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桶下岗记
2016-04-05徐伟
□徐伟
垃圾桶下岗记
□徐伟
每个教室都有垃圾桶,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室就会因此而整洁。至少在我们班,我经常为教室卫生伤脑筋:垃圾桶外,垃圾散落一地,是常有的事。
尽管每天晚上,值日生会先将垃圾运到楼下,然后将垃圾桶周围打扫干净,然而,到了第二天下午,此地又成了垃圾场。
在采用许多办法仍不见明显效果的情况下,我下达命令:“从下周起,我们将实行零垃圾管理,教室里不再安放垃圾桶。每个人自己产生的垃圾,自己负责处理。”
我把垃圾桶洗干净后,又把曾经放垃圾桶的地方拖得格外干净,垃圾桶正式宣告“下岗”。不过,我心里很不安,不知道教室里没有垃圾桶会是什么样。
B整理好抽屉,拿着一些废纸往原先放垃圾桶的角落走去。一看,垃圾桶不在,便折回去了。
L刚喝完水,拿着空瓶径直往放垃圾桶的角落走去,突然似乎想起了什么,又回去了。
M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习惯性地将一团废纸扔向放垃圾桶的角落,坐在前排的同学立即回头向他看去。M赶紧走过去,将纸团拾了起来。
……
显然,孩子们一下子难以适应。
不过,让我欣慰的是,这些垃圾都没有被学生随意地丢在地上。
一天,两天,三天……同学们不再往那个角落跑了。那个角落,因此一尘不染,没有往日缤纷的色彩,没有那股淡淡的异味,坐在前排的同学也不再担心有更多的蚊虫叮咬。
地面一直很干净。那么,同学们是怎么处理垃圾的呢?
大多数学生在自己的桌子上粘了一个挂钩,在挂钩上放一个塑料袋,将用过的废物放到垃圾袋里。放学的时候,自己带下楼,放进校园的垃圾桶里。
还有的学生将喝过的饮料瓶盖好,放在自己的抽屉里;也有学生把用过的纸巾用其他的纸包好,暂时放在抽屉里,放学的时候,让打扫卫生的同学一并送到楼下。
买零食的同学少了,因为包装袋、棍棍棒棒等,没有存放的地方。学生的座位下面也很干净,因为他们不想“污染”自己的领地。
我放心了。
转眼间,两个星期过去了。当我看到了那个下岗的垃圾桶时,它似乎在问我:“我还需要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上吗?”
呵呵,至少现在,我没有这个打算。
也许,教室里是可以没有垃圾桶的。
也许,垃圾桶是可以安放在心里的。
教育,有时仅仅靠说教是没有用的,它更需要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行动导向,一种行动的引领和监督。
教育,有时在习以为常的情况下,不会产生教育的力量,它更需要教师动脑筋、想办法,才能产生效果。
教育,有时并不仅仅在于理论上的探索,以及理论体系的构建,而它却存在于每一个细节里:教室的每一个旮旯、每一个座位、每一张桌面、每一面墙壁……
教育,有时一些表面的现象表明着教育的效果,但教育更要注重学生长远的习惯养成,以及扎根于学生内心的教育痕迹。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