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不是万能的
2016-04-05向松祚
向松祚
上次金融危机至今快8年了,为什么全球经济依然低增长、低通胀、高风险,尤其是在各国央行实施了有史以来最极端的货币宽松政策以后?这是今天讨论全球经济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而我认为,金融危机以来的量化宽松和负利率政策,主要效果是加剧了全球金融动荡和虚拟经济的恶性膨胀。当虚拟经济背离实体经济后,对实体经济复苏的贡献是非常有限的。
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长
根据一般均衡原理,整个经济体系可分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前者即通常所说的商品和服务市场,后者包括金融、货币及大宗商品市场。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如果流入实体经济,能够刺激消费和投资;如果流入虚拟经济,将刺激金融资产泡沫化或虚拟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还有一种极端情况,就是货币直接被人们所持有,这会导致整个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崩溃或瘫痪。
为什么量化宽松和负利率政策会加剧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背离?其一,实体经济的需求是人们的最终需求,它主要取决于公众的长期收入或永久收入预期,因此货币政策对此类需求几乎起不到任何效果。其二,人类的信用体系决定了越富有的机构和个人越容易获得贷款,穷人则几乎不可能得到。由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深受贫富差距的影响,导致央行发行的货币最后主要进入机构和富人手中,而他们的消费倾向非常低,获得的货币主要用于金融投机。
今天,虚拟经济的规模日益庞大,已经成为一种能自我扩张、自我循环的体系,其价格信号与实体经济也基本脱节。由于虚拟经济的供给和需求主要是投机性的,而且投机预期转换得非常快,因此,近年来房地产泡沫、股市泡沫、大宗商品泡沫、债务泡沫等此起彼伏,成为金融动荡的主要根源。市场风险预期瞬息万变,管理难度越来越大,金融稳定性也越来越差。现在,全球货币政策似乎都已经失去了基本的操作准则。
在这种局面下,要想让货币政策尽快回归常态,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一个古老的问题:货币政策与实体经济究竟是什么关系?以中国为例,中央政府提出“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现在大家都把降低成本的任务归于中央银行,希望央行尽量降息降准,但这能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吗?至少没有一个直接的机制能够实现这一点。
总之,量化宽松和负利率政策体现的是一种“货币万能”的思维。这好像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事实上,货币不是万能的。古典经济学家坚守的基本信念是“货币中性”,这在今天依然蕴含着重要哲理。我们要记住西方的一句谚语:让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