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防疫
2016-04-05王兴勇
王兴勇
(南京市浦口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江苏南京 21180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防疫
王兴勇
(南京市浦口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江苏南京 211800)
阐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诊断要点,介绍相应的防疫要点,为今后科学防治此病提供技术指导。
防治;传染性法氏囊病;诊断
1 前言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诱发,经感染病鸡中枢免疫系统受到破坏,很容易继发感染球虫病、沙门氏菌病等等,给养殖户带来的经济损失极为惨重。此病传染速度快,病死率高,应引起养殖户足够的重视。
2 诊断要点
调查流行病学,参照典型症状,结合剖检病变,初步诊断此病不是难事。确诊,需集合实验室诊断。病毒分离,取发病典型鸡的法氏囊和脾,经磨碎后加入肉汤或灭菌生理盐水制成1:5或1:10悬液,以3 000转/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加青链霉各1000μl/ml,作用6h,取上清液经绒毛尿囊膜接种15~20日龄仔鸡,受感染的仔鸡在3~4 d死亡,剖检可见法氏囊病变特征,另外,还可用已知的阳性血清在仔鸡的肝脾纤维细胞培养物上作中和试验。
2.1 流行特点
自然感染情况下,此病常见于鸡,不同品种的鸡均有易感性。此病常发4~6月间,传播途径多样化,苍蝇、蚊子等均是重要的传染媒介。被致病菌污染的粪便、饲料、饮水、用具等,均为重要传染病源。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潜伏期短,感染后1~2d后发病,发病后2~3d死亡。一周后逐渐康复,病死率在50%左右。诊治不及时,继发其他感染症,将加重病死率达80%左右。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无季节性,只要有易感鸡群存在,任何时间均有发病的可能。
2.2 临床症状
此病潜伏期短,易感鸡群感染后2~3d,即可出现典型症状。病畜早期,啄食自己肛门。随后,羽毛杂乱,呆立缩脖,久立不愿动,饮欲食欲不好。随病程加剧,脱水症明显,最后因虚脱而亡。护理及时,病鸡耐过,多数贫血、消瘦、长势迟缓,饲料利用率偏低。此症极易与曲霉素菌病混染,加重病情,加重病死率。
有易感鸡群存在,此病多数突然发生。典型症状,食欲废绝,行走不便,颈部震颤等等。随后,羽毛色泽暗淡,蓬松脱水,眼窝下陷。后期,因极度脱水而死亡。通常情况下,发病后1~2日,病死率升高,且呈上升态势。而后1周,即达死亡高峰期,后期病死率降低。
2.3 剖检病理
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后,约2~3d后法氏囊明显水肿。浆膜表面呈现胶状黄色浸润,颜色显乳白色。后期,病鸡法氏囊明显变大肿胀,腔内容物显凝乳状无,囊壁有明显的坏死点。严重感染病例,法氏囊出血,颜色显淡紫色。体质较好的病鸡,感染后不会死去。而法氏囊逐渐恢复体积,但很快萎缩,表面有明显的出血点。除法氏囊病变明显后,腿肌、胸肌有明显的斑点状出血点,肾小管及输尿管内,充斥着石灰浆状的尿酸盐。
3 防疫措施
3.1 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具有非常高的传染性,而死亡率也相当高。因此饲养员需要重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控制工作。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对各种理化消毒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这种病菌可能会在鸡群中长时间的存在,因此需要采取卫生消毒措施,饲养员需要采用次氯酸钠、含碘制剂以及福尔马林等消毒药对病鸡的鸡舍进行消毒,要严格遵循“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处理好法氏囊病的病毒,成为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关键因素。另外饲养员需要科学的处理病鸡,尽量把病菌消灭干净。对于病鸡的鸡舍进行封闭,并且需要每天进行消毒两次,对于饲养环境以及饲养人员、饲养工具也需要消毒。
3.2 加强饲养管理
对于鸡的饲养,饲养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充分了解鸡的常见病症,这样在鸡出现类似的病症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避免鸡群大面积的感染。另外饲养员需要改善鸡舍的环境,要确保阳光充足,卫生干净,做好保温的措施,最后还要做好鸡舍的通风。饲养员需要确保鸡舍的供水、供食的充足,另外要保证饲料品质,这样才能够提高鸡群的体质
3.3 科学接种防疫
3.3.1 疫苗选择
接种疫苗的选择,应根据此病流行病学、污染程度、卫生状况、抗体水平、养鸡品种等,最终遴选确定。
雏鸡无母源抗体,建议用低毒力珠弱毒活疫苗,比如:D78、LKD等等。早期点鼻、滴眼、肌肉注射、饮水等,均有不错的防疫效果。
鸡群有母源抗体,建议用中等毒力的活疫苗,比如:Culm苗、法国CT苗等。
此病污染程度较高地区,可考虑使用毒力更强的疫苗,比如:法必妥等,能有效预控病毒感染。但是,对法氏囊有一定的损伤,引起免疫抑制,影响其他接种效果。
3.3.2 免疫程序
制定免疫程序,应考虑鸡群母源抗体水平。研究证实:较高水平的母源抗体,除保护雏鸡免收病毒侵蚀外,同样将中和活疫苗抗原,阻断活疫苗诱导的主动免疫应答。鸡场母源抗体水平均匀的话,一般一次接种后即可获得成功的免疫。但是,多数鸡场母源抗体水平不均匀,由此,接种1次活疫苗将难以起到理想的预期效果。由此,实现鸡场完全免疫,建议多次接种IBD疫苗。生产实践中,确定首免日龄极为关键。免疫时间过早的话,母源抗体水平偏高,将影响主动免疫效果。免疫时间过晚的话,对早期雏鸡的保护能力有限。由此,选择合适的接种时机,为制定合理接种程序的关键。首免时间的确定,可通过琼脂扩散实验,通过母源抗体阳性率检测,最终确定首免时间。通常情况下,母源抗体检测阳性率达30~40%时,安排首次免疫,1周后即可产生免疫效力。二免安排在首免后的1周,常发地建议三次加强免疫,多数安排在二免后的3周,基本可达到防控此病的目的。
4 结论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为传染性极高的疾病,在鸡群中较为普遍流行,此病病死率较高,严重破坏病鸡的免疫系统,常导致多种疫苗免疫失败,带来经济损失不容小觑。由此,建议采用相应的防疫措施,注意做好此病防治工作防患于未然。
[1] 包慧芳,李天良.囊速康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试验[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0,19(2):3-6.
[2] 贾英科.法囊速效散防治鸡IBD的研究[J].中兽医医药杂志,199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