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胃论治慢喉痹探讨
2016-04-05李欣旭张压西
李欣旭 张压西
(1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武汉 430061;2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肝胆脾胃科武汉 430014)
从脾胃论治慢喉痹探讨
李欣旭1张压西2#
(1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武汉 430061;2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肝胆脾胃科武汉 430014)
慢喉痹;脾胃论治;经验探讨
慢喉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迁延不愈、易反复发作等特点,西医称之为慢性咽炎。慢喉痹以咽部疼痛不适、咽干、咽痒、异物感及干咳少痰或无痰为主要特征,中医多认为此病因脏器虚弱,咽部失养,或风热喉痹反复发作,余邪滞留所致。笔者在长期学习诊疗胃病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患者在患胃病的同时伴随咽部疾病,更甚者以咽部不适为主要症状,通过长期的实践,对于以咽喉不适为突出症状的病人从脾胃论治效果更佳。
1 咽与脾胃的关系
1.1 中医咽与脾胃的联系经络上为相互络属关系:《严氏济生方·咽喉门》说:“夫咽者,言可以咽物也,又谓之嗌,气之疏通厄要之处,胃所系。”足太阴脾经上循咽喉夹舌本,经络互为络属。功能上密切联系:《普济方·卷二十六咽喉门》曰:“夫咽喉者,生于肺胃之气也,主通气水谷,胃气道路,故为胃之系。”咽喉得脾气的输布而健旺,咽喉的生理功能健忘,饮食呼吸调畅,脾胃才能完成其消化吸收输布之功[1]。病理上相互影响:《诸病源侯论·卷30》:“咽喉者脾胃之侯,气所上下,脾胃有热,气热上冲,则喉咽肿痛。”脾胃感分热之邪,上犯咽喉,致咽喉疼痛。
1.2 西医咽喉与胃的关系刘大新[2]认为消化道炎症等刺激大脑皮层时,经延髓迷走神经核或脊髓影响副交感神经系或交感神经系,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从而引起咽部不适。周康年等[3]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与反流性咽喉炎发生的关系研究中,通过对130例顽固慢性咽喉炎患者研究发现,胃食管反流病占34.6%。而在胃食管反流病中,出现咽部异物感的发生率达27.0%,提示咽喉炎与胃密切相关,胃食管反流病可导致反流性咽喉炎。
2 辨证论治及病案举例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从脾胃着手论治喉痹,笔者认为以虚证居多,多见脾胃气虚型、脾虚湿困型。
2.1 脾胃气虚证
2.1.1 病例资料王某,女,40岁,公务员,2015年4月初诊。主诉反复咽喉不适2年。咽干灼,欲饮温水而量不多,咽部微痛,咽部异物感,面色萎黄,动则乏力,时有上腹部胀满不适,活动后上述症状加重。查体:咽部黏膜肿大但不红,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胃镜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Ⅱ级)。舌红,苔薄白,脉迟缓无力。拟以益气健脾、升清利咽为法,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黄芪15 g,白术10 g,陈皮6 g,升麻6 g,柴胡10 g,党参15 g,茯苓15 g,山药30 g,麦冬10 g,甘草6 g,7剂。7 d后复诊,诉咽部不适缓解,仍觉乏力,偶有食后上腹部胀满,舌红,苔薄白,脉迟缓。处方:上方去党参加红参10 g,加木香6 g,14剂。半个月后复诊,患者诉上述症状均明显缓解。依据效不更方继续予以上方7剂,诸症基本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2.1.2 讨论《素问·阴阳类论》说:“一阴一阳代绝,此阴气至心,上下无常,出入不知,喉咽干燥,病在土脾。”脾主运化水谷津液而营养全身,若脾胃运化失常则不能输布津液滋养咽喉,咽喉失养,而发为喉痹。本案患者因脾气虚弱,脾失健运,故出现面色萎黄,动则乏力,活动后症状加重;脾失健运,津液输布功能失常,咽失所养,则咽部干灼疼痛,异物感。本病脾胃气虚为本,治以益气健脾为法,方药未使用一味利咽之品而咽部症状均自消失,体现了“治病求本”的思想。
2.2 脾虚湿困证
2.2.1 病例资料刘某,女,29岁,职员,2015年5月初诊。主诉反复咽部不适半年。反复咽痛,咽干,痰多,色白,咽部异物感。平日感全身困倦,进食后感腹胀,大便溏,每日两次,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查体:咽部黏膜但肿而不红,咽后壁侧索增粗。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Ⅱ级)。拟以健脾祛湿、利咽止痛为法,方以参苓白术散加减。处方:党参15 g,茯苓15 g,白术12 g,山药10 g,桔梗6 g,薏苡仁30 g,白扁豆12 g,法半夏12 g,陈皮6 g,砂仁6 g,木香6 g,厚朴10 g,黄芪10 g,玄参10 g,甘草6 g,7剂。7 d后再诊,患者诉咽部不适、咳痰、全身困倦均缓解,大便溏,现减为每日1次,无明显腹胀。守上方去厚朴,共加减服药30剂,患者症状均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2.2.2 讨论《素问·阴阳类论篇》曰:“咽喉干燥,病在脾土。”脾虚运化失常则不能输布津液,津液难以上承咽喉,故咽部不适;脾虚痰湿内阻,则痰多、全身困倦、便溏;脾虚生化不足,抗邪作用减弱,则易发病,喉痹反复发作。慢性咽炎中医多称为虚火喉痹,但在实际临床过程中发现,咽部疾病并非皆为阴虚火旺之证,不能皆用滋阴降火之品,亦不能苦寒伐之,应辨其虚实。
3 体会
慢性咽炎多由急性咽炎反复发作而来,在急性期时许多医家采用清热解毒之法治疗,苦寒之品使用太过,邪毒未散,日久脾胃受损,致使脾胃虚弱、脾虚湿困,发为喉痹。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运化、输布功能,则咽喉失养,出现咽部疾病。根据喉痹中出现的脾胃症状,从脾胃着手采用补脾、健脾祛湿等方法治疗喉痹,为临床提供了其独特的思维方法。
[1]李红.刘大新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从脾胃论治脾虚湿阻型慢性喉痹临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
[2]刘大新.喉痹(虚证)与脾胃的关系[J].中医临床医生,2010,38(12): 8-10
[3]周康年,龚齐,江彰沁,等.胃食管反流病与反流性咽喉炎的关系探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1,26(6):481-482
R766.5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6.11.037
2016-10-08)
#通讯作者:张压西,E-mail:58318682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