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优良品种繁殖助力马铃薯主食化

2016-04-05桑有顺汤云川

四川农业科技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主食种薯马铃薯

淳 俊,桑有顺,陈 涛,冯 焱,汤云川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四川 温江 611130)



加快优良品种繁殖助力马铃薯主食化

淳 俊,桑有顺,陈 涛,冯 焱,汤云川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四川 温江 611130)

品种和种薯是马铃薯主食化的有力突破口。结合四川地形地貌及气候特点,引选育马铃薯适宜优质品种,构建与完善三级种薯良繁体系,加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创新栽培技术和模式,加快机械化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积极开展试验示范,扩大科研机构对外开放服务,能充分助力马铃薯主食化发展。

马铃薯;主食化;品种;种薯

马铃薯一直是全球最重要的主粮之一,兼有粮食、蔬菜、饲料、加工原料等功能,也是潜在的生物能源作物,生命力强、适应性广,具有“三耐四省”农作物的美名——耐寒、耐旱、耐土壤瘠薄和省水、省肥、省药、省力[1]。作为一种优良食品,马铃薯营养全面,含有人体必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七大类营养物质,其赖氨酸的含量远高于稻米和小麦,还有两者都没有的胡萝卜素,带来饱腹感的同时又不用担心脂肪的摄入量,符合我国居民膳食多元、养生保健的追求[1,2]。

从粮食安全和丰富百姓膳食结构考虑,2015年初,马铃薯主粮化作为国家战略被正式提出,中央财政投入3731万元立项启动科研专项“马铃薯主粮化关键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农业部专门斥资1亿元扶助马铃薯主食产品开发。国家给予的高度重视让“马铃薯主食化”变成了最受关注的热点。

马铃薯主食化的推进工作主要涵盖以下4项任务:品种筛选、产品加工、营养工程评价、区域富集及模块集成,其中品种和种薯是马铃薯主食化的有力突破口。

马铃薯的普通栽培种是高度杂合、无性繁殖的同源四倍体作物,其种质资源创新和品种选育周期漫长,育成一个新品种需要10~15年的时间。长期以来,我国马铃薯育种以高产、抗病为主要目标,育成品种相对单一,且严重缺乏各类专用品种。发达国家的马铃薯加工品种丰富且专用化程度高,他们的专用薯比例多在50%以上(其中荷兰的马铃薯加工品种多达200余个),而我国仅为6.5%左右[3]。一个好的品种可以带动一个产业,马铃薯主食化也离不开优良品种的支撑。新鲜的马铃薯不易保存,主食化也不是简单意义的薯条薯片,而是加工出全粉、淀粉等产品制作成馒头、面条或地方特色主食等食物,故在新品种的选育上还要注重其加工品质。

我国马铃薯的总产量增幅迅速,现已跃居世界首位,其贡献主要来源于种植面积的扩张,但单产水平的提升却远低于面积和总产量的增加,这种优势的不对等关键是受到了品种结构的限制和种薯应用面积不够的影响。除了之前提到的专用品种缺乏之外,针对北方种植的抗旱品种和南方的抗病品种也同样存在短缺的困难,如何同时提升丰产、抗病、抗逆品种的综合选育技术仍是当前紧要课题。另外,我国育种缺乏优质亲本,现已育成品种的50%来源于7个亲本,对于有利基因的挖掘和利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再者,种薯应用面积低,发达国家的种薯应用率高达70%及以上,而我国仅为30%左右[4]。脱毒种薯可增产30%~50%,最高的增产率可达115.7%,其单株产量、结薯数、大中薯率均高于未脱毒薯,且抗逆性较强,受晚疫病危害较轻,脱毒种薯的推广应用是恢复马铃薯高产性能的重要保证[5]。

种薯的更大面积应用除了依赖于健全的良种繁育体系,其低成本生产将成为马铃薯主食化产业的必然需求。马铃薯主食化就是提供大量的马铃薯给大众消费,这就要求种植者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的土豆。如何规划好种薯生产基地、提高三级种薯的生产和管理水平、降低脱毒种薯的生产成本等仍需从业人员的不懈努力与探索。

近年来,我国马铃薯的主产区整体呈现向西移动的趋势,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10个大省中有9个都是西部省份[1],其中四川列居全国第一并于此次入选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试点省份,成都则为7个重点推进城市中统一认可度最高的城市,旨在辐射及带动周边地区,其西部核心地位凸显。如何加强优良品种繁殖、助力马铃薯主食化是良种繁育扩繁岗位工作的主要思考方向,针对上述问题在我省的具体体现,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 引选育适宜优质品种

