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浙科版教材 优化实验题模型
——2016年高考浙江省生物实验大题阅卷分析报告

2016-04-05浙江徐玉华

教学考试(高考生物) 2016年6期
关键词:纵坐标大题因变量

浙江 徐玉华

回归浙科版教材 优化实验题模型
——2016年高考浙江省生物实验大题阅卷分析报告

浙江 徐玉华

编者按:徐玉华老师参与了2016年高考浙江省阅卷工作,且担任了生物实验大题(理综第31题)阅卷组长,负责制定该题的评分细则和仲裁评分工作。徐老师的文章再现了阅卷现场的情境,给广大师生复习备考提供了来自阅卷人的精准建议。

一、2016年高考浙江省生物实验大题及评分细则

(2016·浙江卷·31)(12分)欲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对成年小鼠的分组及处理见下表。在适宜的实验条件下,正常饲养,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耗氧量(单位时间内单位体重的氧消耗量),记录数据并统计分析。

注:本实验中灌胃是指将液体由动物口直接注入到胃中。

请回答:

(1)表中W是对丁组小鼠的处理,该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

(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系,将预测的实验结果用示意曲线表示)。

(3)分析与讨论

①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细胞位于___________,该激素经_______的血液运至腺垂体发挥作用。

②通过服用放射性131I来检测甲状腺功能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生理盐水灌胃(2分)

(2)(4分)

(3)①下丘脑(2分) 垂体门脉(1分) ②I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之一(2分)131I的放射性强度可被仪器测定(1分)

【评分细则】(1)生理盐水灌胃/不含甲状腺(激)素的溶液(水)灌胃(2分)。

(2)坐标系标注错或未标注(曲线图得0分);坐标系:时间、耗氧量全对(1分);4条曲线同一起点的前提下:乙和丁基本水平(1分);甲呈下降趋势且低于乙曲线(1分);丙呈上升趋势且高于丁曲线(1分)。

(3)①下丘脑(2分) 垂体门脉(系统)(1分) ②I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之一/甲状腺(激)素含I/甲状腺激素是含I的氨基酸衍生物/可被吸收(2分)131I的放射性强度可被仪器测定/检测/观测/测得(1分)

二、2016年高考浙江省生物实验大题的得分情况和学生常见错误分析

1.得分情况

2.学生常见错误分析

(1)浙科版教材不熟悉,专业术语不能正确运用

2016年浙江省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共159 918份,其中生物实验大题只有28份得满分,主要原因就是第(3)题第①小题第二空考生无从下手,“垂体门脉”错写成“门脉”“动脉”“垂体前腋”“血管中”“淋巴”“内环境”“神经分泌束”等。该空的答案来自浙科版必修3 P34“这些调节激素经下丘脑通到垂体的门脉达到腺垂体,调节、控制腺垂体的激素分泌”。中等偏下的部分考生,第(3)题第①小题第一空“下丘脑”错写成“下垂脑”“上丘脑”“下秋脑”“垂体”等。

(2)原理分析不到位,检测依据的书写不科学

第(3)题第②小题,错写成“只有甲状腺中含有I元素”“只有甲状腺吸收碘”“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是氨基酸,可以服用”“I是甲状腺的必要元素”等。

(3)对照类型不熟悉,实验思路的补充设计错误

不少考生第(1)题错答成“切除甲状腺,甲状腺激素溶液灌胃”,错误原因是补充设计后丙组和丁组还是缺少空白对照;部分考生错答成“等量生理盐水”或“生理盐水”,错误原因是“灌胃”漏写导致不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等量”漏写又导致不遵循等量原则。还有部分考生错答成“NaCl灌胃”或“灌胃”两字都写错别字。

(4)变量分析能力弱,曲线图绘制基本要素不全

坐标系标注错(如纵坐标写成“甲状腺激素浓度”“体重”“O2”“含氧量”等;横轴写成“组别”“测量次数”等)或未标注等,曲线图得0分。四条曲线的起点不同或起点都为0,扣3分。曲线的趋势错误:①乙组和丁组都上升或不平,扣1分;②甲组和丙组互换位置,或丁组和丙组互换位置,扣2分;③丙组、乙组和丁组都上升,甲组平,扣3分;④丙组、乙组平且重叠,甲组、丁组都下降且平,扣3分。

