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富足的心理资本——农村地区初中生心理资本现状及开发策略
2016-04-05王晓静汪再辉
□王晓静汪再辉
给孩子富足的心理资本——农村地区初中生心理资本现状及开发策略
□王晓静汪再辉
舒晓辉摄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农村地区的初中生,因其所处地域环境因素的影响,其发展状况并不乐观。由美国学者路桑斯提出的积极心理资本概念,为研究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一、农村初中生心理资本现状
所谓心理资本是个体在生活和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是个体自我认可、健康成长的内在力量,是个体获取潜能的不竭源泉。农村地区的初中生,因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心理资本发展水平与城区孩子相比有较大差距。
(一)自我效能感较低
所谓的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农村地区的初中生,因客观因素影响,展现自我的平台有限,获取成功的机会较少,甚至来自他人的赞许也不多。父母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很少有人关注孩子心理资本的开发。而农村大部分学校,应试教育影响根深蒂固,没有条件和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久而久之,学生对新事物知之甚少,不懂得如何调解身心发展与外在变化的冲突,不知道如何正确认知自我,自卑成了他们身上最明显的特征。
(二)面对困难不够乐观
乐观是人的一种重要的情绪,是个体面向未来的一种积极体验。乐观是人的一种主观心境或态度,这种心境或态度与个体的期望紧密相关,它不仅是认知判断的结果,而且是主观愿望的结果。农村初中生在面对问题时不够积极乐观,其实与他们的自我效能感普遍偏低密不可分。他们缺乏足够多的机会锻炼自己,很少有机会体验成功和失败,一旦遭遇学业挫折或陷入人生困境,就习惯于陷入自我怀疑和否定中,以悲观消极的心态面对变化。
(三)希望的匮乏
希望是一种使个体维持自己朝某种目标开展活动的信念,它是个体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继续坚持的动力,是青少年坚持自己的目标并坚定行进在人生道路上的力量源泉。希望紧承自我效能感和乐观,农村地区初中生由于自我效能感普遍偏低,面对问题时不够乐观,因此他们对自己的人生发展缺乏明确的方向。很多时候,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安排,按照父母和教师的意愿生活和学习,不知道自己努力的意义,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更看不到希望的所在。
(四)韧性不够
从进化心理学角度来看,心理韧性意味着一种在生存困境中的自我保护本能,也可以理解为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抗打击能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理承受力。农村地区初中生抗压能力不够强大,其实是很好理解的,因为他们长期生活在较低的自我效能感中,对自己的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评估,面对困难时缺乏乐观的心态,又没有在心里播下希望的种子,因此当人生之路并不像他们预期和想象的那样铺满鲜花时,他们难免会沮丧,不知所措,轻则停滞不前,重则压抑自卑。
二、农村初中生心理资本匮乏的原因
农村地区初中生作为特定环境中的群体,他们心理资本匮乏的原因可以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等方面考虑,由于社会环境的客观性和不可逆性,本文重点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来探讨和分析。
(一)家庭心理营养的贫瘠
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而言,农村家庭关注更多的是孩子的“养”而不是“育”,他们关注孩子的身体是否健康,对孩子的心理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探讨:首先是经济条件,相较经济发达地区的家庭来说,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家庭收入不高,他们的经济能力有限,没有条件为孩子创造很多展示自我的机会。此外,很多农村地区的家长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外务工,致使许多孩子被迫成为留守儿童,他们或寄养在亲戚家里,或由爷爷奶奶隔代抚养。这种家庭结构,使得孩子的心理需求长期得不到关注与满足,他们缺乏积极的心理沟通,不知如何表达自我诉求;其次是农村地区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并不知道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甚至还会采用一些不当的教育方式,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的自尊,束缚孩子的天性。
(二)学校培养目标和评价体系单一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提倡多年,国家也一再呼吁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但在广大农村地区,教学质量仍然决定着外界对学校的评价,关乎着学校的生源与名声,因此在很多学校应试教育依然大行其道。过多的强调分数的意义,势必会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同样,因为过分强调分数,在评价过程中,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往往可以得到更多的关注,而大部分成绩普通的学生,他们的能力却得不到赏识和发掘。
三、农村初中生心理资本的开发策略
心理资本是激活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强大动力,是支撑个体乐观面对人生的力量源泉,是赋予人生希望的重要心理因素。作为班主任,作为孩子成长时期的重要陪伴者,应该如何富足他们的内心?如何填充他们生命的色彩呢?
