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实践活动增强中职生自信心

2016-04-05梁建强

江苏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自信心实践活动中职生

梁建强

摘要:中职生由于在基础教育阶段因学业基础薄弱等原因,自信心不足现象普遍存在。而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自信是最重要的心理品质,这就决定了增强自信心对于中职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自信心的增强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目标,实践活动能够提供一个真实、可靠的心理品质塑造环境。只有在良好的实践活动情境中,才能够让中职生见证自己的能力与价值,便于充分自身的认同机制。为了达到较好的自信增强效果,学校在设计实践活动时要遵循针对性、累积性、长期性等原则。

关键词:中职生;自信心;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1C-0034-04

乔布斯在被问及为什么有这么多时间可以自由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时,给出了一个非常有启发意义的答案:“自由源于自信,自信来于自律。”自信在事业成功和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性,是被心理学、社会学和社会生活所共知的常识。但很多专业人士的研究成果,却在指导实践中鲜有成功者。这也让许多人一直在迷惑,到底自信是一个简单问题还是一个复杂问题?抑或是自信问题的研究对象——人具有复杂性,还是我们找错了解决问题的方向与角度?

其实,自信虽然看起来简单,却是一个复杂问题。那么,影响自信形成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呢?中职生是一个自信水平较低的群体,笔者在对学校72名中职生进行的自信状况调查研究中,有58.33%的学生没有经历过成功的体验。可见,作为能够见证自身能力的实践活动对于自信心的形成至关重要。笔者从实践活动入手对中职生的自信培养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增强中职生自信心的重要意义

(一)中职生的自信心现状及原因

每个人在谈及“中职生”成功与自信问题时,往往都会戛然而止;即使敷衍两句,也大多无关痛痒,在话语和眼神中充满了不屑和悲伤,“中职生” 俨然成了“社会困难生”和“智障少年”的代名词,至少与成功和自信的关系极弱。中职生的父母不愿提及,中职校的教师不想面对,各地的教育部门也不得不推出一些与三、四流高校衔接中职生的大学教育。有些人认为,中职生的主要问题是行为习惯差,比如爱搞破坏、爱说脏话等。笔者认为,行为习惯可以改变,而且可以快速改变,但是我们难以改变一个“哀莫大于心死”的人。在中职校的班级里,能够拥有坚定的目标、充足的自信和顽强的意志的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大部分学生甚至在规定的学习时间睡觉、发呆、看课外书或者玩手机。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难道中职生没有这种需求吗?答案是毋庸置疑的。那究竟是什么使中职生失去了这种高级需求呢?自信心。正是因为中职生缺乏必要的自信心,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实现这种高级需求,所以在外部的表现就是什么也不愿意干、什么也干不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职生”为什么缺乏基本的自信心?是因为自己的不努力,还是因为家庭教育的失败,抑或是其它因素?通过笔者对中职两个班级72名学生的调查,形成中职生自信心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的不适当、学校教育的缺少人性化、中职生个人认识上的不足、社会的伤害、缺少朋友、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重视、中职生缺乏成功的实践体验等。

(二)自信心对人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自信是指人对自己的个性心理与社会角色进行积极评价的结果。它是一种有能力或采用某种有效手段完成某项任务、解决某个问题的信念。从自信的定义来看,自信的形成还有一个潜在条件,即对评价主体的社会角色的认同,也就是对于评价主体的环境限制。评价主体如果没有恰当的社会角色的认同,就不会达到自我认同,也就不会形成自信,就像一名生产工人之所以能够充满自信,是因为他对自己的生产技术坚信不疑,如果让他去做管理,他肯定不知所措,也就谈不上什么信心了。

自信心是一种复合心理,是基本情绪与自我认知的结合,是兴趣——愉快——肯定复合情绪的命名。其中最主要的构成要素是肯定,即评价主体的自我肯定,当然这种自我肯定是以过去成功的经验和已经具有的能力作为借鉴基础的。如果评价主体不能进行自我肯定,就会形成自信的否定面——自卑。

如果一个人的自信心水平较高,他就会充满干劲、迎难而上、披荆斩棘,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如果他的自信心较低,他就会精神萎靡、不思进取,最终只能随便交待自己的人生。所以,自信心是衡量心理健康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个人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是活动主体自我调整、平衡的必要工具,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对每个人的人生成长都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自信心对中职生培养的重要意义

国家对于中职生的培养目标是建设合格的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这种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仅需要健康的身体素质、过硬的专业能力,更需要良好的精神素质与心理素质。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众多构成要素中,除了心理素质之外的各种要素,都能通过活动主体的外部系统进行改变、培养,但是心理素质具有个性化的特点,是活动主体自身的各项要素综合形成的内在机制,是任何外在系统都无法强行介入的,特别是心理素质中的自信心,是活动主体的身体素质、精神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核心要素。

中职生的自信心水平较低的现状,直接影响了中职生的教育与培养,很难能够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就连要求中职生具有健康的体魄都很难实现,更难以保证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持续地完成工作任务并根据现实变化不断调整自己。所以,自信心是中职生健康成长的基础,是中职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动力与保障,是中职生成为合格的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要求。一个对自己的生活都没有信心的中职生,怎么能有信心做好自己的工作呢?更不能期望他有尊严、幸福地活着。

