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流动花朵筑梦——武汉市江汉区西马路小学“爱心德育”模式研究

2016-04-05陈川

新班主任 2016年3期
关键词:爱心习惯德育

□陈川



为流动花朵筑梦——武汉市江汉区西马路小学“爱心德育”模式研究

□陈川

王媛摄

西马路小学是武汉市江汉区一所进城务工子女较多的公立学校,98%的学生来自农村。针对生源实际,多年来,学校一直在尝试有效德育模式研究,经过多年摸索以及认真实践本色德育校本化实施,提出了“爱心德育”模式。

爱心德育是在爱心教育理念下,以养成教育为特色的德育,围绕校园精神“认真做我能行”,多维度培养“阳光自信文明有礼”的西马少年。学校从理念(创新“做本色”系列德育理念,包括德育进课程、由“走近”到“走进”、在活动中培养、发现“精彩瞬间”)、内容(“十个好习惯”养成序列)、路径与方式(德育活动课程化,建立三大德育课程体系)、研究(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开展礼仪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评价(“认真做我能行”争章体系)等五个方面构建爱心德育模式,并不断充实、延伸,渗透到校园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使学生的礼仪与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最终达到育人目标。

一、理念先行,提升队伍战斗力

全员育人的本色德育要求打造一支专业化德育工作队伍,提升队伍战斗力。在实践中,西马路小学不断创新,用理论指导行动。

1.德育进课程的理念。学校自编校本教材《爱伴我成长》,将礼仪教育融入德育课程,努力“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公平,办好有特色的基础学校”,让孩子们“感悟爱心,快乐成长”。编制该校本教材,就是为了培养流动花朵愉快、积极地生活;健康、安全地生活;有爱心、负责任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2.由“走近”到“走进”的理念。在通讯途径发达的今天,学校依旧坚持最原始的家校互动方式——家访。因为我们相信,走近孩子的家门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取得信任和有效沟通才能对学生做更多的心理健康调适,从而帮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肖立伟,因为儿时的一次意外导致学习能力发展缓慢。几年来,老师们用爱心、耐心、细心、真心给小伟鼓励,同时多年坚持家访,给孩子送去温暖与关怀。如今,小伟已经顺利升至六年级,学习成绩也达到合格。小伟的妈妈不止一次地给老师写感谢信,“非常感谢西马路小学的老师,你们是全天下最棒的老师!”

3.在活动中培养的理念。包括立足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德育实践活动,在传统活动中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与继承;立足集体荣誉感的班级集体竞赛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培养自信少年和具有凝聚力的班集体;立足常规训导的养成教育活动,在常规训练和反馈中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在不断反馈和提醒中纠偏,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4.发现“精彩瞬间”的理念。学校将经典诵读与学生行为相结合,通过qq群、广播站、展示墙、宣传板等多种形式反馈学生的一言一行。实践证明,在学生生活礼仪、文明过马路、文明就餐、安全上下楼行进等方面,养成教育的效果显著。同时,学校在工作方式上不断取得新经验,如:日常训导更及时,学生更关注,特别是卫生习惯报道、中餐学生督导员及时报道、文明课间活动午间报道。

二、内容创新,提高工作针对性

为了工作更有针对性,我们聚焦学生需要改进的行为习惯,在内容上不断创新。

学礼仪促成长——西马路小学文明少年十个好习惯

表1

学校提出“十个好习惯”养成训练序列(如表1),将《本色德育》等经典诵读教材中提炼出与行为习惯养成相关的经典诗文,与学校的“行规养成教育”结合起来,出台了“十个好习惯”养成计划。制定“每月一个好习惯”,以22天为一个周期,明确每月训练目标,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坚持训练,及时反馈,收效明显。例如,我们将养成目标定为《本色德育》里提出的“几案洁,笔砚正”,延伸为“整理自己的课桌和教室”,让学生每天一进入校园就可以通过提示牌明白本月的训练目标,并在集会中,在广播中,在班级中向学生进行宣传和教育。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好习惯监督员”监督本班学生的习惯培养,每天下午放学后都有当天执勤学生和老师一起检查各班“整理自己的课桌和教室”的情况,并在第二天的集会上进行反馈。如此反复,一个月以后,“整理自己的课桌和教室”的习惯基本养成,效果显著:学生不仅会背诵“几案洁,笔砚正”,更能将经典名句与自己的言行结合起来,培养良好习惯。

全校师生坚持落实“每月养成一个好习惯”,学校至今开展了“遇人大方有礼问好”习惯的培养,“注意自己的仪表形象”习惯的培养,“不损坏公共场所设施”习惯的培养,“不购买零食”习惯的培养,等等。每月主题不同,但都呈现出明显效果。

三、课程推进,改革方式注活力

学校明确提出德育活动课程概念,基本思路是用课程理念加强传统德育实践活动的规范性管理,其课程内容和形式表现为以学生品德发展和习惯养成为内容,面向全体学生,集体和个体的形式参与。以实践活动为基本组织方式,从课程的要求和规范上,要求有明确的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和课程效能的体现,包括:活动前,有方案,有针对学生的指导,有动员讲话,有评比要求;活动中,用照片及时记录师生的表现;活动后,在全校对师生表现进行评点等,即从课程的目标意识、过程意识、效能意识指导活动的开展。学校重点抓好三类活动的开展。

