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波氏杆菌病的诊治
2016-04-05汪志铮南平农校
汪志铮/南平农校
兔波氏杆菌病的诊治
汪志铮/南平农校
兔波氏杆菌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起家兔的一种常见多发的、广泛传播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以鼻炎、支气管炎和脓疱性肺炎为特征。
(一)流行特点
本病在秋冬季节和早春多发。不同年龄的兔均易感。主要通过接触病兔的飞沫、污染的空气,经呼吸道感染。尤其在天气突变,兔的抵抗力下降,兔舍卫生不好,空气污浊等情况下,均可引起本病发生。此菌在群养兔中污染为64.4%,散养兔为20%。病兔和带菌兔是主要传染源,从鼻腔分泌物和呼出气体中排出病原菌。鼻炎型常呈地方性流行,支气管肺炎型多散发。
(二)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7~10 d。仔兔多呈急性经过,初期刚见鼻炎病状后,即表现呼吸困难,迅速死亡,病程2~3 d。
成年兔表现鼻炎和支气管炎。有多量的浆液性、粘液性鼻液流出。鼻炎长期不愈,鼻腔流出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打喷嚏,呼吸困难,不食,消瘦等,病程可持续达几个月。
(三)病理剖检
鼻腔、气管黏膜充血、水肿。鼻腔内有浆液性、粘液性或粘液脓性分泌物。在肺门支气管周围到肺的边缘见有支气管肺炎病灶。病变多见于心叶、尖叶,严重的病例,波及全肺叶。病变部隆起、坚硬,呈暗红色,褐色,进而为灰黄色。有些病例肺上有大小不等的脓疮。严重的占肺部的90%以上。有的肝脏表面有黄豆至蚕豆大的脓疮。脓疮破后可见粘稠的奶油状乳白色的脓汁。还见有心包炎、胸膜炎、胸腔积脓及肌肉脓肿等。
(四)诊断
根据临床病状及剖检变化可初步确诊。但必须进行细菌学检查,找出病原才能最后确诊。
1.采取呼吸道分泌物或病变组织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能看到革兰氏阴性、小球杆菌;如用美蓝染色,镜检,可见多形态、两极染色的小杆菌。
2.血清学检查,可用平板凝集试验,琼脂免疫扩散试验等。平板凝集试验:在洁净的玻片上,滴加1滴菌液(2 500亿菌1 ml),再加1滴被检血清,充分混合,在20℃~25℃条件下作用2~5 min,出现颗粒絮状物,液体清亮为阳性。
(五)预防措施
1.建立无波氏杆菌病的兔群。坚持自繁自养,避免从不安全的兔场引种。从外地引种时,应隔离观察30 d以上,确认无病后再混群饲养。
2.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外界刺激因素。保持通风,减少灰尘,避免异常气体刺激,保持兔舍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兔舍潮湿和寒冷。
3.定期进行消毒,保持兔舍清洁。搞好兔舍、笼具、垫料等的消毒,及时清除舍内粪便、污物。平时消毒可使用3%来苏尔、1%~2%氢氧化钠液、1%~2%福尔马林液等。
4.进行免疫接种。疫苗可使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生产的兔波、巴氏杆菌二联灭活苗,或山东滨州畜牧兽医研究所生产的兔瘟、兔巴氏杆菌、兔波氏杆菌三联蜂胶灭活苗。每只兔皮下或肌肉注射1毫升,免疫期为4~6个月,每年于春、秋两季各接种一次。
5.做好兔群的日常观察。及时发现并淘汰有鼻炎症状的病兔,以防波及全群。
(六)治疗办法
1.隔离消毒:隔离所有病兔,并进行观察和治疗;兔波氏杆菌的抵抗力不强,常用消毒药物均对其有效,可应用1%煤酚皂溶液或百毒杀溶液彻底消毒全场。
2.紧急接种:应用兔波、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苗或兔瘟、兔巴氏杆菌、兔波氏杆菌三联蜂胶灭活苗进行紧急接种;每只病兔肌肉注射2毫升。
3.药物治疗:应用一般的抗革兰氏阴性菌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治疗,均有一定的疗效。卡那霉素,每只每次0.2~0.4 g;庆大霉素,每只每次1万~2万单位,进行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3 d。也可用上述抗生素进行滴鼻。磺胺类药物,如酞酰磺胺噻唑内服,每千克体重0.2~0.3 g,每日2次,连用3 d。
4.对症治疗:对于鼻炎型病,可用“鼻炎净”混入饮水中,让病兔自由饮水,有较好效果;对脓疱型病兔,无治疗效果的应及时淘汰。治疗时要注意停药后的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