车入游流空间行为特征[9].对自驾游市场及产品开发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自驾游市场的需求特征[10]、自驾车旅游市场发展的限制性因素[11]、自驾游产品的开发[12]以及构建专业的自驾游服务体系[13]等方面.在自驾游客满意度与服务质量方面,史春云等研究发现游客旅行需求、自驾旅行优势以及目的地的设施与管理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自驾游客的满意度[14];邱海莲和李明龙通过问卷调查与专家访谈分析了新疆自驾车旅游服务质量[15].整体上看,国内外对自驾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驾车旅游市场、产品开发、服务质量提升以及自驾车旅游者的行为特征、满意度等方面,对自驾车旅游安全的研究少之又少,没有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

旅游安全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基础和前提[16],随着旅游行业的迅猛发展,旅游安全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旅游研究的热点[17],特别是对旅游安全事故的研究.张进福(2001)将旅游安全总结为五种表现形态:犯罪、交通事故、火灾与爆炸、疾病或中毒及其他意外事故,并分析了每种表现形态可能出现的特征[18];郑向敏和高玲(2009)对2004年到2008年我国有关“旅游安全”的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旅游安全是动态的安全,旅游安全的本质是人的安全[17];韩玉灵(2011)提出旅游安全包括旅游者在旅行游览过程中的人身、财产、名誉、文化以及旅游经济安全等[19];杨芳(2013)将我国内地居民出境旅游安全事故的表现形态总结为恐怖袭击、抢劫、盗窃、歧视和精神伤害、旅游欺诈和旅游者不安全行为,并研究了出境旅游安全问题的总体特征和分布特征[20];邹永广等通过网络访谈和案例搜集数据资料对驴友旅游安全进行研究,发现影响驴友旅游安全的因素主要是个人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21];陈晴晴等通过对近十年来对港澳旅游事故进行统计和分类,发现港澳旅游事故主要集中在灾难事故类,时间上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空间上主要发生在景区和道路[22];李月调(2015)以海南省1359起事故案例为研究样本,采用最优尺度分析法,系统地研究了海南省旅游安全风险的时空分布结构与具体事故类型的关联机制[23].

综上所述,发现国内对旅游安全的研究虽起步较晚,但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对旅游安全的理论基础、出境旅游、自助游、海岛旅游等研究较为重视,而自驾车旅游作为自助游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其旅游安全的定量研究却很少.因此,本文选取2005~ 2015媒体报道的我国旅游安全事故为研究对象,引入内容分析法,将定性的旅游安全信息转换为定量的数据,通过分析,找出我国自驾游安全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征,既丰富了自驾车旅游研究的内容,也是自驾车旅游安全研究的方法上的有益尝试,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2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以2005~2015年间我国发生的自驾车旅游安全事故为研究对象,分析自驾车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的类型、特征和原因.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将不系统的、定性的符号性内容如文字、图像等转化为系统的、定量的数据资料的研究方法[24],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从而揭示出文本隐藏的事物本质和事物发展趋势.内容分析法已广泛应用于情报学、传播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领域,成效显著.目前,部分研究者已将内容分析法引到旅游研究中,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旅游相关概念的界定[25]、旅游目的地形象[26-27]、旅游体验[28]、旅游满意度[29]和旅游者行为[30]等方面.

2.2 研究设计

2.2.1 样本选取

本次研究为来自网站、报纸、电视等媒体有关我国自驾车旅游安全事故的所有报道.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采用时间抽样和来源抽样的方式抽取2005~2015年间“百度”、“Google”、“搜狐”等搜索引擎和“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发布的有关中国自驾车旅游安全事故的报道为研究样本.以“自驾游”、“自驾车旅游”与“事故”、“安全”、“摔伤”、“迷路”、“翻车”、“危险”、“中毒”、“抢劫”等关键词进行叠加搜索,获得完整的、没有重复的有效文本218篇.

2.2.2 构建分析类目

分析类目的构建是内容分析法的重要环节,也是后续研究的基础和保障.文章基于旅游安全、自驾车旅游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出自驾游安全事故报道类目系统,包含6个一级类目和24个二级类目(见表1).