在四川,平原和丘陵地区生产的马铃薯由于水分过多,常被用于菜食,并不适宜加工,同时也缺少适宜加工全粉的品种。加强育种工作,选育出适合我省栽种的系列优质新品系、新品种,特别针对马铃薯产业中加工品种缺乏的问题,引选育出适合主食化栽种的专用品种,如“费乌瑞它”、“青薯9号”、“夏波蒂”等;以及特色新品种,如富有营养和保健价值的紫色马铃薯“蓉紫芋5号”等。

2 三级种薯良繁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从良种繁育体系来看,我省马铃薯处于生产能力不足、脱毒种薯短缺的困境。2013年,我省马铃薯脱毒种薯覆盖率在30%左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与内蒙古和甘肃等省45%、欧美领先国家90%的差距甚大。另外,从事马铃薯良种繁育的企业较少,不利于市场开拓和种薯产量提高。其三,良种繁育体系的不健全也将制约我省发展马铃薯主食化。 充分利用我省原原种生产现有基础条件,不断对马铃薯原原种生产技术进行研究和改进,最大限度地生产马铃薯原原种、原种和生产种。建立并完善“脱毒原原种繁育中心 ——原种扩繁基地(冷凉高海拔基地)——合格种薯繁殖地(各不同马铃薯种植地区)的三级马铃薯脱毒种薯良繁体系,以缓解市场上脱毒种薯供求关系的紧张。

3 加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四川省具有发展马铃薯种业独有的自然禀赋,它位属西南一二季垂直分布区,多山地和高原,区域广阔,特别川西高原地区,马铃薯生长季节的大风速有效预防了蚜虫的降落,夏季凉爽、雨水充沛,冬季寒冷、冻土层深厚,病菌难以存活,甚至可以连作,避免了需轮作选区的困难[6]。故在我省区域布局马铃薯良繁县的基础上,应选择冷凉、自然隔离条件好、交通便利、海拔1500m以上的适宜地区建立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基地,扩大生产合格脱毒种薯。

4 创新栽培技术和模式

结合地域的实际情况和特殊环境,强化配套技术研究,进一步加强马铃薯种植模式及优质、高产、高效、轻简化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与集成,同时找到行之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最大限度发挥出马铃薯产量潜力。

5 加快机械化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四川省马铃薯种植虽然面积很大,但70%以上的种植地位于山区坡地或不规则地块,大型机械作业困难,另外规模化种植程度弱以及与传统农艺的不相适应等问题,造成我省机械化生产水平很低,机耕、机播和机收水平都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线[7]。因此,因地制宜选择不同大小的机型,在适宜机械化栽培地区,加快马铃薯机械化栽培技术研究与探索,包括垄作、双行播种、精量施肥、垄上覆膜、喷药一条龙机械化种植和机械削秧与收获等,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力物力,降低生产成本。

6 积极开展试验示范

根据脱毒马铃薯的特点,坚持在全省不同马铃薯种植区域设点进行品种比较、密度、施肥、栽培模式、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试验,探索出我省不同区域、不同条件下的脱毒马铃薯合理种植方式和高产栽培技术,提高我省马铃薯种植水平,并通过示范辐射带动快速推广。

7 科研机构应扩大对外开放服务

通过多种形式组织技术培训会,培训相关技术人员和农户;积极开展技术合作交流,科研单位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发马铃薯主食化优质品种繁殖与马铃薯系列新产品研发。另外,我省大多数的马铃薯生产基地集中在盆周山区、川西南山地区和部分丘陵地区,这些地区从事马铃薯加工的企业较少,技术水平较有限,运输产生的费用、储藏和损耗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1]梁岩.马铃薯主粮化的路径探索[J].中国粮食经济,2015,3:25-29.

[2] 曾凡逵.马铃薯营养综述[J].中国马铃薯,2015,29(4):233-243.

[3] 卢肖平.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意义、瓶颈与政策建议[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7(3):1-7.

[4] 卢肖平,谢开云.国际马铃薯中心在中国[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5] 刘卫平.马铃薯脱毒种薯增产原因的研究[J].生态农林,2014,13(6):62、73.

[6] 李佩华.四川省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浅析[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6(3):16-26.

[7] 任丹华.浅谈四川省马铃薯机械化生产[J].四川农业与农机,2015,2:45-46.

2016-9-29

淳俊:(1983-),女,汉族,成都人,博士,主要从事薯类研究工作。E-mail:cdkxgs@163.com。

猜你喜欢

主食种薯马铃薯
聪明吃主食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
马铃薯有功劳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晚餐该不该吃主食?
一顿没有“主食”的晚餐
春栽马铃薯种植技术
定边马铃薯
马铃薯种薯贮藏性能和贮藏技术分析
宝贝爱主食