三、浙江省生物实验大题的备考策略

1.研究浙江省新选考实验大题的命题特点,找准备考方向

年份设问空格实验变量分组对照类型书写目的书写原理设计步骤/思路结果预测形式结果分析书写结论实验评价2015年9月样卷4空单自变量双因变量2组空白对照+自身前后对照检测指标的依据完整实验思路双纵坐标曲线图(4曲线)原因分析2015年10月选考4空单自变量双因变量多组相互对照处理方法完整实验思路双纵坐标曲线图(2曲线)原因分析2016年4月选考4空单自变量单因变量2组空白对照+自身前后对照处理方法完整实验思路柱形图(6柱)细菌增长方式

2015年9月浙江省选考的样卷、2015年10月和2016年4月两次选考的实验大题的命题特点如上表所示。浙江省选考的实验大题继承了理综卷中实验大题的特色,强化实验思路的设计、以图表形式预测实验结果和检测依据等实验能力的考查。

2.准确获得自变量、观测指标和因变量的方法策略

若自变量和因变量是唯一的,可直接利用两者的因果关系来判断。如不同pH对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影响实验中,自变量是不同pH,因变量是酶的活性,但是酶的活性不是直接能观察到的,要通过气泡放出量来衡量。这时的气泡放出量是观测指标而不是因变量。

若有多个自变量或因变量时,运用“分解实验目的法”。如“生物制剂W对动物不同细胞的分裂具有促进作用”可分解为两个实验目的:①验证生物制剂W对动物正常体细胞的分裂具有促进作用;②验证生物制剂W对动物的癌细胞的分裂具有促进作用。该实验的自变量为W,因变量有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的分裂情况。

若在实验步骤或图表中找到两个观测指标,则需要根据生物教材所学内容分别转换成两个因变量。又如统计指标“细胞增殖率”采用去“率”法就变成了因变量“细胞增殖”。

3.综合分析实验变量和对照类型,确定实验分组情况

实验分组是实验思路的核心,综合分析实验变量和对照类型才能获得正确的实验分组情况。生物实验中1个自变量可以分成几组:(1)只分1组,只有自身前后对照;(2)分成2组,有空白对照;(3)分成3组:有空白对照和条件对照;(4)分成4组:单自变量双因变量实验,有空白对照;(5)分成多组:有相互对照。

本实验有“甲状腺”和“用甲状腺激素溶液灌胃”2个自变量,有空白对照和自身前后对照。表中甲、乙两组的自变量是甲状腺,丙和丁组的自变量是用甲状腺激素溶液灌胃,故对丁组小鼠的处理是生理盐水灌胃。

4.优化实验原理、实验思路和实验结果等的书写模式

(1)实验原理的基本要素: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因变量的观测指标+实验具体过程描述。自变量的作用原理,即“为什么这么做”。因变量的检测原理,即“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如第(3)题第②小题,通过服用放射性131I来检测甲状腺功能的依据是I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之一 ,131I的放射性强度可被仪器测定。

(2)实验思路的基本模式:①材料器具的准备:包括分组、编号、非条件处理等;②设置实验组(有单一变量)和对照组(或无空白对照);③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或每隔一段时间)后观测指标、记录结果;④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若有自身前后对照,要写前测和后测)。

(3)实验结果中的坐标图:一般用横坐标表示自变量(或时间、组别),纵坐标表示观测指标或统计指标。根据实验变量和对照类型确定曲线的数量是关键,根据题干或教材所学生物学原理确定每条曲线的走势是难点。若坐标上有2条以上的曲线,要在各条曲线的对应位置标出相应的名称。双纵坐标图的两个纵轴的名称、单位和刻度往往不同,故双纵坐标图中的交点的值不一定相等,位置低的点的值也不一定小。

(4)实验结果中的表格至少包含三要素:①表格名称;②实验分组情况;③观测指标。若有统计指标,也要写(如求平均值或××率)。若有自身前后对照,要写前测和后测。表格设计有两大题型一定要分辨清楚:①设计一个用以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不能填写实验结果);②设计表格,并将预测的实验结果与结果的原因分析填入表中(需要填写实验结果、原因分析)。

(作者单位:浙江省桐庐中学)

猜你喜欢

纵坐标大题因变量
·更正·
更正
勘 误
调整有限因变量混合模型在药物经济学健康效用量表映射中的运用
科学备考新方向——数列大题之“数列求和”篇
科学备考新方向——三角大题之“解三角形”篇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七)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八)
适应性回归分析(Ⅳ)
——与非适应性回归分析的比较
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