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毒的研究进展
2016-04-05花琴
花 琴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动物防疫站,江苏苏州 215164)
猪圆环病毒的研究进展
花 琴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动物防疫站,江苏苏州 215164)
本文对猪圆环病毒的病原特性、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疾病诊断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该病的临床症状和诊断技术,并对猪圆环病毒今后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展望。
猪圆环病毒;研究;进展
1 病原特性
PCV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该科是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第六次学术报告新增的病毒科。PCV是兽医学上已知动物病毒中最小的病毒,无囊膜,呈正十二面体结构,病毒基因是一条共价结合形成闭环的DNA单链,病毒衣壳蛋白为一条多肽链。PCV分为PCV-1和PCV-2两个型。PCV-1无致病性,包括PCV-PK15及其它流行于猪群但无致病性的分离株;PCV-2有致病性,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在酸性环境及氯仿中可存活较长时间,对高温(56℃和70℃)有抵抗作用,无血凝性,在原代胎猪肾细胞上不能生长,可在PK-15细胞中生长,但不引起细胞病变,其核酸的序列极度保守不易发生变异。
2 流行病学
从1991年首次在加拿大暴发PCV-2后,该病毒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世界上其它主要养猪国家都陆续报道了PCV-2的发生。本病主要侵害断奶后仔猪,哺乳猪很少发病。如果猪场采取早期断奶,10~14日龄断奶猪亦可发病,一般本病集中于断奶后2~3周龄的仔猪。该病毒分布广,猪群中血清阳性率常达20~80%,病毒可随粪便、鼻腔分泌物排出体外。通过消化道感染,胎盘垂直感染可能性存在。发病率与死亡率不定、呈地方流行性时,发病率死亡率较低。但与细小病毒(PPV)、败血型链球菌(DM)、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V)、多杀性巴氏杆菌(PM)等混合感染时,能加剧此病的发生流行,在我国山东、山西、河南、广东、湖南、江苏、东北等地均有案例报道。
3 临床症状
目前的研究认为PCV-2主要引起猪的以下几种疾病:猪皮炎与肾衰综合征(PDNS)以及新生仔猪先天性震颤(CT)等。其临床表现如下:
(1)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
多发生在保育猪及育肥猪。病猪发热、不食、消瘦、苍白、跛行、结膜炎、腹泻等。特征性症状是会阴部、四肢、胸腹部及耳朵等处的皮肤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红紫色病变斑点或斑块,有时这些斑块相互融合成条带状,不易消失。剖检主要是肾脏肿大,颜色变淡、变白,有时肾表面还会有细小的出血斑点,淋巴结肿大、出血,腹水增多,肺脏一般有炎症变化。大多数病猪消瘦、衰竭死亡。
(2)传染性先天性震颤
主要发生于刚出生不久的仔猪。表现为生后不久或出生后仅几个小时,即发生震颤,有的全窝猪发生,有的部分发生,临床上症状轻重不一,有的仔猪是全身一致的、有节奏的震颤,无法站立,被迫躺卧,躺地后,震颤减轻或停止,再站立又出现症状;有的仔猪全身震颤程度不同,或头部、颈部强烈震颤,或后躯震颤不能站立,显著成跳跃状,病情轻的,虽然全身震颤,但仍可运动,体温、脉博、呼吸均无明显变化。
4 临床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等可对本病做出初步诊断,但要做到确诊还需要借助于实验室的诊断技术和方法。
针对病毒抗原的诊断技术
(1)电镜法。利用电镜技术可以直观、准确的鉴别病毒,根据病毒本身所具有的形态、结构和大小等不同特征,可即刻做出诊断。Stevenson首次在透射电镜下对被 PCV-2持续感染的PK-15细胞内的PCV-2进行超微结构的观察,并详细描述了在细胞的细胞浆与细胞核内的病毒包涵体及病毒粒子的形态。郎洪武从发病猪的脾脏和淋巴结组织的超薄切片中观察到了大量直径17 nm、圆形、无囊膜的PCV病毒粒子。
(2)PCR技术。从PCV-2的DNA链上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进行PCR反应,可直接检测组织病料及细胞培养物中的病毒核酸,是一种快速、简便、特异的诊断方法,现在已经发展出多种改进的PCR方法。多重PCR可以简单、方便地同时检测2种或2种以上的病毒DNA,现已广泛应用于疾病的快速诊断等方面。2003年Kim J等建立了从精液中同时检测PCV和PPV的多重巢式PCR方法。他们对98份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20份(20.4%)为PCV阳性,42份(42.9%)为PPV阳性。该结果表明:多重巢式PCR方法比传统的病毒分离方法更敏感、快速。Yu等建立了一种反转录PCR(RT-PCR)方法来检测复制型病毒。
(3)核酸杂交技术。Rosell C等用杂交技术从30头患猪中检测到了28份阳性,并发现病毒的DNA主要位于淋巴器官,尤其存在于淋巴结部位。也在同一年里,Sirinarumitr T等利用荧光标记RNA的探针与细胞中的病毒核酸或与福尔马林固定的、石蜡包埋的组织中的PCV病毒核酸进行杂交,建立了快速检测PCV的原位杂交技术,他们在该方法中,应用了快速加强杂交缓冲液进行杂交,结果仅需7~8 h,这比传统的杂交方法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因而它更适用于对常规PCV的诊断。
5 圆环病毒的防治措施
(1)培养良好饲养方式。实行“全进全出”饲养制度,严防病毒交叉感染。猪舍要清洁卫生保温,通风良好,降低氨气及有害气体的浓度;控制饲养密度,不同日龄的猪只应分群饲养不要混养;减少各种应急行为,创造一个良好安定的饲养环境。
(2)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定期对猪场进行全方位消毒,同时加强对外来车辆、人员的限制,避免人畜、车畜病毒交叉感染。
(3)严格检疫购入种猪。对新购进的种猪要进行隔离观察,隔离饲养1个月,健康者方可进入猪场生产区。
(4)药物预防控制发病及继发感染。在每千克日粮中添加支原净、强力霉素、阿莫西林等药物,拌匀后喂饲,连用7d,同时在饲料中注意适当的添加电解质和维生素B12、维生素C等,增强仔猪对该病的抵抗力。
[1] 高骏,胡建华,孙凤萍.猪圆环病毒研究进展[J].上海农学院学报,2005,(1):22-24.
花琴(1980—),女,学历: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