2.2.3 信度检验

为了保证后续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需要对所构建的自驾游安全事故景区分析类目进行信度检验.内容分析法的信度是指不同编码人员对相同样本进行编码的一致性程度,这里的编码是指各编码人员对自驾车旅游安全事故内容分析类目的提取.内容分析法信度检验使用最为普遍的是霍尔斯提公式,该公式的原理是通过计算编码人员间的相互同意度求得信度.具体步骤为:首先,先将收集到的218个样本按时间顺序进行编号,抽取编号为5的倍数的样本43个;然后,选定3位具有旅游研究背景并且对旅游安全有一定了解的研究员对抽取出来的样本进行分类编码,事先说明编码规则;最后对3位研究员的结果通过霍尔斯提公式计算相互同意度和信度.计算公式见式(1)和式(2),计算结果见表2.

表1 自驾游安全事故报道类目系统结构Tab.1 Category system structure of self—drive tourism security

表2 三位编码员相互同意度、平均相互同意度和信度Tab.2The mutual agreement,average mutual agreement and reliability of the three coders

其中M为编码员一致同意的编码数,N1,N2为编码员分别共分析的编码数

其中n为编码人员总数,本文n为3.

3 自驾游旅游安全事故的特征分析

3.1 自驾游事故人员特征分析

根据媒体报道的自驾游安全事故可以统计出自驾游受害者的结构特征.从性别看,以男性为主,占62.2%,女性为37.8%;从同游人数看,主要以2~6人为主,占76.5%,其次是单人游,占12.1%,7人以上的自驾旅游所占比例较少,占11.4%;从年龄看,自驾游事故人员主要以21~40岁这个阶段为主,占50%,说明我国自驾游安全事故受害者多为中青年,这类人群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有较稳定的收入来源,周末节假日急需释放家庭、工作带来的压力.另外,游客安全意识不够,面对突发事故应变能力不强也是造成这类人群旅游安全事故高的重要原因.

3.2 自驾游安全事故人员出游形式分析

通过对自驾游安全事故的归纳整理,发现自驾游客出游方式大致包括自主组织出游(主要指与家人、亲朋好友结伴出游)、车友会或汽车俱乐部组织的出游、旅行社组织、网络相识的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驴友”组织和其他出游方式.自驾游安全事故发生最多的是游客自主组织的出游方式,占81%,其次是汽车俱乐部,占13%,旅行社组织占3%,驴友组织和其他形式各占2%和1%.

3.3 自驾游安全事故类型分析

根据相关文献研究成果,借鉴《国家突发公共事故总体应急预案》对突发事故的分类方法,并结合搜集整理的自驾游安全事故报道和自驾游与交通关系的特殊性,将自驾游安全事故类型分为交通安全事故、事故灾难类(除道路交通安全)、自然灾害、社会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故和旅游管理服务类事故6种类型.通过对自驾游安全事故报道的统计整理,发现自驾游安全事故主要集中在道路交通安全类,占39.4%,其次是事故灾难占31.2%,社会安全事故类占10.1%,自然灾害类占8.7%,公共卫生事故和景区管理类事故分别占6%、4.6%.因此道路交通安全类事故和事故灾难(除道路交通类)是造成自驾游旅游安全事故的主要类型(见表3).

3.4 自驾游安全事故的活动环节分析

文章根据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来对自驾游安全事故的活动环节规律进行探析,发现旅游活动六环节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见表4).自驾游在自驾途中发生的事故远远高于其他活动环节发生的安全事故,占61.7%,这与自驾游的活动特质具有密切关系,“自己驾驶汽车”是自驾游区别于其他旅游方式的独特元素,也正是由于这种“自驾”的方式,让游客在“行”的过程中面临更多的安全隐患,在“行”过程中出现的事故类型主要有道路交通安全类、事故灾难类、自然灾害和社会安全事故;“游”方面的事故类型主要是事故灾难、景区管理服务类;“娱”方面主要是探险娱乐,赌博行为和景区管理服务类;“食”主要是公共卫生类,比如食物中毒、疾病等;“住”方面主要是事故灾难类和社会安全事故.

