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仔猪成活率的关键技术措施

2016-04-05张立杰

兽医导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补料疾病防治初乳

张立杰

(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北赞皇 051230)

提升仔猪成活率的关键技术措施

张立杰

(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北赞皇 051230)

冬春季节,气候变化多样,仔猪受此影响显著。各生产管理环节一旦忽视,极易诱发疾病感染,增加病死率,影响到最终的养殖效益。文章自改善仔猪场养殖环境、加强仔猪饲喂管理、重塑“防重于治”的理念等三个方面,有重点分层次地就提升仔猪成活率做要点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养猪;仔猪;养殖效益

1 前言

“小猪怕冷,大猪怕热”,冬春季节天气多变,对于仔猪影响较大,保证仔猪的成活率是猪场取得效益的重要环节之一。此外,仔猪成活率的高低是生猪生产的关键,而提高仔猪成活率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注意养殖各个方面的具体细节问题,现就本人在指导养殖户过程中,得出的一些经验和采取的措施,供大家参考。

2 提升仔猪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2.1 改善仔猪场养殖环境

2.1.1 保持圈舍洁净卫生

初生仔猪先天免疫力差,易受环境不良应激患病,加重病死率。由此,改善养殖环境卫生,对仔猪的健康生长尤为关键。而且,大量实践已证实:良好的洁净卫生的圈舍环境,更有利于提升仔猪成活率,确保较高的商品率。由此,一定程度上来讲,保持圈舍洁净卫生,是降低患病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2.1.2 注意防寒防冻

仔猪体温调节系统有待完善,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做好防寒防冻工作,尤为关键。仔猪适宜的环境温度,参照如下:初生后1~3d,适宜温度30-32℃;出生后4~7d,适宜温度28~30℃;仔猪8~10日龄,适宜温度25~28℃;仔猪30~60日龄,适宜温度22~25℃;2~3月龄,适宜温度19~22℃。通过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为仔猪成长创造良好的小气候环境,达到提升成活率的目的。

具体的保温措施,建议如下:

第一,厚垫草。取暖条件有限,没有设备增暖。可考虑垫厚草在地面,此法较适合小型养猪场,或家庭式散养。但是,垫草的厚度,应控制得当。同时,应训练母仔定地方定时间排便的习惯,而且要确保垫草的干燥,注意经常更换。

第二,吊装红外线灯。护仔栏内吊装红外线灯,通过高度来控制温度。安装此设备取暖,方法简单易行,即可防治仔猪被压,又能确保适宜的温度。但是,使用此法一定要注意灯泡的高度,太低的话易灼伤母猪或仔猪的皮肤,甚至是诱发火灾。

第三,火坑。北方多采用此法,一般建在仔猪保温间的一层。每相邻的两个猪舍,都要合建一个火坑。火坑的火道为中间隔墙,两侧地下各挖一条深25cm的烟道,上面铺设地砖,砖上敷上后4cm的草泥。

可用的取暖方法较多,具体选择何种方法,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酌情选择。

2.2 加强仔猪饲喂管理

2.2.1 吃足初乳

仔猪初生后,先天免疫力差。自身免疫力的提升,多数靠补食初乳。而且,在初乳中,富含大量免疫球蛋白。研究证实,每100ml初乳,约含免疫球蛋白7~8g,多出常乳约10倍。仔猪出生后,肠道24h处于原始状态,可随时渗透进入仔猪血液,对提升仔猪免疫力大有裨益。由此,仔猪出生后,应及早补食初乳,提升自身免疫抗体能力。

2.2.2 固定乳头

母猪哺乳持续3~5min,真正放乳的时间,也就20~30s。由此,仔猪如没有固定位置的哺乳习惯,很容易导致弱小仔猪吃不上食的状况,最终导致仔猪错过方奶时间,导致饿死,或最终形成僵猪。由此,仔猪出生后2d,注意人工辅助固定奶头,确保全窝长势整齐,确保仔猪正常生长发育。

2.2.3 选择性寄养

规模化养猪场,养猪数量偏多,寄养是必须要准备的工作。当母猪产仔过多,哺乳多余仔猪困难时,可考虑将这些仔猪选择性寄养给其他母猪。经大量的实践证实:选择性寄养的母猪,最好为迟1~2d分娩的母猪,能确保寄养工作的顺利实施。早期,建议安排寄养仔猪和收养母猪,能合养在一保育箱内一段时间。

2.2.4 补铁补料

大量实践证明,仔猪生后2~3 d内,每头仔猪肌注补铁100~150mg,不但预防了缺铁性贫血,而且平均每窝断奶育活仔猪数可增加0.5~1头,60日龄体重可提高1~2 kg;在缺硒地区,还应同时注射0.1%亚硒酸钠与维生素E合剂,每头1 ml,10日龄每头再注射1 ml。

补料可提高仔猪生长速度,增强体质。仔猪生后7d左右,可采用自由采食法补料,即在补料槽里放上颗粒料等。让仔猪自由采食,为使仔猪尽快吃料,开始几天将仔猪赶到补料槽旁边,上下午各1次,效果更好。

2.3 重塑“防重于治”的理念

在现代养猪理念中,“防重于治”有着更现实的意义。

加强疾病防治,应注意确保地面干燥、卫生,应注意勤换垫草,应注意定期清洗饮水器、食槽,而且,每天至少应用石灰水浸泡消毒1遍。

加强疾病防治,接种防疫疫苗是关键。严格按照防疫程序,合理接种疫苗。同时,注意补充各种营养物质,满足其基本的生长需求。

加强疾病防治,留意猪群变化。发现疫情后,应及早隔离诊治。

加强疾病防治,仔猪应提前补料,适时训练其消化器官机能,有利于肠胃发育。同时,肠胃机能得到改善后,就不会随便乱肯东西,减少感染病害的可能。

3 结论

提高仔猪成活率是一个多方面的复杂的问题,并且因时、因地、因品种、生长发育阶段、猪场的设备条件,饲养管理水平等的不同而对仔猪成活率存在着不同的影响。文章着重自改善仔猪场养殖环境、加强仔猪饲喂管理、重塑“防重于治”的理念等三个方面,就提高仔猪成活率做要点阐述,为地方健康养猪提供技术指导。

[1] 王莉,豆亚群,姚文学.浅议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措施[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117-118.

[2] 何浩.简述提高仔猪成活率的关键措施[J].吉林畜牧兽医,2013,(1):32-33.

[3] 曾雪珍.浅淡影响仔猪成活率的原因与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3,(10):215-216.

猜你喜欢

补料疾病防治初乳
基于品管圈的多学科联合干预策略在早产儿初乳喂养中的应用
生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反应型冷补料与溶剂型冷补料路用性能对比研究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管理的影响
精补料增重净能对西杂肉牛育肥性能和成本的影响
本地白山羊和隆林山羊冬春季补料效果对比试验
关于鸡慢性呼吸道疾病防治的几点建议
犊牛饲喂初乳好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