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防治在羊小反刍兽疫病中的应用
2016-04-05卢景华
卢景华
综合防治在羊小反刍兽疫病中的应用
卢景华
(隆安县城厢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南宁 532799)
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恶化,在畜牧业发展中,各种疾病传染病的发生也越来越多,其中在养羊业中,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病率日趋升高。随着医疗科学地不断发展,对羊小反刍兽疫的防治措施也逐渐完善。下面本文将会对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病原理、临床症状以及对其的诊断做一些简要分析,然后提出并完善对羊小反刍兽疫的防治措施。
羊;小反刍兽疫病;综合防治应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而生态环境却日趋恶化,对畜牧业的影响尤其明显。近年来,羊小反刍兽疫在我国羊群中发病逐渐频繁,对羊的生命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而且该疾病对羊群的传染性较强,对养羊业产生诸多的不良影响,因此对羊小反刍兽疫的预防和治疗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为了促进养羊业的发展,完善对羊小反刍兽疫病的预防措施和治疗策略便显得尤为重要。
1 发病原理
小反刍兽疫俗称羊瘟,动物由于感染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其主要感染对象为小反刍动物,如绵羊、山羊等,尤其山羊对小反刍兽疫病毒十分敏感,其发病症状相对其他患小反刍兽疫病的动物来说较为严重。小反刍兽疫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其形态呈现多样性,大多为粗糙的球形,与牛瘟病毒十分相似[1]。一旦感染,由于小反刍兽疫病毒对胃肠道上皮组织和淋巴组织有着特殊的亲和力,因此它会首先攻击小反刍动物的淋巴细胞和胃肠道上皮细胞,病变从患畜口腔到胃肠道,引起患畜口腔的炎症,导致呼吸失调和咳嗽等症状,并伴有体温升高、血水性腹泻等症状,病情严重时甚至会引起患畜死亡。
2 临床症状
小反刍兽疫的潜伏期一般为5d左右,最长不超过21d,自然发病的动物基本为绵羊和山羊,其中山羊与绵羊相比,发病情况较为严重。动物感染小反刍兽疫病毒之初口腔黏膜充血,颊粘膜也逐渐遭到损坏,坏死性病灶由原来的红色颜色渐渐变浅,然后呈粉红色,最后会引起体温升高,鼻子有脓性粘液流出,呼出的气体恶臭,且感染动物有食欲减退,口干舌燥,烦躁不安等表现,病情严重的患畜可在其颊部、舌头以及乳头等部位发现坏死性病灶。如果患畜的病情未得到及时控制和治疗,感染后期会出现咳嗽、呼吸异常和血水样腹泻等症状,导致患畜严重脱水、体形消瘦,这时患畜的体温也会随之出现下降的趋势,直至引起患畜的死亡。在此过程中,感染动物的病情越严重其死亡的可能性也越高。
3 病症诊断
3.1初步诊断
先根据感染动物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进行初步诊断,然后再采集样品选择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进行确认动物是否感染小反刍兽疫病毒。
3.2采取样品
首先用拭棒对感染动物的鼻、睫膜、口腔和直肠等器官的分泌物进行采集,然后送到实验室里进行检查。与此同时,再对感染动物的鼻、口腔、直肠等部位进行解剖检查,将患畜身体器官中的提取物用干冰冷藏起来并在72h之内送到实验室里(如果超过72h,用干冰重新将样品冷藏之后再继续输送),对于病理切片组织,需要用浓度为百分之十的福尔马林液体进行保存之后再送到实验室里。然后用常规方法进行血清分离,以供血液学、血清学和病毒分离的使用。
3.3检测血清
采用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抗体进行检测。
3.4检测病原
对病毒的检测较多,主要采用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普通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抗原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琼脂凝胶免疫扩散,最后对聚合酶链式反应产物通过核酸序列检测对病毒进行分型[2]。
4 防治措施
4.1预防措施