表3 自驾游安全事故的主要分布类型Tab.3 Safety accident types of self-drive tourism

表4 自驾游安全事故的活动环节分布Tab.4 The distribution of self-drive tourism accidents

3.5 自驾游安全事故时间规律分析

3.5.1 年际变化规律

通过对收集到的2005~2015年间发生的自驾车旅游安全事故按年份进行统计分析,我国自驾游安全事故发生数量除在2008年有所下滑外,总体上呈上升发展趋势,如图5.2008年自驾游安全事故发生量较低,这与2008年5月12日四川大地震、国家奥运会的举办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自驾出游人数,从而安全事故发生量也较往年低,从2009年开始,自驾安全事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2009年的14件上升到2015年的50件,增长了257%(见图1).

图1 自驾游安全事故年际变化图Fig.1 Annual variation of self-drive tourism accidents

3.5.2 季节规律

通过对自驾车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的月份进行统计分析,发现5、7、8、10月是自驾游安全事故发生的高峰期,占一年安全事故总量的56%(见图2).这主要是因为这几个月恰逢劳动节、暑假和国庆节,游客有较长的时间享受自驾游时光,游客自驾出游数量较多,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也较高;同时,节假日是大部分旅游景区的旺季,大量游客的涌入导致交通、设施接待、汽车维修及紧急救援等服务出现超负荷,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易发和多发.另外,节假日车流和人流的暴增,对游客的车技和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3.5.3 昼夜规律

为了更好地分析自驾游安全事故发生的昼夜规律,将一天24小时划分为8个时间段,分别是:凌晨(3:00~5:59)、清晨(6:00~8:59)、上午(9:00~11:59)、中午(12:00~13:59)、下午(14:00~16:59)、黄昏(17:00~18:59)、晚上(19:00~23:59)和深夜(0:00~2:59).对各个时间段的自驾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自驾游安全事故昼夜规律呈现2个高发时间段和2个次发时间段(见图3).2个高发时间段是上午和下午,所占比重都是21.9%,这两个时间段安全事故主要表现为道路交通安全和事故灾难以及自然灾害.2个安全事故次发时间段是中午和晚上,分别占13.7%和17.1%,主要事故表现为道路交通事故和事故灾难,主要体现为“疲劳驾驶”和“失踪迷路”,凌晨、清晨、黄昏和深夜所占比重较小,事故主要表现为交通安全事故、住宿安全和饮食安全以及社会安全等.

图2 自驾游安全事故季节规律分布图Fig.2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self-drive tourism accidents

图3 自驾游安全事故昼夜分布图Fig.3 The Circadian distribution of self-drive tourism accidents

3.6 自驾游安全事故的空间分布

通过对自驾游安全事故发生区域的统计,发现自驾游安全事故发生量总体上呈西部高,东部低的特征(见图4),西藏、四川、青海、山东是我国自驾游安全事故的高发区,新疆,云南、内蒙古安全事故发生也较高,其次是北京、河北、浙江、广东等地区,其他地区媒体报道的自驾游安全事故较低.

图42005 ~2015年中国大陆自驾游安全事故空间分布图Fig.4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elf-drive tourism accidents in 2005~2015

4 自驾游旅游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自驾游不同于其他旅游方式,是依托汽车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兴消费方式,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进一步推动其快速普及.自驾游安全事故因“游客自驾”的形式而导致交通安全事故所占比重较大,文章根据搜集到的自驾游安全事故,从“人”、“车”、“设备”、“环境”和“管理”五个方面对自驾游安全事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发现人为因素、设施设备和管理类因素是造成自驾游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图5 自驾游安全事故原因分布图Fig.5 The cause distribution of self-drive tourism accidents

4.1 人为因素方面

人为因素是造成自驾游安全事故的首要因素,主要包括游客在行驶过程中的不当驾驶行为,游客自身的身体状况(猝死)和心理因素(路况不熟)等,其中游客在自驾过程中的不当行为是造成旅游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占所有安全事故原因的34.9%.游客不当驾驶行为主要包括超速行驶、疲劳驾驶、违法超车、占道行驶、无证驾驶和酒后驾驶等.因此,自驾游客驾驶陋习和自身安全意识不强是造成自驾游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4.2 设施设备类因素