二、实践活动是增强中职生自信心的有效途径

(一)实践活动能够提供一个真实、可靠的客观环境,易于让中职生认真对待endprint

为什么很多学生总是在上课时打不起精神,除了教师讲课时间太长超过了学生注意力的极限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一直把学习环境认为是一个虚假环境,他们始终认为学习这么多知识没有什么作用,学习环境与实践环境相差很大,真正到了实践中还要重新学习,在课堂上学习就是浪费时间,还不如睡觉、浏览手机上的信息等。而实践活动很真实,需要的工具、材料、载体等都实实在在地放在那儿,这些都是可靠的,不是虚无的、看不见的,操作人被放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中,没有任何可以投机取巧的地方,他们只能全身心地投入,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他们便会主动调动自己的信心与潜力,争取较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二)实践活动能够弱化操作人的劣势因素,易于取得和大家等同的成果

学习更多地强调智力因素,更趋向于脑、心、手的协调与配合,任何一个方面存在不足都会影响学习的效果。所以很多学生处于学习的痛苦之中,而且学生也有获得“尊重的需求”,但是学习的事实又影响了他们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因此又增加了他们在心理上的痛苦,于是很多学生干脆放弃了学习。

而实践活动更多地强调动手能力,涉及的智力因素往往不是很多,操作人可以在操作前、操作中或操作后慢慢想通、消化,他们做出来的成果往往差别不大,这实际上是弱化了他们自身存在的劣势,而且有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弥补自己的劣势,所以他们比较喜欢这种活动。在这种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他们取得了与其他人一样的成果,也获得了大家对自己的尊重,他们在心理上获得了满足,自然会促进他们自信心的形成。

(三)实践活动能够让中职生见证自己的真实能力与价值,便于启动自身的认同机制

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成绩再好也不过是多认识了一些符号而已,理论上的巨匠成为实践上的矮子也屡见不鲜。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名句,成为这些学生的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成为一些学生不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的借口。什么才是真正的能力呢?那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真刀真枪干出来的成果”,才能证明是一种能力,才能证明你具有一定的价值。

操作人通过自己的实践见证了真实的劳动成果,而且这种成果是真实的,是可以比较的,是可以证明的,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他们通过事实能够相信自己已经拥有了这种能力,这种能力不比别人差,这种能力就是自己的价值,他们能够从内心深处认同自己存在的价值,并且坚信以后也能够生活得更加美好,他们就能启动自身的动力系统,就能不断增强自信,就能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增强中职生自信心的实践活动设计原则

(一)针对中职生的个人特点综合运用有效实践活动,高效提高中职生的自信心

中职生的自信问题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有的可能已经成为顽疾,有的可能已经发展为自卑,要想采取一种方法或一种实践就能改变这些中职生的自信状态,那是一种妄想。因为自信心建立的前提是要认可自己的能力,而能力是多方面的,又是综合性的,所以仅仅用一个方面的成功并不能改变中职生的认知状态。每一个人都是一部小说,也是一部历史,中职生也有各自的生存环境与过往,我们不能奢望采用一种实践或一个套路就能解决所有中职生的自信问题,必须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在运用实践活动培养中职生的自信心时,必须根据中职生的实际薄弱能力进行有效训练,在生活能力实践、生产经营能力实践、教学实践、技能实践、心理体验实践中进行有效的组合,特别是生产经营能力实践、教学实践与技能实践的组合是不可缺少的,由此才能初步建立中职生的能力体系,才能让中职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才能真正培养中职生的自信心。

(二)长期、多次实施有效的实践活动,才能巩固中职生提高自信心的效果

自信问题不同于一般的心理问题,形成时间一般都很长。对于一个长期形成的问题,我们要想立竿见影改变它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有长期实施、多次实施的心理准备与有效行动,急不得。我们不能期望给中职生做一次心理辅导、心理体验或是实践活动就能见到“起死回生”的效果,我们必须按照行为主义理论的“行为强化”的要求,一步步地强化,从少到多、从简到繁不间断地进行训练,并长期坚持,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三)努力引导中职生自我认知、自主探索,能够保障自信心的坚定与强大

“人的强大在于内心的强大”。所以自信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中职生自身的内心强大,而要达到内心的强大,只能依靠中职生的自我认知和自主探索,这也符合“人本主义”的观点。因此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实践活动,都要在活动过程中、活动结束后密切关注中职生的自我认知和自主探索,只有他们自己认识到了自信的重要与自身的不足,才能付诸行动,才会有所改变,才会产生理想的成果。外部强加于中职生的自信,不能构成中职生身体的一部分,是最容易变化、不可控制的,所以这样的自信并没有多大的保障。只有依靠中职生的自我认知与自主探索逐渐建立的自信,才是最有保障的,才能让他们依靠这份坚定与强大成就自己的人生。

(四)实践活动结束后的集体总结与探讨,有助于中职生在集体的力量下快速启动重建自信的内部运行机制

集体活动是必须的,通过集体活动有助于“优、缺点的放大”,因此在进行实践活动培养自信心时要注意利用这种“放大效应”。在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中及之后,都要组织中职生进行必要的总结与探讨,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识与体会,这些认识与体会在集体中产生共鸣,共鸣效应会提高个体学生的认知,并产生良好的情绪,这有助于中职生能够快速启动重建自信的内部运行机制,产生自信的良性循环,就能达到自信的恢复与提高,就能促进自我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谢传兵)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信心实践活动中职生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培养初中学生自信心与英语教学的相关性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