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尖山林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对策

2016-04-05刘燕沁水县大尖山林场山西沁水048200

山西林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刘燕(沁水县大尖山林场,山西 沁水 048200)



大尖山林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对策

刘燕
(沁水县大尖山林场,山西沁水048200)

【摘要】林业有害生物是制约林业建设健康发展的障碍之义。介绍了大尖山林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现状和特点,分析了其发生成灾的原因,并针对目前防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大尖山林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1 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现状

近年来,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扎实有序推进,尤其是一期后期和二期森林抚育的逐步放开,沁水县大尖山林场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防控形势亦日趋严重,特别是占该场森林资源80%以上的油松纯林内虫害种类、发生面积、危害程度逐年上升。到目前为止,除该场历史性成灾种类红脂大小蠹、油松毛虫、松梢螟外,松阿扁叶蜂、侧柏尺蠖在该场首次发现并爆发成灾,横坑切梢小蠹、油松梢小蠹在抚育地块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双条杉天牛、粗鞘双条杉天牛、六齿小蠹、吉丁虫等次期性害虫种群数量也大幅上升;鼠兔害、油松球果小卷蛾、球果螟和危害刺槐的刺槐蚜虫、刺槐尺蠖等每年都有发生,尤其是已发生成灾的松阿扁叶蜂、红脂大小蠹、横坑切梢小蠹等传播迅速、危害严重、防治困难的重要林业有害生物,已给该场造成了巨大的灾害和损失。目前,该场虽采取了综合治理措施,控制住了灾情,但潜在威胁仍很严重,稍有不慎即会再次暴发成灾。

2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特点

1)本土重大有害生物发生危害依然严重。该场历史性大害虫红脂大小蠹、油松毛虫,多年来虽经多次综合治理,发生面积至今未减,成灾现象时有发生,灾害损失依然严重。

2)突发性食叶害虫种类增多,危害更为严重。2013年度首次在该场发现并爆发成灾的松阿扁叶蜂,危害情况和治理难度更甚于油松毛虫。

3)原有害虫食性越来越杂。危害杨、柳、核桃等阔叶树种的木橑尺蠖首次发现在该场辖区内的县级森林公园危害侧柏、白皮松,并突发成灾。

4)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横坑切梢小蠹、油松梢小蠹等次要害虫目前已在该场部分抚育林地突发成灾,危害相当严重。

5)林内杂灌有害生物危害日趋凸显。

6)人为活动频繁的林地普遍重于人为活动少的林地。如煤层气开采钻井周围松梢螟发生普遍重于其他地方;森林公园装饰点缀灯光的林地侧柏尺蠖首发成灾;凡有油松新采伐(含盗伐)的地块红脂大小蠹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3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原因分析

1)树种单一,林分结构不合理,油松纯林面积过大,导致林分抗病虫害能力差。在大尖山林场所有林分中,80%以上为20世纪60年代建场以来所营造的油松纯林,大面积集中连片的油松纯林不仅为松类病害虫的滋生、繁衍提供了优良场所,而且一旦发生成灾,灾情和蔓延趋势都很难遏制。如近3年来突发成灾的松阿扁叶蜂和油松小蠹虫。

2)林龄结构不合理,以单层同龄林为主,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森林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一旦遭受盗伐、森林抚育等人为因素的干扰,均会较大程度改变林内小气候,从而打破原有生态平衡,引发森林病虫害。

3)暖冬、高温、干旱、洪涝等异常气候增多,导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诱因增多。如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导致一些害虫危害时间加长,滞育期缩短,使一些害虫(尤其是食叶害虫如松毛虫、尺蠖等)更容易暴发成灾,有的甚至增加年发生代数;夏季的高温干旱对森林生长极为不利,但对小蠹虫、天牛等以环境逆境为诱因的有害生物的发生却极为有利;连年暖冬现象,使害虫越冬死亡率降低、基数连年增加,为林业有害生物的突发成灾埋下了隐患;干旱和洪涝的频繁发生,均会导致森林健康水平下降,抵御林业有害生物能力降低。

4)人为活动也是引发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异地传播和趋性引发,如趋光性强的松梢螟、尺蠖类,晚上有灯光的林地更容易暴发成灾;对松脂味趋性严重的红脂大小蠹,哪里有油松采伐即会招来大量成虫,重复侵染加大了侵染成功的概率,若不及时采取措施,暴发成灾势在必然。

5)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意识淡薄,导致投资不足,防控体系建设滞后,不仅造成造林、抚育、病虫害防治之间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防控体系,而且应急防控能力差。该场近年来新抚育地块发生的松阿扁叶蜂、油松小蠹虫虫灾,就是由于森林抚育破坏了多年来形成的生态平衡又没有采取防控措施所造成的。

4 存在的问题

1)基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力量薄弱,专业知识匮乏,基础设施落后,森防体系建设滞后;病虫害不仅不能及时发现,而且发现后往往不能及时识别并做出应急防治方案。

2)有害生物监测预报设施短缺、技术落后,到目前为止,基层林场还是主要依靠人工现地调查为主进行监测,致使不能及时发现虫情、准确掌握虫情发生动态并及时发布预警、做好应急防控准备。

3)基层单位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病虫害发生后往往还是依靠老式防治工具和方法,严重影响了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力度和效果。

4)经费不足,必备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器材严重短缺,严重制约了该场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力度。

5)基层林场组织机构不够完善,防治队伍不专业,网络化管理人才缺乏等,这些也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防治工作的开展,影响了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力度和效果。

5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对策

5.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改变理念,积极预防

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其治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只有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才能有效遏制我国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发生的局面。因此,希望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提到和森林火灾一样的地位,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减灾计划中去,并实行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让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有人常抓常管,进一步变灾后的被动防治为灾前的主动防控,减少经济损失,确保生态安全。

5.2 增加药剂、器械,提高应急防控能力

针对目前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建议省、市、县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储备一定的应急防治药剂、器械,增加对突发病虫害的应急防控能力,以免延误最佳防治时间致使小灾变成大灾。

5.3 增加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要像对待森林火灾一样对待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把基层林场的病虫害灾前防控、灾后防治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加大投资力度,保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力度和连续性。

5.4 培养人才,提高防治技术水平

通过学院分配、定向培训、自修自学等渠道,不断提高林场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要加强一线管护员主要森林病虫害的专题培训,以此加大林场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力度和防治专业队的业务水平。

5.5 做好科学研究,提高技术水平

结合一线生产,鼓励一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人员或爱好者进行相关科学研究,鼓励一线工人争当防治观测员,为掌握本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发生规律搭建平台,为今后监测预报和有效预防、科学治理提供经验和理论依据。

5.6 积极实施工程除治

根据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分虫施治,合理利用人工、生物、信息素、化学药剂等防治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将各项防治技术融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弥补各自不足,达到综合控制有害生物的目的,逐步建立有虫不成灾的森林生态平衡体系。

【中图分类号】S76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4707(2016)06-044-02

doi:10.3969/j.issn.1005-4707.2016.02.020

【作者简介】刘燕(1969-),女,1992年山西农业大学毕业,现任山西省沁水县大尖山林场工程师。

【收稿日期】2015-10-25;【修回日期】2015-11-15。

猜你喜欢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民乐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特点与现状分析
临沂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简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现状及对策
慢病防控 接下来的10年怎么做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中植物检疫的作用探讨
慢病防控一刻也不能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