设施设备的不健全和不完善是造成自驾游安全事故的次要原因,占29.4%.主要表现为景区内部的设备故障造成的意外摔伤和意外溺亡等安全事故、路况不好造成翻车等事故灾难、道路或景区旅游标识不完善,造成游客失踪迷路等,因此加强道路交通网络的建设和景区设施设备的完善,特别是交通标识的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4.3 管理类因素

管理类因素也是造成自驾游安全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占22%.管理类因素主要包括景区管理和政府部门方面.景区管理主要包括景区安全管理手段的落后和景区工作人员的服务素质.主要表现为有些旅游景区面积较大,地形复杂,不能对游客活动进行实时监控,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盲区”,如经常发生的景区动物袭击事故,同时景区工作人员殴打游客等造成的安全事故;政府管理类安全事故主要表现为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治安(盗窃、抢劫等)、当地居民的乱叫价以及自驾游组织者的资质审查的缺失.目前自驾游组织相对来说很不规范,组织者往往都是凭借着自己的爱好通过互联网组织其他人一起组队出游,或者和周围的亲戚朋友结伴而游,一旦发生交通安全事故,责任难以分清.同时,现在互联网发展迅速,网络信息铺天盖地,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信息传播过程中也存在很多虚假、过时、不准确的信息,游客不能获取及时有效的信息、做好充分出行准备,为自驾游客出游埋下安全隐患.

4.4 自然环境等不可控因素和车性能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自驾游客旅游安全的常见因素,如暴雨、洪水、泥石流等.人们虽然不能掌控自然,但是可以通过监控技术的不断改进加强气象气候的预测与监控,同时提高游客的安全自救能力,以及不断完善自驾游的救援队伍和提高救援能力.“车”是自驾游客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经调查发现,由于“车”的性能而引发的交通事故较少,仅占3.7%.

5 自驾车旅游安全建议

5.1 增强游客旅游安全意识,提高游客应急自救能力

通过研究分析,发现自驾游安全事故很大一部分是由人为因素引发的道路交通安全类事故,而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主要有车速过快、强行超车、酒驾、疲劳驾驶甚至是无证驾驶,归根结底,还是自驾游客旅游安全意识不够,在发生安全事故后,由于缺乏经验,不够冷静,应急能力差等造成严重的伤亡及后果.因此规范游客驾驶行为,加强游客安全意识,提高其自救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也是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关键途径.

1)加强自驾游客的安全教育,提高自驾游客的安全防范意识.旅游行政部门可与道路交通部门联合,对自驾游客进行自驾游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教育,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传播自驾游安全知识,潜移默化地进行旅游安全教育.

2)设立自驾旅游者考核制度.对通过自驾游安全教育考核的人颁布自驾游安全教育合格证书,自驾游客持该证书进行旅游活动时,可以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以此来鼓励自驾游客学习和掌握专业的自驾游知识,提高其应急自救能力,降低自驾游安全事故.

5.2 区域联合建立健全自驾游交通服务体系

通过分析发现,道路交通安全类事故是自驾游安全事故的主要形态,“行”是自驾游安全事故发生的高频环节,保障自驾游客在“移动”过程中的安全是确保进行其他活动的前提,完善自驾游交通服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1)加强区外交通和各景区间连接交通的完善与维护,为自驾游客搭建“安全通道”.自驾游是跨景区、跨区域的无边界旅游,各区域联合建立完善的道路交通网,让自驾游客“行得畅、游得安”;同时,定期对道路进行维修和清理,降低因道路损坏问题引发的安全隐患,注重景区间自驾车风景道的建设,让“行”不再是单调乏味的过程,使游客在“行”中也能享受美.

2)完善道路旅游交通标识系统.路况不熟也是造成自驾游客安全事故的一大重要原因,因此建立清晰、明确、醒目的旅游交通指引标识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一些交通事故易发路段、乡村旅游景点、自驾游客安全事故高发行政区域,要根据路段适当地布局交通标识牌.