第一,通常情况下,羊场的引种检疫不合格可以直接引起羊场的小反刍兽疫病,因此,在对羊小反刍兽疫病防范中,引种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在引种前,饲养人员要进行实地考察此处是否发生过小反刍兽疫病,对卖方羊场的检疫证明进行仔细检查,并对该羊场中的每只羊重新进行检疫,观察其临床症状,以防止在疫区引种。对于购进羊群,要先隔离并观察一定的时间段,确定羊群没有疫病后,再放入本场的羊群,而一旦发现有病羊后首先要将羊群进行隔离并全场消毒,避免与本场羊群接触。
第二,对羊的食物进行防控。羊小反刍兽疫病的出现有很多是因为羊使用了一些不干净的食物,或者使用的食物本身就带有小反刍兽疫病毒。对于这种情况,畜牧人员一定要严格检查并尽量避免。另外,饲养人员在饲养过程中,要保证食物的干净和饮用水的清洁,并每日对羊的症状进行检查,发现有羊只出现不良症状时及时进行隔离和有效治疗。
第三,优化羊群的生活环境。羊群的生活环境对其的健康有着很大影响,畜牧人员应当每天对羊圈的排泄粪便和食物残渣等污物进行打扫清理,羊圈要保持良好的通风,让羊的生活环境做到干净无污染,同时每星期应对其进行化学消毒。例如醇醚、浓度为百分之二的氢氧化钠溶液以及苯酚等都有较好的消毒杀菌效果。另外,如果有些区域被发现有小反刍兽疫病的发生,应该按照国家对此的相关政策规定,进行紧急控制和扑灭,隔离患病的动物和与患畜有所接触的动物,对患畜接触的器具进行及时清理,对此区域及周边区域的环境进行消毒。
最后,对免疫力较低或者发病之处的羊群,可以选择注射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预防感染或治疗,另外,注射疫苗也可以对羊体起到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因此,注射药物对羊小反刍兽疫病进行预防也是一项较好的措施,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4.2药物治疗
饲养人员在羊场一旦发现疑似疫情,要立即上报所在地的动物疫情防控部门,不得隐瞒疫情,然后该部门派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临床诊断,疫情得到确诊后,首先要划定疫区和受疫区,然后再对患羊进行治疗,最后羊饲养人员要加强免疫接种的防治。
在对患羊的治疗中,其治疗方法以药物治疗为主,然后针对病羊的病情、年龄、免疫力等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于患病较为严重的的羊群,需要注射桔梗、当归、板蓝根、连翘、黄芪、免疫激活因子和毒素中和因子等药品进行治疗,根据病情合理进行药物治疗。对于发病慢的羊群,可对其灌服浓度为百分之六的硫酸镁溶液和百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溶液,根据病情发展患畜对药物的需要也有所不同[3],尤其对于怀孕的母羊更应该谨慎治疗。在羊小反刍兽疫病的药物治疗方法中,治疗药物的种类繁多,相关技术人员要根据患畜的病情发展和免疫力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法相互结合进行治疗。
另外,在羊小反刍兽疫病流行的区域,还可以用免疫接种的方式进行防治。用细胞培养的牛瘟疫苗来进行免疫接种,羊群可获得稳固的免疫力。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近年来,我国已经成功的研制出同源性小反刍兽疫苗,目前市场上的PPR疫苗有重组疫苗、PPR弱毒疫苗、RP弱毒疫苗。其中,重组疫苗包括重组羊痘病毒表达的H蛋白和F蛋白,其免疫力较好,且疫苗安全;PPR弱毒疫苗对孕畜比较安全,母源抗体可维持2~4个月,所诱导的免疫力可维持终身;RP弱毒疫苗可以适应细胞免疫,其所诱导的免疫力可维持3年以上。根据不同的羊群,将这些疫苗接种,相信羊群均能获得良好的免疫能力。
在养羊业的发展中,羊小反刍兽疫病的防治十分重要。在防治的过程中,无论是羊场引种还是羊群的生活环境以及食物管理上,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充分的预防措施。对于已经被感染的羊群在进行治疗的同时,也要做好对其的隔离工作,以防威胁到其他健康的羊群。相信随着羊小反刍兽疫病的防治措施的完善和进步,小反刍兽疫病对养羊业发展的影响将有效减少,从而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1] 邵良福.羊小反刍兽疫病的防治对策分析[J].中兽医学杂志,2015,(11):48.
[2] 李慎龙,杨一,谷禹.羊小反刍兽疫疫病的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5,(8):236,156.
[3] 齐德林.羊小反刍兽疫病的综合防治方法探析[J].中国畜禽种业,2015,(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