(一)与家长沟通,为孩子提供充足的家庭营养
农村初中生心理资本匮乏的一个重要原因来自于家庭。抛开物质条件限制,班主任可以从精神层面给予他们关心。及时与家长电话沟通、家访,加强与孩子监护人的联系,寻求监护人的协力,不只是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学业进步,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班主任应通过各种方式,不定期组织家长交流会,让家长明确教育子女的责任,并尽可能地向家长介绍先进的教育理念,从而多方位地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心理资本养分。
(二)点燃希望,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校营养
舒晓辉摄
学校教育是人一生所受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决定着个人的社会化水平。因此,在探索初中生心理资本开发策略时,学校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1.融情点燃希望,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
融情属于情感教学心理学的范畴,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应从认知维度去设计课堂,更应把情感作为教学的手段和目标,以情优教,让情感融入教学内容,以情感点燃希望,从而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巧搭平台,及时鼓励,满足学生成功的需求。农村地区的孩子由于生活环境受限,知识储备不足,能力欠佳,他们不善于思考,无法用完整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以课堂为基点,巧妙地搭建各类平台,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表现自我的机会。当学生取得进步时,要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并根据最近发展区原理,为学生创设发展阶梯平台,促进他们不断提升自我。
善于发现,知微见著,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作为班主任要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以一双慧眼挖掘学生身上闪光的地方,并以恰当的方式肯定其优点,满足学生被关注的欲望,点亮他们上进的心灯。
2.引进合作竞争机制,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情怀
在“唯分论成败”的时代,许多优秀的学生从小就有较强的优越感,缺乏合作意识,害怕别人超越自己,不愿经历失败,更不愿听到批评的声音,他们大多看上去清高孤傲,实际上心理非常的脆弱。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可以采取“二人结盟”小组合作竞争的方式,将班上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优良搭配,形成二人联盟,回答问题必须两个人都举手,学习较差的先回答,学习较优的补充完善。三个“二人联盟”结成一个小组,选取小组内成绩最优的学生担任组长,督促和帮助组内成员提高学业成绩。这样一来,不仅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让竞争成为一种常态心理。
3.活动提升勇气,培养学生坚韧的心理品质
坚韧的心理品质是青少年非常重要的心理资本,它关乎着学生在挫折困境面前能否奋勇前进,班主任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助于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坚韧的品质。当下,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习惯了依赖和宠溺,家长给予他们过多的爱,让他们变成了一个个折翼的天使。遇到难题就喜欢绕弯,不敢直面失败和困境;出现错误不敢承认,害怕批评和指责。面对这样的情况,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比如观看励志视频、组织辩论赛、故事分享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坚韧,从内心明确勇气对于个体成长的重要性。
此外,为了锻炼学生的耐挫力,班主任应在班上引导学生制定奋斗目标,这个想要超越的目标可以精确到某一个人,可以精确到具体的计划安排,学生须制定出有效可行的方案去实现这个目标,班主任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巧妙地利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为目标奋斗,而且还应发挥家校合力,让学生感受到背后强大的支持力量。
农村初中生心理资本的开发是一项长远的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心怀悲悯、心境纯明,在激情、慈悲的教育王国里,用智慧点燃孩子的希望,用关爱温暖孩子的心田,给学生充足的心理资本,让他们的人生之路无论何时都莺歌燕语、鸟语花香!
(责任编辑谭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