3)加强自驾游沿途交通信息的服务.自驾游客前往一个陌生的城市,对交通信息的依赖和需求较高,特别是在节假日、旅游高峰期,人流、车流量密集,对路线的熟悉和交通路况的掌握,能很大程度地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为自驾游客建立沿途广播旅游频道,实时播报当地交通状况、沿途天气、旅游动态、景区优惠信息、汽车保养与维修点等信息.

5.3 跨区域建立自驾游信息服务平台

通过分析发现,81%的自驾游安全事故受害者都是通过和家人、朋友自主组织出游,这类游客脱离旅行社的组织安排,大部分自己规划行程、上网查找相关信息,但现在网络信息复杂多样,真伪难辨,很多信息缺乏时效性.因此建立一个一体化的、权威的自驾游旅游信息服务平台显得至关重要.自驾游目的地之间跨区域合作,利用现代高速移动通讯技术和智能终端设备,结合大数据与物联网,构建一个管理智能化、产品定制化、信息时效化、服务主动化的自驾游信息服务平台,主要提供以下服务:

1)全面系统地介绍目的地“食、住、行、游、购、娱、医疗、救援”等各方面信息.对自驾游客比较感兴趣的旅游景区信息、交通信息、天气状况、自驾车营地、医疗卫生等信息进行资源整合,方便游客对旅游咨讯的搜集,让游客在出发之前对目的地的相关服务设施有个大致了解,便于自驾游客做好行前物质准备.

2)根据区域特色和时节推出不同风格和个性主题的自驾游线路.如5、7、8和10月是自驾游安全事故高发月份,也一定程度反映了这几个月是自驾游的旺季,因此在这几个月可以开发一些新主题的自驾游线路,或者通过优惠方式分散原有自驾游线路的人流、车流、降低交通拥堵,减少自驾游安全事故.同时也可以根据游客需求,为其定制个性化的自驾游线路.

3)设立在线服务窗口或24小时服务热线.随时为自驾游游客解答疑难困惑,特别是为在自驾游途中迷路、车辆抛锚、发生安全事故等的游客提供便捷、及时的信息服务.

5.4 建立健全自驾游安全服务保障体系

自驾游安全服务保障是降低自驾游客事故风险的重要保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建立健全自驾游保险体系,自驾游与其他旅游方式不一样,除了对人进行保险外,还包括对车、对人与车交叉项进行保障,因此,保险公司应丰富自驾游保险体系,为自驾游客量身定制保险产品.

2)建立专业的自驾游救援体系.各地区可与当地的汽车俱乐部、汽车维修点等合作,建立专业救援队伍,特别是在西藏、四川、青藏等自驾游事故高发区.这些地方地势险峻,救援难度高,需要有专业的设备、设立专门的救援队伍,同时根据自驾游线路适当布置救援网点,提高救援效率,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

3)确保自驾游目的地的治安环境.游客自驾途中,遭遇强卖、抢劫、偷盗、与当地居民发生争执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自驾游目的地要加强治安管理,确保游客人身、财产安全,为自驾游客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旅游环境.

[1]中国露营网.2016年自驾游十大趋势报告[EB/OL]. [2016-02-09]http://www.51luying.com/portal.php?mod= view&aid=8325.

[2]贵州旅游在线.吴金梅:解读《中国自驾游发展报告(2015-2016)》[EB/OL].[2016-05-30].http://www.gz-travel.net/ lysx/as/201605/22757.html

[3]Gardner B,Abraham C.What drives car use?A grounded theory analysis of commuters’reasons for driving[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F Traffic Psychology&Behaviour,2007,10(3):187-200.

[4]Liu Y P,Zhang Y,Nie L L.Patterns of self-drive tourists: the case of Nanning City,China[J].Tourism Management,2012,33(1):225-227.

[5]Dargay J.The effect of prices and income on car travel in the UK[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2007,41(10):949-960.

[6]Prideaux B,Carson D.A framework for increasing under⁃standing of self-drive tourism markets[J].Journal of Vaca⁃tion Marketing,2003,9(4):307-313.

[7]Romilly P.Substitution of bus for car travel in urban Britain: an economic evaluation of bus and car exhaust emission and other cost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 Transport& Environment,1999,4(2):109-125.

[8]冯淑华.自驾车旅游者的行为特征及空间效应分析[J].旅游学刊,2008,23(9):34-38.

