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提升学生参与度探析
2016-04-05张冬梅
张冬梅
[摘要]在初中生物课堂中,以故事、游戏、表演以及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可改变传统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生物课堂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的生物学习事半功倍。
[关键词]初中生物 参与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50105
在生物课堂教学实践中,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学生能够全神贯注、兴致盎然地开展生物学习活动,为此教师常以故事、游戏、表演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以
增强学生的参与度,让他们情不自禁地投入到生物课堂学习活动中。实践证明,使原本机械、枯燥的生物知识变得丰富精彩、鲜活有力,是提升学生学习参与度的有效途径。
一、讲一个故事,使生物学习生动化
生物课本中有一些生物发展史的素材,对这些文字材料,教师可以配以图片或者视频,使其情节更加生动、人物更加鲜活,然后再以故事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不但印象深刻,而且能引发情感共鸣,从而产生持久的生物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精心发掘,将其他的生物学习内容用故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推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例如,在教学《探索生命的器具》一课时,教师给学生讲述了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的故事,并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用课件出示了相关图片。通过名为“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列文虎克在创制显微镜过程中坚韧不拔的精神及其磨制镜片方面的精湛技术。显微镜的问世,开启了微生物学研究的大门,从此人类踏入征服传染病的新纪元。通过故事,让学生对后续学习充满了兴趣和热情。
二、做一个游戏,使生物概念趣味化
生物课堂上常见的游戏形式,如竞猜、竞答等,能够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度。因此,教师应精心选择适合生物学习的游戏形式,并融入各种趣味性元素,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动口、动手、动脑,帮助学生形成多角度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从而加强学生对生物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例如,在教学《动物的行为》时,教师可以让数名学生分别戴上头饰,做一个“适者生存”的游戏。学生扮演不同的动物,模仿不同动物的标志性动作,如鱼的游泳、鸟的飞翔、蛇的爬行等,然后模拟捕食者之间的竞争,动作慢的即被淘汰。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动物行为是动物们对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以及生物链相互作用的适应性体现,从而让“适者生存”概念变得趣味盎然,使学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生物不断进化这一延续性过程。
三、演一出好戏,使生物知识情境化
将情景剧引入生物课堂教学中,可让原本平淡、抽象的生物知识在学生的角色扮演中变得有趣、直观,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帮助学生学会分工合作。而情景剧的演出,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全方位的综合考验,能够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实现学生个性的张扬。
例如,在教学《血液和血型》时,如果单一地组织学生阅读和记忆,学生难以产生兴趣,印象也不深,更难以沉下心来去理解其中的知识内涵。为此,教师可发动学生将学习内容编成小品,在小品中学生们有的扮演医生,有的扮演病人。病人失血过多需要输血,有的病人因得到及时输血而以康复,但有的病人却因得不到及时输血而一命呜呼,全方位展现了血液的重要性。学生富有创意的表演、夸张的动作语言,赋予了生物知识内容以现实背景,增添了极强的趣味性,引发了学生探究的冲动。
四、动一双巧手,使生物内容鲜活化
动手操作是一个视觉、触觉和运动觉协同感知的过程,与传统的知识讲授相比较,学生能够在操作过程中同时展开内部语言式的思考,形成“动作的思维”和“思维的动作”两者的契合。动手操作顺应了中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年龄特点。在动态化的学习活动中,那些不易被观察的生物微小结构变得明晰且鲜活起来,加强了学生意义识记,推动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内化。
例如,在教学《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章节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制作植物细胞以及动物细胞模型时,为了让学生的模型作品尽可能的客观、真实和形象,师生围绕着材料选择、制作方法等进行了研讨,如可以选择泡沫、塑料盒、橡皮泥等作为材料;作品要体现出细胞的立体结构特征;等等。学生们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如用两个同样大小的果冻,揭开包装后在中间放置一颗花生再拼接起来,最后剪去果冻的边缘部分。这样的模型取材方便、制作简单。多样化的创意制作,使每个学生体验到了实践操作的乐趣,进一步深化了他们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体验,因为亲身体验最清楚也是最容易得出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波利亚语)为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将故事、游戏、表演以及动手操作等形式引入生物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课堂中单向的师生互动形式,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生物学习中,让生物课堂学习活动就像被裹上一层鲜艳的“糖衣”,入口甘甜,回味无穷!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