一是立足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德育实践活动。包括学习国学经典,了解传统礼仪,传承传统文化的“诵习练”活动。结合传统的元旦节日,每年的元旦庆祝活动都少不了“包饺子”的环节,学校准备好面皮和肉馅,同学们在老师的讲解下学习包饺子。孩子们发挥自己的创意,将饺子包成各种形状,并迫不及待地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连饺子汤都喝了个一干二净。他们还小心翼翼地用饭盒装好自己包的饺子,带回家让爸爸妈妈品尝。如此,立足传统节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继承传统文化。落实“诵习练”活动是学校本色德育校本化实施的重要抓手。学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采用贴近学生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熏陶。例如,将经典诵读与学生养成教育整合起来,通过学生日常表现及良好文明言行的“精彩瞬间”定格,理解经典,运用经典指引行为;又如,自编诵习手册《书香墨韵》,将本色德育、国学经典要完成的诵读内容与学校的礼仪教育要求等整合在一起。学校每月都会安排检查考核以落实活动的开展,在有效的督促下,全校学生行为习惯得到明显提升。

二是立足集体荣誉感的班级集体竞赛活动。继续坚持组织每月一次的班级集体竞赛活动,在活动中育人。例如,学校举行校歌手语操的比赛,比赛前夕在全校大会进行动员,使得全体师生充分重视本次活动,每个班级都为了在比赛中能取得好的成绩而认真排练。在排练过程中,学生的自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表演能力等都有了提升。通过该活动,不仅使得同学们的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更增强了班级凝聚力。此外,学校还开展了队列比赛、跳长绳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逐渐变得自信大方。

三是立足常规训导的养成教育活动。除了“每月一个好习惯”的养成活动,学校还建立日常训导机制,落实十个好习惯的训练要求,与大队部工作结合在一起,设置校班两级学生自主管理岗位。两级岗位都由学生自主申请,校级岗位主要负责校内行为督导和活动场所管理维护,班级岗位主要负责班级内同学行为督导以及班级环境维护。两级管理的同学都能做到及时训导,让学生在自主管理活动中养成好习惯,形成好素养。李文杰因家庭贫困,学校多次减免其学习费用,为回馈学校,他主动承担了校级图书管理员的岗位,每天利用课间时间,整理教室门口的一个图书角。一年多以来,这个图书角的书籍无一丢失,总是摆放得整齐有序。

四、科研引领,实践研究两相宜

学校将爱心德育纳入十二五科研课题,围绕德育工作,开展科学研究,用科研成果引领实践。根据生源实际,我们希望通过有针对性的课程解决学生特有的共性问题,从而促使校本课程《爱伴我成长》的产生,进而确定课题《爱心教育下养成教育校本课程教材开发与实践研究》。

为遵循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教材分为低、中、高三册,每册各单元都有鲜明的主题,在内容编排上,按照以儿童为中心,努力实现主题相对独立,要求螺旋上升。小学低年段的学生,关注的核心是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低年段教材以“我想说”“我会读”“我来听”“我能懂”“我做到”等板块,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中年段的学生,正处在个性形成的关键期,中年段教材以“你的生活你选择”“小故事大道理”“读一读记一记”“每天进步一点点”等板块,帮助学生收获成长。高年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高年段教材以“我发现”“我探索”“我诵读”“我思考”等板块,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价值观。

经过两年多的养成教育研究,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有较大的转变。张春红,一个从私立学校转来的小女生,初到学校连大队部的门都不敢进,声音低得几乎自己都听不见。在学校老师的精心帮助和呵护下,她成长为区春蕾“十佳”励志女童。《爱伴我成长》校本课程被武汉市教育学会成功立项为重点课题,该课题的研究价值得到市专家高度评价,《湖北卫视》、《都市写真》、《长江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对学校关爱流动学生的情况进行了报道。

五、系统评价,彰显育人实效性

为了更好地践行“认真做我能行”的校园精神,学校出台了“认真做我能行”争章评价体系,设定嫩芽章、鲜花章、白鸽章。首先,贯彻“全员育人”的精神,全校所有教职工都可以根据学生表现颁发嫩芽章,而学生的表现不局限于学业,还包括语言礼仪、行为礼仪等,渗透到校园生活的各个细节。嫩芽章不仅是给优秀学生的奖励,更是给有成长空间的学生的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嫩芽章,五枚嫩芽章可兑换一枚鲜花章,五枚鲜花章可兑换一枚白鸽章,然后就可以实现自己的一个小愿望。有了这个评价体系后,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奋斗目标,都想获得尽可能多的嫩芽章。如今,课堂上发生着变化:学生们坐得更端正了;字迹更工整了;发言更积极了。校园里发生着变化:问好的同学多了;疯逗的同学少了;排队时文明礼让;就餐时按需索取。卢睿,一个自尊心极强的学生,平时上课对老师的任何要求都置之不理,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各科老师都拿他没办法。开始争章行动以后,白鸽章可以兑换的奖品引起了他的兴趣,他开始和老师有互动,和同学的关系也有了好转,并自告奋勇参加校篆刻班,2015年11月份还登上《长江日报》的超级课堂,成为封面小明星。

陈峰摄

爱心德育是本色德育校本化实施,秉承本色德育返璞归真的德育追求。在爱心德育引领下,这群流动的花朵得到了长足发展,越来越多的孩子在这里蜕变成长。孩子们的好习惯逐渐养成,队伍越来越整齐,学生越来越有礼貌,见面问好的同学越来越多,孩子们学会整理书包和课桌,学会关注自己的仪表形象,一改当初的胆小腼腆,逐渐变得落落大方,待人接物有礼有节。

(责任编辑罗佳)

猜你喜欢

爱心习惯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上课好习惯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爱心树(下)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