[9]卢松,吉慧,蔡云峰.黄山市自驾车入游流旅行空间行为研究[J].地理研究,2013,32(1):179-190.

[10]周慧.都市自驾车旅游市场需求特征研究——以长沙市为例[J].长沙大学学报,2005,19(6):25-27.

[11]汪德根,陈田,刘昌雪.基于出游半径的自驾车旅游市场特征差异分析——以苏州市为例[J].旅游学刊,2010,25(1):42-47.

[12]肖光明.自驾车旅游及其产品的深度开发研究——以广东省肇庆市为例[J].人文地理,2008(3):118-122.

[13]李东和.旅游目的地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构建[J].旅游学刊,2012,27(3):9-10.

[14]史春云,孙勇,张宏磊,等.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自驾游客满意度研究[J].地理研究,2014,33(4):751-761.

[15]邱海莲,李明龙.自驾车旅游服务质量优化研究——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J].旅游论坛,2015,8(6):79-85.

[16]范向丽,郑向敏.内容分析法在旅游安全研究中的应用——以我国女性游客旅游安全事故报道研究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3):37-44.

[17]郑向敏,高玲.国内外近年关于旅游安全研究的综述与启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5):17-24,66.

[18]张进福,郑向敏.旅游安全表现形态与时空特征简析[J].旅游论坛,2001,12(1):36-38.

[19]韩玉灵,翟向坤,王业娜.国内旅游安全问题的前沿研究述评[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9-46.

[20]杨芳.我国内地居民出境旅游安全问题表现形态及特征分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28(5):62-64.

[21]邹永广,林炜铃,郑向敏.“驴友”旅游安全事故成因机理研究——基于扎根理论范式的质性分析[J].旅游科学,2014,28(3):76-86.

[22]陈晴晴,陈金华.2006-2014年港澳海岛旅游事故时空演变分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29(12):95-99.

[23]李月调,谢朝武,吴艺娟.海南省旅游安全事故与时空因素的关联关系研究——基于最优尺度分析[J].旅游论坛,2015,8(5):59-64.

[24]Thomas J S.Methods of Social Research[M].Orlando, USA:Harcourt College Publishers,2001:296-297.

[25]张瑜,雷丽.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农业旅游概念界定[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8(6):117-121.

[26]张珍珍,李军轶.旅游形象研究中问卷调查和网络文本数据的对比——以西安旅游形象感知研究为例[J].旅游学科,2014,28(6):73-81.

[27]郭丽丽,秦志玉.基于网络游记的日照旅游形象感知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16,42(1):105-110.

[28]李爽,周璇玲,丁瑜,等.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体验感知研究——基于98篇蚂蜂窝游记的文本分析[J].旅游论坛,2015,8(6):7-21.

[29]熊伟,高阳,吴必虎.中外国际高星级连锁酒店服务质量对比研究——基于网络评价的内容分析[J].经济地理,2012,32(2):160-165.

[30]王菲,宋萌,信心,等.基于网络内容分析的中国市场蜜月旅游目的地选择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1(3):503-511.

责任编辑:毕和平

A Study of the Self-drive Tourism Security Based on Content Analysis

ZHANG Wenting,LUOPeicong*
(School of Tourism,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350117,China)

With the sustained and stable growth of national economy,the improvement of road building and the increase of car ownership,the self-drive tourism has developed rapidly due to its convenience,freedom,and comfort.Meanwhile,tour⁃ism security has become the biggest problem in the development of self-drive tourism.Taking the self-drive tourism security incidents reported by media in China from 2005~2015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is paper constructs a self-drive tourism se⁃curity incident reporting system which contains 6 first level categories,24 secondary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fea⁃tures of self-drivel tourism based on content analysis,so as to analyze the features,rules and causes of the security incidents of self-drive tourism in China.Finally,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content analysis;self-drive tourism;tourism security

F 590.75

:A

:1674-4942(2016)004-0443-08

10.12051/j.issn.1674-4942.2016.04.017

2016-09-02

福建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16R0035)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景区事故旅游
学中文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废弃泄漏事故
某景区留念
小恍惚 大事故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