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牛副结核病的诊断与防制

2016-04-05曹敬波山东省莱西市畜牧兽医局2666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6年3期
关键词:肠系膜黏液结核病

曹敬波 (山东省莱西市畜牧兽医局 266600)



奶牛副结核病的诊断与防制

曹敬波 (山东省莱西市畜牧兽医局 266600)

1 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少则6个月,多则15年以上。所以奶牛感染副结核病后,在一定的时期内不出现临床症状,较多是在产犊后体质虚弱时出现临床症状,3~5岁的奶牛发病最多。早期症状是间断性腹泻,体温正常,与其他腹泻疾病在临床症状上不易区分,经对症治疗后可以短期控制症状,当遇到产犊、气候剧变、饲草饲料改变等应激反应情况时又会马上出现临床症状,经几次反复发作后,变为顽固性的腹泻,对药物治疗不再敏感。症状也逐渐加重,常见下颌及胸垂处水肿,起初粪便为不成形的软便,食欲、精神尚佳,经反复后,粪便逐渐变稀,带有气泡、黏液和血凝块,气味恶臭,眼球下陷,有一定的饮欲,食欲减退,不爱吃精料,重度消瘦至“皮包骨”,最后不食,不能站立。染疫群体死亡率每年可达10%。

2 病理变化

患病奶牛病理损害常见于肠道的空肠、回肠、结肠前段和肠系膜淋巴结,回肠段病理变化最为明显。剖检后可见浆膜下淋巴管和肠系膜淋巴管肿大,浆膜和肠系膜水肿,肠黏膜增厚明显,形成如脑回样的皱褶,黏膜颜色变为灰黄,上面附有浓稠黏液,肠腔内空虚,只有少量稀薄粪便。

3 诊断

根据症状和病理变化可进行初步诊断,但早期症状不十分明显,易与其他腹泻疾病相混淆,因此应结合临床症状进行实验室诊断,方能确诊。

3.1 细菌学诊断

3.1.1 活体取样 用塑料长臂手套一支,戴于手臂上,如直肠检查方式,伸于直肠内,弯曲手指,将直肠内粪便排空后,用手指稍用力刮肠黏膜表面,退出后将长臂手套翻过来,刮取到的肠内容物存放于手套内,然后送检即可。死亡病例取回肠末端与附近肠系膜淋巴结或取回盲瓣附近的肠黏膜。

3.1.2 细菌直接涂片检查 送检的粪便中如能发现黏液,可以用载玻片直接做成触片,然后抗酸染色,镜检,往往就能发现病菌。如果粪便中没有黏液,需要进行粪便集菌,取待检粪样15~20g,加约3倍量的0.5%氢氧化钠液,混匀,55℃水浴乳化30min,取上清液1000转/min离心5min去沉渣,再以3000转/min离心30min,去上清液,沉淀物涂片,火焰固定,抗酸染色后镜检。

3.1.3 抗酸染色 (1)方法1:将制好的涂片火焰固定,滴满石炭酸复红液,在酒精灯上加热染色5min,以冒蒸汽不沸腾为度,稍冷,倾去染色液。水洗,3%盐酸酒精脱色至无色,水洗,滴加碱性美蓝液染色1min,水洗、干燥、镜检。(2)方法2:将制好的涂片火焰固定,滴满石炭酸复红液,在酒精灯上加热染色5min,以冒蒸汽不沸腾为度,稍冷,倾去染色液。水洗,滴加碱性美蓝液染色5min,水洗、干燥,镜检。用10×100倍油镜镜检,如有病菌,可发现副结核菌是长0.5~1.5μm,宽0.3~0.5μm的红色革兰氏阳性小杆菌,在视野中常以成堆或栅栏样丛状出现,但在病原菌少时,往往需要镜检许多视野才能发现。(3)注意:有时本病一次镜检不能发现病菌,所以如果一次镜检未能发现病菌时,不能排除此病,需间隔一段时间后再次镜检。

3.2 变态反应诊断

由于奶牛感染本病初期没有症状,对牛群检疫净化,需要进行变态反应试验。其意义在于可以发现绝大多数无临床症状的病畜,尽早对其淘汰处理,避免其排出的细菌感染其他健康牛。操作方法:(1)材料:剪毛剪、游标卡尺、注射器及针头、75%酒精棉球、记录本等。(2)药品:副结核菌素。将被检动物编号,在颈侧1/3处中部的皮肤剪毛,直径约10cm,用卡尺测量原皮厚,并作好记录,局部用酒精棉球消毒。将副结核菌素以灭菌注射用水稀释至0.5mg/ml,皮内注射0.1ml,如注至皮下或溢出,应于离原注射点8cm以外处补注一针。结果判定:注射后72h观察反应,检查注射部位有无热、肿、痛等炎症,并以卡尺测量注射部位的皮肤厚度。阴性反应:注射部位迟发型过敏反应时间或炎性反应不明显,皮厚差≤2.0mm。阳性反应:局部有炎性反应,皮厚差≥2mm判为阳性;局部炎性反应不明显,皮厚差2.1~3.9mm,可视情况在3个月后复检,于注射部位对侧的相应部位进行相同的操作,72h后皮厚差仍≥2mm,则判为阳性,应立即淘汰处理。如考虑有感染结核病的可能,可以在做副结核变态反应的颈部另一侧做结核菌素的变态反应试验,72h后判定结果,皮差较大的变态反应侧为病牛所患疫病,如副结核变态反应颈侧皮差较大则此病畜感染的是副结核病。

4 防制

4.1 检疫 在引进奶牛时,进行副结核病检疫,确认健康后方可引入,对本地感染的病牛进行及时的检出与淘汰。

4.2 免疫 对新生犊牛进行副结核疫苗免疫注射。

4.3 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抵抗力 尤其是对幼年牛更要给予足够的营养;对疑似牛进行粪便检菌;淘汰出现临床症状的牛;及时清理畜舍;对病牛粪便、牛舍、饲槽、用具及运动场等要定期彻底消毒;分娩后立刻把犊牛同患病母牛分开并隔离饲养;不喂给病牛牛奶,喂健康牛奶或经灭菌的牛奶。

收稿日期:(2015–12–31)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16)03-0034-02

猜你喜欢

肠系膜黏液结核病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会阴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Cif基因表达研究
黏液水肿性苔藓1例
算好结核病防治经济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