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
2016-04-05石磊
石磊
[摘要]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可以促进新课程改革,极大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成为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实施过程性评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50126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过程性评价已经渗入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建立符合新课改要求的过程性评价体系,是推进教学改革的必要手段。
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
“建立自上而下的素质教育评估检查体系,建立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面向教师和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体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性评价体系,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需认真的问题。
一、实施过程性评价的背景及意义
传统的教学评价存在诸多弊端:一是评价目标单一,只以知识与技能,以及考试成绩作为考核目标;二是注重对最终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三是评价主体固定,只单纯由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学生的个体差异容易被忽略;四是教学评价的作用有限,只用学习成绩来衡量,无法让学生进行反思。
过程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将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作为依据,来制定评价的标准。过程性评价的目标不仅是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也不是仅仅注重过程而不注重结果的评价,而是对教学的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建立过程性评价体系,教师可完善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方法和展示机会,同时能关注学生的变化和发展,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过程性评价的基本原则
过程性评价的实质在于改变传统教学中注重评价结果的弊端,要体现教学的基本目标和要求,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在进行评价时,应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实施过程性评价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个性差异、能力有别。因此,采用的评价方法要多元化,与教学实际结合,面向全体学生;采用的教学评价方式既能为学生接受,又要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2.发展性原则。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较大。教师可以用“了解、掌握和熟练操作”为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时应考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相对于本身是否有所进步,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3.多元性原则。“多元性”一是指参与者的多元性。过程性评价中教师是评价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和学生的自评与互评,以及参与活动的家长等的评价,缺一不可;二是指评价的多元化。即不仅要评价教学过程,还要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评价。
三、过程性评价的具体实施
1.建立学生个人博客。在教学中,教师应建立学生个人博客,将其作为学生学习情况记录的载体,主要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操作能力、社会实践报告等。这样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博客全程跟踪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相互评价。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学生间可分小组进行互相评价,最后总结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而加以改正。学生间相互评价可以进行横向对比,确定自己学习的优势和不足,总结不足之处,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3.注重作业的评价。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作业进行评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熟练技能;另一方面也能促使教师反思作业对教学过程的影响,作业量是否合适,作业是否适应教学要求,等等。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实施过程性评价,不能仅仅以教学目标为单一的评价标准,要更多的关注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最终得到的结果才更加真实、准确,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过程性评价对教学和学习的实际作用,根据评价体系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进而优化课堂教学。
(特约编辑 安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